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德与董必武比长寿(下)

2009-12-23权延赤

老同志之友 2009年21期
关键词:董老花圈董必武

“民以食为天”—普通大众如此,对于身处中南海的领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殊不知,他们在餐桌旁依然别有一番风采!透过著名作家权延赤的笔端,我们仿佛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领袖们,以不同的风采走进中南海,走到会议或宴会桌旁……

朱德与董必武性格有一致之处。他们一样的话少,可以半天不做一声,他们一样的谦虚和蔼,对所有同志都是笑脸迎送。工作人员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发脾气,甚至从来也没听见他们大声嚷过一嗓子。他们也同样地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尊重。

(一)

但也有不同。

朱德喜欢野外,喜欢大自然,天天都要外出,风雨无阻。他拄着手杖,迈着缓慢的步子,或爬山,或徜徉于田野草丛中。人们常常看到他或蹲或跪在树荫下,甚至匍匍于草丛中,戴着一副老花镜,仔细欣赏那大自然创造的精品,创造的无穷无尽的美的化身。那是一幅“大地与儿子”的画图,他是怎样热恋着母亲大地啊……

董必武只是在院子里进行一点必要的散步,他基本是将自己关在书房里练大字,甚至整天不出门一步。练大字无疑是一种气功,是一种修养,可以培养出常人没有的忍耐和海涵。

一次,政治局会议结束后,董必武退场回家。那是在颐年堂,门玻璃擦得太净了,透明得就像九十点钟的空气。董必武心里想着事,见空儿就走,而且是头伸在前边。

砰!一声响亮,全场怔愣,董必武没喊没叫,已经一屁股坐在地上。

七八十岁的老人撞这么一头可不是小事,又坐在那里不动了。服务员惶恐到什么程度便可想而知。纷纷跑上前,呼唤的,搀扶的,道歉的,乱成一团。他听到服务员一个劲儿表白自责失职,摇了摇头,温和地笑道:“自找的,自找的,不关大家的事。”

说罢,用手抚一遍玻璃,松口气:“还好,玻璃没碎。要是碰碎了我还没带钱呢……”

(二)

董老在从化不出门,朱德不免担心,便去看望。

两位老人见了面,也没什么多余的客套,朱德开门见山地说:“老进士,你不行啊。生命在于运动,可你不出门。”

“老总,你怎么知道我不运动?”董必武举举手中的毛笔:“我一刻也没闲。”

朱德不信董必武的运动,摇着头说:“写字和运动怎么能一样?还得出去走。外面空气好,一走路,百病全消。散步是最好的运动。”

董必武争论说:“你的兰花不如我的墨香,外面的空气也不一定比我书房的鲜。我开着窗户,外面的空气我这里有,我这里的空气你在外面闻不着。”

“难怪是老进士,你活不过我。”

“老总,我很可能比你活得长。”

“你不运动,你不行。”

“写大字是最好的运动,我说你别不信。”

“唉,看来我得给你送花圈喽。”朱德泄气地连连摇头。

“我比你大一岁呢。”董必武说。

“我怕你活不到九十岁。”

“我们比一比嘛。”

“比不比没用,你活不过我。”朱德摇着头告辞走了。

董必武送客回来,又抓起了笔,晃动着身体写大字。停笔时,认真望着身边的工作人员陈良顺说:“他们那些运动都不行,我这是全身用劲!”

朱德每天吹他的口哨,董必武每天练他的大字。1975年4月2日,董必武逝世,享年90岁。 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享年也是90岁。朱德确如他所言,为董必武送了花圈。董必武也确如他所言,比朱德大一岁。他们一个吹口哨,一个练大字,比赛的结果,都活了90岁,平手。

(三)

朱德和董必武被疏散到广州的那段时间,虽然都已80多岁,陈良顺却从来不会想象过他们会离开。他们活得那么朝气蓬勃。

有次陈良顺去看望董必武。董必武仍在练大字,他的老伴何莲芝陪坐在一旁,正在纳鞋底。何莲芝首先发现陈良顺,将鞋底、锥子、针线放入笸箩,拍拍身上的麻屑迎上来招呼。

董必武坚持写完最后一个大字,也搁笔笑眯眯地迎过来握手,一边问候一边让座。何莲芝沏茶,董必武去橱子里取来几个梨。“来来来,尝个梨。”董必武笑得那么甜。

“不不,董老,我不吃……”

“要吃的,一定要吃。”董必武将脸凑近一点,上面闪烁着幸福、骄傲,又略带几分神秘的笑容:“这梨你肯定没吃过。”

“是雪花梨吧?吃过。”

“这种梨你肯定没吃过。”

陈良顺动摇了:“这是什么梨?”

董老放低了声音,像说悄悄话:“我儿子种的梨。怎么样,没吃过吧?”

陈良顺笑了,和董老一样发自内心地笑了,连连点头:“没吃过,这一定要吃,一定要吃。”

猜你喜欢

董老花圈董必武
董必武严律教子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董必武清廉为政
在墓地
垂垂老矣 念念联之
花圈店
小幽默二则
谈董老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