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野百合的春天

2009-12-28薛祖清

青春 2009年11期
关键词:寻找信条小说

薛祖清

《教师老王的信条》是一篇直接以师生关系为题材的小说,截取几组师生间矛盾冲突激化的场景,在几乎直线推进型的实事叙事中讲述了一位乡村老师进城教学,在这所城市中学所引发的多样的社会人物关系的演化。但这篇小说并不像一般的教育小说,它在讲述老师与学生的故事的同时,在文本深层进行着更加细密的社会文化情感的叙事,它以学校问题为基点,意欲折射出当下社会中的个人在精神上的寻找与迷惘,困守与挣扎。

正如小说文本所反映的,当下教育已受到社会多种交集力量的横加干预,学校只要有一丝“体罚”学生的“风吹草动”,社会各界媒体就蜂拥而至,且多只截取学生的一面之词,不分青红皂白的将学校、教师妖魔化。在这场所谓的“教育保卫战”中,一些“问题学生”乘虚而入,以此为机打击报复一些兢兢业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以致教师群体“恐教不迭”,教学工作更是无所是从。更有甚者,这些学生的家长打着护佑孩子的旗号,利用新闻媒体的造势,为“问题学生”谋求不正当的权益。这已与教育本意相去甚远,这种社会情势势必扭曲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思想。

所以纵观小说《教师老王的信条》已不仅仅是在陈述当下的社会情态,教学样态,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透视当下教育,意欲“寻找”爱的力量以自救,为当下人所处的生存悖论、教学悖论寻找一种自救的办法。

小说中对这一“寻找”主题的阐释是通过多个途径完成的:其一是通过一群青春跃动的少年在自我意识的成长中,因和外界现实产生强力撞击,迷惘、彷徨中对人性本质的寻找和拷问。主要阐发当下青少年成长中种种“爱”的缺失或渴求;其二是对当下社会形态中的学校与家庭双方精神价值不断失落的反思,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对于青少年所寻求的“爱”,当下社会和家庭所能给予的爱是畸形的,这一问题极需解决;其三是通过老王老师一生对爱之教育信条的寻找和坚守的实例论证爱的真谛。小说文本中对于这第三种寻找途径的阐释并不是简单扼要的例举、陈说,而是以老王这一主要人物原型为基点,始终贯穿于小说叙述的始末,老王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具体的个人,他承载的是一种希望,一种大爱。在这看似平行实则层进似地“寻找”中,笔者阐释了学生群体所真正需求的爱,家庭、社会无力给予或是妄为扭曲的爱,最终引领受众深切的感知老王老师所坚守且持之以心的爱的信条才是当下教育,更甚至是人的一生都需要珍视且秉持的信条。

首先来看这些成长中的男孩,他们是特别需要爱——父母的、集体的、异性的爱来温暖和充实他们那孤独空虚的内心世界。他们在不断的寻找,但在这“寻找”的过程中,问题少年卿靖缺失的恰是最基本的家庭之爱。他的父亲因为情急错手杀死他的母亲,锒铛入狱,卿靖沦为无人疼爱的孤儿,他对社会心存怨恨,以致对抗教师、对抗学校、对抗社会,险些走上犯罪之路。而另一个问题少年庞文渊则是在寻找青春期朦胧憧憬的异性之爱,由最初对顾思娴的倾慕不可得,转而对女老师的公然人身侮辱,被孤独和生理需要逼仄得喘不过气的他,一步一步陷入对异性之爱的迷惑而至绝望之中。

在这寻找的过程中,迷失的不仅仅是这些孩子们,更令人叹惋的是他们的父母、学校,他们“寻找”的过程充满滑稽与讽刺,是对当下社会人心扭曲面的种种投射。卿靖的父母没有固守自己对婚姻爱情的承诺,婚后纷纷背叛家庭,终至酿成情杀血案。而庞文渊的母亲爱子心切,在明知孩子侮辱女老师,道德沦陷的情况下,竟提出以王老师打人的事件为要挟,要求学校保送她那成绩倒数的孩子上重点高中。而教育体制中爱的能力也早已严重缺失,校长整日忧心的是如若再发生什么意外情况他则地位不保;老师们恐教不迭,不敢对学生有任何的言语碰撞;因打学生而被放逐黄冈中学的侯老师对教师行业进行屡番嘲弄……这场父母,教师之爱畸化的现形例说,发人深省。

所幸在这场场陷落中,仍有许多人在坚守。文本中老王老师始终坚守着爱之教育的信条,在他的眼里爱是一种牺牲、一种保护、一种关心,爱是一种美丽。我们会发现老王一直是和蔼、善良的,他从不体罚学生,更不会喝令学生“安静!”,他总是用善意来化解各种事端,隐含着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当然“好好先生”老王也有自己不可侵犯的原则和立场,他不会无原则地放任任何学生胡作非为。当学生越过道德底线时,老王会以家长的身份用巴掌“教育”他的孩子,尽管作为老师这种做法是绝对禁止的,但在老王看来,在特定情况下的非常手段是必要的,同样体现的是对学生的爱。

老王是个小人物,他一直服从制度,但希望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正如一个少年在救那些被浪卷到沙滩上的小鱼,那么多,成千上万的,他能够救得过来吗?谁在乎呢?可是,这个少年一边把小鱼往海里扔,一边说,这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他给别人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却没有能力给自己一个好的生活,小说最终显示出了对于现实的悲情似的无奈。老王遭受到现实的冷酷打击,被迫离开了城里的学校,来到了黄石冈中学,但老王仍然在黄石冈中学坚守“爱之教育”的信条。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满足了戏剧冲突的需要,更是在隐喻的层面上表达了小人物面对困境是选择“坚守”还是“逃逸”的探讨。如果说老王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但他坚守着,坚持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无疑是对社会有益的。

小说的叙事是在“捐资助学代表团”不期然的出现中结束,这是作者的一种期待,预示着这种爱的寻找将在爱心助学活动的发起中延续。正如圣。奥古斯丁所说:“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所相信的”。老王相信爱与宽容的教育力量,相信马卡连柯的信条——人是可以教育好的,最终他见证着这一信条在“爱之教育”的坚持中延续。笔者也深信这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将使人性之爱更得以升华。

猜你喜欢

寻找信条小说
居家信条
七月记事簿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刺客信条
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迷失与寻找
射击痕迹的寻找和提取
贴近生活,乐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