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

2009-12-24马维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化环境生态

马维平

“生态”一词最初见于生态学,是指一定区域(空间)内所有的生物之间、生物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含有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动态平衡之意。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生态学开始对人文社会各学科的渗透,生态学也从以往纯粹的生物学研究转向与人文学科融合之路。随着生态觉悟的深入以及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成长,文化生态学、社会生态学、人口生态学、生态人类学、生态美学等相继出现,使整个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生态化发展趋势,也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北京的“绿色奥运”给学校体育的生态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用生态学观点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发展问题,即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关照、思考、理解、解释学校体育问题,彰显学校体育生态意义的追求,对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生态化、体育生态概念的辨析

“体育生态化”就是用生态学观点分析研究体育问题,强调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关照、思考、理解、解释体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开展体育实践,可以说,体育生态化是一种体育理念,也是一种体育实施策略,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体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体育[1]——生态体育。“体育生态”,这一词组中的“生态”是主题词,“体育”在这里起修饰限定作用。体育生态指的是影响体育活动的一切外界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体育生态的研究与关照是体育生态化顺利进行的前提;体育生态化的开展必然促进体育生态的和谐、平衡发展,使人们有自觉的体育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进行“绿色”体育运动。

二、我国学校体育现状的生态学反思

对学校体育现状进行生态学分析,即运用生态学思维方式分析学校体育现实问题,体现一种新的生态学视角下的发现。从生态学观点来看,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主要是学校体育系统的生态平衡问题。学校体育生态危机是学校体育系统失衡的突出表现。

1.师生的体育生态意识层面

体育生态意识是一种“应然性”价值判断,在表层操作方面包括对生态体育的知晓和认识,对体育生态发展的态度与评价以及对体育生态发展的预期和参与程度;在深层的理性认知方面,包括对自身在体育生态化中的角色、承担的责任、享有的体育权利和对体育基本规范所持有的认知与观念。目前学校体育发展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体育生态意识淡薄,缺乏生态体育新理念。如: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传统健康观;课中只“测”不练的教育观;运动场上随意吐痰、乱扔垃圾、吸烟、酗酒、攀折花木现象等环境意识问题等现象。师生体育生态意识的缺乏,也使学生缺乏生态安全的运动条件资源,难于开展人性化的运动,直接影响了体育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

2.体育社会环境层面

体育的社会大环境始终与学校体育息息相通,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生态化的发展进程。学校体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还是在体育运动上,这种教育行为和锻炼行为的文化活动在学校社会环境中同样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不难发现学校体育文化受体育社会环境影响呈现出异化现象,形成了以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为主体的教学、竞赛机制,并以此为规范。例如:体育教育存在重运动技能传授、轻体育精神,重测试达标、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体育教育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兴趣需求;体育教学目标狭窄,追求体育教育的近期效益,缺乏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等。可以看出,竞技体育的工具理性的膨胀使人们忽视了体育的价值理性,给学校体育生态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直接导致了学校体育系统的生态失衡。

3.体育教育资源层面

学校体育资源是学校体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学校体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学校体育资源是指学校开展体育教育与体育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类条件和要素。学校体育资源短缺甚至匮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体育师资源严重缺乏与学生数量增长的矛盾、教师素质水平受限与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的矛盾,引发学校体育工作波动,从而导致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的严重失衡;办学经费不足以及经费的校内分布不平衡限制学校体育的规模、数量与质量,影响了体育场馆设施的修建与增添等。在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资源浪费也是一个普遍存在问题。在学校体育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学校体育目标达成上的失败是体育资源浪费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流失,学生体育课程的重修,教材内容的重复性,体育场馆设施设备的闲置和使用不足等。上述问题造成学校体育生态系统上的结构失衡、功能失衡、输入与输出物质和能量的失衡。正是这些失衡现象,制约学校体育系统的运行与发展。

三、优化学校体育生态环境,促进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

学校体育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网络,在这个网络系统中,学校体育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2]。因此学校体育的发展,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体育生态化的规律,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生态环境。

1.学校体育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又称物理环境[3]。从体育正常“生产”的特点来分析,学校体育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布局、学校体育场地设备设施质量问题和污染问题。这一自然环境,既渗透着学校体育的精神和使命,又隐含着学校体育的特征面貌和文化氛围,对学校体育实施隐性影响,起着“环境育人”的特殊作用。

首先,学校建筑负有教育的使命,校建筑美者,可收优雅之效;学校建筑雄伟者,可收宏伟之功。学校建筑合理安排;建筑物的装修、校园的设计应给学生以愉悦感、深邃感;校舍建筑要多样而又统一,均衡而又协调。第二,运动场所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更为明显。在保证学生运动场所的面积、质量、采光、通风和音响效果等基础上,运动场所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由建筑群、地面、绿化带等构成室外围合空间,使之成为含有运动的空间元素,充分发挥校园体育自然环境的综合效益。第三,学校体育器材设备对学生的全面成长,特别是对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关系极大。注重更新运动设施、器材,提高体育锻炼的安全性,使之符合生态标准。总之,学校体育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幅诗一般的画面和意境:翠绿的草坪、整洁的场地、个性化的器材与充满活力的运动场面……在这里,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运动已浑然一体。

2.学校体育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又称作结构环境。在学校社会环境中,学校体育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政治环境(学校对体育的方针和政策、学校体育的学科建设、学校体育的地位)、学校体育的经济环境(学校对体育的经济投入)、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课程评价、师资结构和课余体育的操作模式以及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

优化学校体育社会环境主要表现在学校各种社会关系的日趋合理和学校体育组织的日益完善。目前正在进行的健康观教育、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和《全民健身计划》活动,就是体育教育生态系统运行的良好体现。这种体现为学校体育社会环境的优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第一,理顺学校体育生态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关系。对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子系统来讲,既保持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又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有助于保持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平衡。第二,学校行政领导阶层应树立生态体育理念,改变学校体育服务方向,创造体育经济投入的“宽松”环境。第三,建立和健全“健康和学习型组织”,使组织机构的层次、规模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克服学校体育生态系统组织自身所不可避免的保守性带来的惰性与障碍,需要各组织在维持现状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的愿望和努力。第四,构建学校体育生态化课程范式。学校体育要为社会培养健康的个体,体育教学课程应充分体现生态化取向。课程理念要倡导“和谐发展”;课程目标强调一致性与差异性、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和谐与统一;课程内容突破学科本位的束缚,冲破学校的“樊篱”。

3.学校体育规范环境

首先,加强学校体育作风的建设。作风是学校体育在长期的体育教学或群体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集体风尚。学校体育规范环境的优化,就是通过各种规范、舆论等力量,在学校体育子系统内部各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向心力、凝聚力,使学校体育有效地进行并取得最优化的效果。第二,加强生态体育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体育生态意识。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生态教育主阵地,挑战传统健康观。坚持以人为本,进行体育行为规范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板报、警示牌等广泛宣传生态体育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生态体育文化节、知识竞赛等活动。第三,加强生态体育校园文化建设。在引导师生树立“健康第一”观念的同时规范他们的行为,使生活在学校的学生具有某种特有的“体育精神特质”和生态体育精神。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大力弘扬绿色奥运精神,以公平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 岳君,谢冬娣.以可持续发展观审视高校体育生态化.安徽体育科技,2008,29(4):77-78.

[2] 周君华,韩晓东,丁永玺.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1094-1096.

[3]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3-25.

(责任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生态化环境生态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