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次贷危机影响下就业与就学决策研究

2009-12-27蔡濛萌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期
关键词:次贷危机教育改革

蔡濛萌

摘 要: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经济状况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对由次贷危机影响下就业与就学的决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次贷危机;劳动力市场信息;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194-01お

1 新浪网的调查结果

1.1 网上调查显示

近几年考研报名人数增幅不断下降,2008年基本没有增长,考研考生的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研究生在就业时优势日益薄弱,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更加困难。这种形势下,2009年考研人数会变多还是减少?

新浪教育对此做出了网上问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6301人中,有45.77%的人选择了会变多;有54.66%的人认为在就业优势方面,研究生总比本科生强;同时,对于“金融危机对考研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有60.78%的人认为金融危机造成就业困难,这种情况下更多人会选择考研。

1.2 报名结果显示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已处于现场确认阶段,基于报名结果各个省份新闻媒体纷纷报出诸如:“2009考研报名人数增多”、“就业有寒流、考研掀热潮”之类的报道。大部分省市都已证实200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加,竞争激烈,其中,应届毕业生占主流。

2 背景分析

在思考现象原因之前,首先进行的是引发现象的背景分析,影响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因素即经济状况,这就不得不提到次贷危机:

2.1 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进而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

2.2 次贷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市场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就业,从来都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从劳动力市场监测情况看,本年度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

(2)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对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3)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这种影响对外贸出口型企业、纺织、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外来农民工是比较大的。

据报道,目前,已有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由于“无工可做”提早“返乡过年”。

由此可见,次贷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总体上提供岗位数量锐减,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人数增加,劳动者尤其是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

3 就业与就学的决策分析

在分析了现象的背景后不禁存在这样的问题:毕业生是如何进行就业与就学的决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中国毕业就业更加困难,作为毕业生个体是如何进行决策的?

3.1 模型介绍

(1)教育投资分析。

①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接受完法定普通义务教育之后,将面临多种选择,如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的机会;或是继续接受学校教育,进行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本投资。那么,人们究竟是选择继续上学还是选择就业呢,这其中必然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在诸多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因素,即各种形式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②教育投资分析模型

教育投资同物质投资相似,并不是投资越多越合理,必须同时考虑投资的成本和收益以及特定的约束条件。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教育投资分析模型:

教育投资分析模型可以用图1表示。

在图1中,曲线AB代表22岁本科毕业后不考研,立即进入劳动力市场谋求就业的终生收入曲线。曲线CD代表本科毕业后先读研,毕业后立即进入劳动力市场谋求就业的成本——收入曲线。

图中横轴下的区域I代表读研期间支出的直接成本,横轴上的区域II代表读研期间所放弃的收入:即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区域I与区域II面积之和,为读研的个人总成本或总投资,区域III表示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得的净收入增

量,它应该等于读研后再谋求就业所能赚得的终生收入与不上大学直接工作所能嫌得的终生收入之差。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劳动音工作至60岁退休,并且哲不考虑60岁以后的各种福利待遇情况。

由模型可以看出,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决策方式应该是比较III部分①的现值与I+II部分的现值②:当①>②时,选择就学;相反则选择直接工作。

3.2 模型变化

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变化。由于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收缩甚至衰退期。经济周期变化会对进行该决策的理性人的决策结果产生影响,当经济不景气时,个人的教育投资分析收入流曲线发生了移动(图2)

此时,a部分是由于经济不景气造成选择读研的个体与毕业直接工作的个体净收益即收益成本差所增加的部分,显然,这时由于毕业后立即工作的收入减少,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减小,那么继续读研的机会成本降低,选择读研就更经济。

4 可能的应对办法

对于本次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经济不景气可能的应对办法中诸如: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一般应对经济危机、促进就业的手段自不用说,针对本文的分析结论进行了一些其它方面可能性的思考有待尝试:

(1)政府与社会增加为应届生提供福利性劳动力市场信息交流机会。

政府通过增加为应届生提供福利性劳动力市场信息交流机会,可以降低毕业生直接就业的本。虽然次贷危机引发毕业生考研热,但是由于每年的招生数量有限,依然会使问题的核心回到就业上来,因此,促进就业依然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

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过增加为应届生提供福利性劳动力市场信息交流机会使其教育投资收益曲线发生移动,降低工作寻访成本,可以实现促进就业的目的。

(2)依据经济周期的变化适当、灵活调整研招数量。

教育部门可以适当、灵活的调整研招数量,使年招生比例与经济周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相关联。

这样做不仅可以暂时缓解当期的就业压力,而且使研究生招生考试更加公平——保持相似的年竞争激烈程度,保证招生质量。

(3)把握专业调整的时机。

在促进就业的问题中,对即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来说,结构性失业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调整专业的设置使其与市场需要更加契合也就变成了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对于毕业生来说,如果在就业与就学间做过决策,那么,即使最终选择了就学,他依然会将未来的就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即选择那些相对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使自己在毕业后更容易进入劳动力市场。

此时,教育部门如果把握时机对个大高校进行专业调整,对结构不优势的专业与具有结构优势的专业进行招生比例与数量的调整。那就势必将教育改革向前的步伐加快,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缓解未来可能存在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河清.劳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2]@李灵丽.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中国外资,2008,(4).

[3]@徐亚平.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简述[J].现代商业,2008.

猜你喜欢

次贷危机教育改革
浅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