APP下载

让校本研究不再走“面子工程”

2009-12-28钱明辉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管理者校本

钱明辉

校本研究作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有效形式,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和应用。它带来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力量的提升,科学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冲突,实现“人文、关怀、成长”的教育合力。在校本研究的支撑下,教育工作者真正转变了思维模式、行动方式,变外在的纯教学行为为内在的探索发现式的教学行为,使得人性生命力量得以真正展现。走进校园,特别是当前的小学校园,校本研究的力量正在一步步壮大,但究其现状来说,很多小学在关注校本研究的同时,却忽视了实现有效校本研究的载体——学校教师;在校本研究内涵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研究的空洞,如“盲目立项,贪多求大”“频繁废立,成效低下”“不重特色,舍本逐末”;有些学校的校本研究也认为小学教师就应该简单一点,于是,几节公开课后评课,无边无际,七嘴八舌浅层议论;对问题说得多,而解决方案说得少;内容多无序,这样的评课结束,意味着研究也就此结束,使得研究成为“空壳子“;有的学校借此支撑门面,拿出一大堆资料,这就是我的”校本研究的体系”,实则“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点水”。因此,要使校本研究真正发挥其作用,使得师生在其中真正得到发展,学校的整体内涵得到发展,就必须“立足本校现状,有序科学呈现”。

主题思想引领下有目标

作为一所学校,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其“思想实质”,否则学校的内部力量将是“一盘散沙”。思想的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而思想的建设,又重在学校文化本身的传承,这就对学校的直接责任者——校长提出了要求:应该在学校文化传承下确立学校发展的主题思想。这种主题思想应该贯穿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行为的始终,并且有延续性。办学的主题思想,从大方面讲为校本研究奠定了根基;从小方面讲,可以使教学管理者与教学实施者在研究时有目标可循。因此,主题思想就是一根线,让校本研究在其引领下展现“研究成果”。但是,主题思想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学校多年办学成果的一个提炼,具有“承前启后”作用,它看重的是学校在其引领下后续发展的潜力及实效。因此,主题思想的确立又可以说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是全校师生共同确立的学校“办学方向”。对于一所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在主题思想的确立上不应“贪大求全”,以为这样才能真正展现我的发展之路,这种做法是对教育的不了解,是对学校发展的不了解。基层农村学校更应在寻找自身适合生存发展空间下寻找自身的主题发展思想,应立足于前期的成果与当前的现状,“我的学校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预期目标,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这些都是学校管理者必须去论证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的责任是大的,你的思想将直接影响着学校主题思想的确立,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探索,将直接影响学校朝目标努力的达成度。因此,校长在主题思想的确立中,应是一个推动者和反思者,推动学校办学思想的延伸,反思主题思想的实际性和可行性。

说到底,主题思想是校本研究的大方向,它需要在经历、寻找、论证、展现过程中来实现。一旦确立,它将成为学校的发展方向,不可随意更改。例如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外来人口较多的情况,学生体质有所下降的情况,我们顺势“健康第一”的原则,提出“体育强校”目标。多年的努力使我们的“体育训练”“体育课堂”“体育游戏”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体育带来的那种愉悦及童真是当前的语数等课堂所欠缺的,也是教育中所欠缺的。因此,我们想到我校更应在树立孩子的健全人格上下工夫,而健全的人格首先应遵循其成长规律,将童年还给孩子,我们借“体育”的愉悦与兴趣成果进一步拓展延伸,提出“童趣、成长”的理念,引出“激童真童趣,享成长快乐”的主题思想,让孩子在快乐中度过,在兴趣中成长,展现他们真实的童年。这样一来,学校校本研究的方向也就明确了,“如何拓展课堂兴趣渠道”“教育中如何快乐教育”等研究主题应运而生。

科学管理指导下有层次

校本研究的主题思想确立,可以说是有目标追求了,但最终还是落实到校本研究的过程,因此,对主题思想认识是必要的。当然,这种认识应该是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所谓理论层面就是了解所确立主题的意义及与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倡的教育改革的相关因素及必要性,并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与成果来加以论证;所谓实践层面就是这种主题思想在校本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只有认识到位了,研究才有主动性,才能体现层次性。但有的学校却没有这样做,而是确定主题思想后,马上要求教师根据主题进行立项,然后,今天开这个主题交流,明天开那个主题讨论,从而盲目性加大,被动参与,针对性较差,变成“忙中求乱”,严重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

一名教学管理者在引导教师有效参与校本研究时,最重要的便是科学管理。在管理中,对教学管理者强调的是“集”“引”“收”“放”。

所谓“集”,就是在研究之前,就要集中论证主题思想的分解,可以从学科入手分解,可以从进度入手分解,可以从项目入手分解。对主题思想分解是个主要的过程,一是要事先加以培训、思考,在集中讨论日主要是梳理,将可行性强、有针对性的主题进行集中讨论,最终确定主题及其研究的形式。

所谓“引”,就是我们应该了解实际状况,因为我们都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纯粹从科研理论上加以研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该确立的是常态的、草根式的科研理念,从教师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培育起步,尽量让教师从实际环境入手,立足课堂,关注教学现场,直击实践问题,从“讲故事”入手,结合小主题,全力解决小主题所提出的关键问题或突出问题,这就需要对小主题的问题意识加以开发整理。教育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让教师真正在现场中去反思。同时不应忘记加强教师科研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的培训,使教师的科研工作不再盲目,不再被动,真正催活他们参与校本研究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所谓“收”,就是收住教师的“心”,我们提倡人人参与校本研究,但并不提倡从立项开始便各搞各的,我们要正视“参差不齐”的现实,成立研究共同体,采取“同一主题,多端切入,合力攻关”的方式。教学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对小主题的扩散与提炼,它来源于教学问题或教育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教育教学问题就会产生随机教学话题,这些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对这些话题进行分析就产生主题,所以这里的主题应该在小主题下经过聚焦、提炼后形成的中心议题,有共性、代表性和时效性,教育管理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要引导教师从教育教学第一现场树立话题意识,集中交流,形成主题。在日常管理中要坚持课程、课堂、教育技术等系统化运作,捕捉主题,带动老师在任务驱动中,有目的地收集信息,选择重点、难点,将问题记录在信息卡上,利用校园信息发布栏发布信息,吸收研究伙伴,研学相长。

所谓“放”,就是放开教师的大脑,放开参与的形式。主题的校本研究主要应该以听、评、看、议方式进行,使广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参与其中,因为所选主题是来自教学一线,是教师的困惑,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通过课堂观察、收集资料、交流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使青年教师有机会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的轨迹成长。

实际上,教学管理者的“集”“引”“收”“放”是一个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到内的内化过程,使校本研究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

自我动态生成下显真谛

如果说科学管理为校本研究提供深层发展的平台,那教学现场的参与激情便是其教育真谛得以体现的必备条件。试想,如果教师在校本研究中都是以应付对待,而不去思考,去发现,那最终的研究便是“空中楼阁”。因此,只有在不断生成中去激发他们的热情,教研“硕果”才能源源不断。

校本研究的实施者是教师,最终的成果服务者也是教师。校本研究是“被取之水”,又是“回流的水”,是真正使得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经历了“培训——理解——思考——运用”的一系列环节,实现最终的专业发展。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既要经历教学行为的变化,也要经历教育思维的变革。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教育实践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起初,教师的研究行为是主观的,但经历多次“思维的撞击”后,认识便成了客观,成了现实。这些“撞击”是动态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教师的这种研究不仅是埋头思考,更多是课堂中的一种不经意的现象……

总之,“带着思想上路”和“直面现象本身”应该是我们进行校本研究的方式,只有这样,教学研究才不是“面子工程”。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皇塘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管理者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窗口和镜子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紧扣细节文字,着眼文章“分歧”
论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