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令智昏说贪官

2009-12-25

记者观察 2009年17期
关键词:愚人副省长智者

吴 昊

《百喻经》是佛经中最通俗的一种。1914年鲁迅曾自费在南京金陵刻印处印了100本,送给友人。两万多字,薄薄的,浅显易懂,学童可解。这本经好像是专给愚人讲的,其实却是智者应该懂得的道理。就拿第一篇《愚人食盐喻》来说,某愚人去了一户人家,人家给他东西吃,他觉得没味道,人家给他加了些盐,他觉得很好吃,于是愚人就以为盐是最好吃的,这以后,愚人就索性光吃盐,不吃别的了。结果,当然是害了他自己。

利令智昏是一句有名的成语,令“智”者“昏”的“利”,很像是愚人食的盐。利本不是坏东西,“文革”时,把利说得臭不可闻,天天斗私批修,人人斗私批修,说私是“万恶之源”,要“狠斗私字一闪念”。那时候,对于个人私利,不要说要,想也不敢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是公的。事是公的,饭是公的,为公而生,为公而死,谁若没私利,谁就是最高尚、最伟大、最革命的。其实,当时所崇拜的,不过是空中楼阁,乌托邦。请问,谁没有私利呢?领袖人物没有私利吗?也不是。往往是口头上喊得最凶的人,就是私心最重的人。盐是人人要吃的,利是人人皆有的。农民种地,工人做工,科学家搞发明,作家写书,就是扫大街、拣垃圾,也得有利,也得食“盐”。

但是,食盐一定要得当,谋利一定要合法。时下,受“盐”之害者,不知凡几;受利之害者,亦不知凡几。暴利,非法之利,非礼之利,让智者发昏之利,让人变鬼、好变坏之利,肯定是不能要的。谁要,谁倒霉。就拿贪官来说,哪一个贪官不是让利弄昏了头?百分之百的贪官,百分之百的利令智昏。贪官都是聪明人,不聪明能当官吗?可是贪官的聪明,到头来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想想看,贪官们贪了那么多钱,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有什么用呢?人们调侃贪官“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烟酒基本靠送”,吃、喝、用。衣、住、行,什么都不缺,他们贪的钱,只是他们坐牢之酬码。子弹一颗,骂名千载。按照正常推理,贪官们的日子真的好过吗?每日担惊受怕,东躲西藏,提心吊胆,绞尽脑汁,说谎造假,结果呢,“似这般生离死别谁挨过”,哪一个的下场不是可悲、可耻、可恶?有的人还有点可怜、可叹,甚至可惜。比如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他生于淮北农村,父母死于上个世纪60年代大灾荒中,他是从生产队的记工员起步的,在大队、公社、区镇摸爬滚打多年,又从县官(县长、县委书记)升到州官(行署专员、地市委书记),最后爬到副省长的高位。他一无显赫的家庭背景,二元掌权的裙带关系,三无骄人的学历文凭,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爬到副省长的高位,谈何容易!平I心而论。王怀忠这个人是相当聪明和能干的。一个十分聪明的人,却拼着命往枪口上撞,不是发昏是什么!那么又是什么让他们发昏呢?一个字,利。利真的对他有用吗?没用。没有用,还要撞,这就是贪官潜规则。在落马的贪官中,王怀忠不是官最大的,还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失常委会副委员长、省委书记、省长,应该说贪官们都是智者,又都是利令智昏的智者。总结贪官教训,多喊喊“利令智昏”、多讲讲愚人食盐的故事,在各级官员的写字台上、轿车上、饭桌上、枕头边多设几个“利令智昏”的警示牌,也许是必要的。特剐是对于那些头脑已经发昏,手尚未伸的“准贪官”来说,也许更是必要的。

有人说贪官都是聋子,你说什么,他们也听不进去。事情也许是这样的。不过就像《百喻经》一样,佛知道愚人是会干蠢事的,但还要把他们的蠢事讲出来,以求普度众生。佛的道理,也许就是人类前途光明的道理。

猜你喜欢

愚人副省长智者
愚人食盐
智者说
12名“金融副省长”,9人是博士
愚人节这一天
今年是什么年
愚人吃盐
愚人食盐
智者老子
酷图爆语(3)
烦恼如拣挠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