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兰山下种牡丹

2009-12-23杨继国

民族文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花王贺兰山百花

杨继国

去岁搬到靠近贺兰山的新居后,门前有一小块空地,可以种点花木。种些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牡丹了。

牡丹为百花之王,是我从小就喜爱的花卉。为一睹她的芳容,我曾三到洛阳。现在有这条件了,我怎能不种几株牡丹,好朝夕与之相亲相伴呢?

我之所以喜爱牡丹,是早年被“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竞夸天下无双绝,独立人间第一香”这样精彩的唐宋诗句所吸引,有着传统文化所熏陶出的牡丹情结。我之所以喜欢牡丹,是倾倒于她那惊人非凡的美丽,她叶茂花艳,形美多姿,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在国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从古至今,从上到下,她受喜爱和珍视的程度,始终是其他花卉所不可比拟的。

我之所以喜欢牡丹,更在于她尊贵的品格和独特的气质。她卓尔不群,特立独行,倾城倾国,总领群芳,自有一番王者风范。清代李笠翁曾说,牡丹之为花王,他初本也不服,到后来知道武则天冬月游后苑,酒后大逞淫威,命群芳同开,百花都因惧怕而唯命是从,只有牡丹迟之,因而大悟: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怎洗被贬之辱呢?我也深为赞同他老先生的看法。牡丹如此孤傲,面对权势者的倒行逆施,面对当道者的颠倒时序,能有勇气和胆略拒绝,能继续保持自己高尚的气节和独立的品格,这样做到的又有几人呢?牡丹不为花王,谁能有资格称为花王呢?

然而,我之所以喜爱牡丹,还在于牡丹有根。有根就有立身之本。在百花中,牡丹是少数只能在大地栽植的植物之一。她天性如此,深恋大地,拥抱阳光,热爱蓝天,沐浴清风。一般盆栽的牡丹,不是活不了,就是长不好。正因为牡丹是木本深根性植物。脚下有根,就能深深地扎于土壤之中;身上有节,就能保持挺直的脊梁。不用学藤本植物那样柔弱,只能依傍别人;不用像草本植物那样没有内涵,经不起风霜。所以,她不趋炎附势,不巴结权贵,不委屈自己,不随波逐流。处于庙堂之上,则为国增色,总领群芳;居于乡野之中,则甘于寂寞,照常怒放。宠辱不惊,孤芳自赏。是真名士自风流,为真国色则孤傲。她那天然的尊贵和骨子里的风流,不但是众芳难以企及的,而且是不可仿效的。“天下真花独牡丹”,是对她最好的写照。

正因为如此,我从朋友处求得几株牡丹后,便如同侍奉仙子般精心呵护,早上出门前总要看上几眼,回来后有暇,也是围着她转。松土,洒水,施肥,除虫……牡丹虽贵为花王,但却也不惧寒暑,肯生韧长。眼看着她在这塞北贺兰山下的贫瘠土壤中,一天天生机勃勃地成长,发芽,抽条,舒叶,开花,心中的那种自得劲就不用说了,大有陶渊明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坦和洒脱。

可能又会有朋友笑话我了,人家陶渊明在南山下种菊,何等雅致、何等清高,你在贺兰山下种牡丹,是不是有趋富夸贵之俗呢?其实,这些朋友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牡丹虽别名为富贵花,但她却真正是中国人民的花,是平民百姓的花。且不说牡丹在我国有着二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原本就产自于深山原野,出身于百姓门庭。就说在中国普通人的意识中吧,就一直把她当作自己既尊贵又喜爱的象征。在她的身上,形象集中地体现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富足、圆满、繁荣的理想。因而中国人、特别是底层的乡野大众,生下男孩子,最爱起的名字,是“富贵”,生下女孩儿,最喜欢叫的名字,是“牡丹”。在各民族的民歌中,牡丹更是最常见、最常用的词汇:“上去了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对牡丹,白牡丹白得耀眼哩,红牡丹红得破哩。”这是本民族民歌花儿中的最著名的一首花儿。“阴山阳山八宝山,好不过揽羊的草山,千人万人数上你,尕妹是花里的牡丹。”这也是本民族民歌中常用的比喻。

我本是普通人,因祖辈是农民的缘故,对土地很感亲切,对牡丹也情有独钟。如今偷得一点余闲,抛却杂虑,在巍峨的贺兰山下,能够侍奉自己喜爱的花儿,看到她根深叶茂,迎风盛开,怎能不感谢大自然的厚馈,不感谢命运的厚爱呢?

猜你喜欢

花王贺兰山百花
贺兰山沿山地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印象贺兰山
橘子花
百花绽放
人中花王
春来了
防晒,终生功课
《满江红》中的“贺兰山”在哪儿
美人树的故事
百花的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