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我市村支书队伍建设问题

2009-12-23夏月丽

党史文苑 2009年20期
关键词:村支书村干部村级

夏月丽

[摘 要]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科学分析区域经济布局和海峡两岸形势,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为我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带头人,也是农民致富的领头人,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中的职责。本文分析当前我市村支书队伍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的对策:一是构建培训机制是提高支部书记素质的有效途径;二是多渠道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创新选拔任用机制;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完善村支书队伍激励保障机制,调动积极性;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规范管理。

[关键词] 海西建设 村支书队伍建设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全面阐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相关政策等一系列内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区域经济布局和海峡两岸形势,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为我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当前好的政策环境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取得大的进展,关键在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带头人,也是农民致富的领头人,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中的职责。本文就当前我市村支书队伍建设谈谈看法。

一、目前村支书队伍建设的现状

福鼎位于福建北部,与浙江交界,属于欠发达地区,农业在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市有17个乡镇,251个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村支书”工程建设,狠抓“村支书”的教育、管理、监督和培养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当前的村支书队伍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无法否认这支队伍同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无法完全适应,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队伍结构欠合理。主要反映在村支书队伍中文化偏低、年龄偏大、女性干部所占比例小的问题仍较突出。据调查统计,福鼎251名村支书中,文化结构中专(高中)的110人,占43.82%,初中及以下的85人,占33.86%,大专及以上学历有56人,占22.31%;年龄结构26-35周岁以下的74人,占29.48%,36-45周岁的119人,占47.41%,46-53周岁及以上的有53人,占21.11%,56周岁以上有5人,其中有2个村的村支书超过60岁以上。我市有17名女村支书,仅占全市支书的6.77%。

2、思想素质较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部分村支书由于长期厮守在一个信息闭塞的地方,对改革的新事物接受不多,至今仍在“穿旧鞋、走老路”,部分村支书则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康则稳”思想,不思进取,不求发展。二是思想情绪低落。部分村支书,尤其是经济薄弱村支书普遍感到:村级经济难发展,实力难壮大,任务难完成,实事难办成,自己有压力,再加上报酬低难兑现等后顾之忧,导致这些村支书思想不稳,情绪低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只顾个人,不顾团体。虽然我市在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总结出了“双培双带”、“三创三强”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部分村支书在实践中却没有树立团队精神,缺乏大局意识;没有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手和乡土人才在结对帮扶、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中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团体精神,需要凝聚人心,需要齐心协力;农村党支部要全面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要有意识地组织农村致富能手列席党员大会,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让他们参与村务管理,条件成熟时优先选用党员致富能手为村组干部,逐步提高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四是党建认识不高。少数村支书对党建工作认识有误区,认为党建工作虚多实少,难以让群众信服,不如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兴办实体实在,从而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3、工作能力待提高。一是缺乏开拓创新能力。部分村支书满足于当好“维持会长”,平时只是抓好计划生育、社会维稳等日常性工作,在发展集体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思考甚少,方法、点子不多,甚至束手无策。二是缺乏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部分村支书尤其是一些新上任的村支书,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一筹莫展。三是缺乏依法办事的能力。有的村支书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一旦发生矛盾和纠纷不是拿起法律和政策作武器,而是依靠宗族势力以势压人,大动干戈。四是“双带”能力不强。部分村支书由于自身家庭经济差和缺乏信息、资金、技术、项目,无能力带领群众搞市场

4、来源不足,选人难。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农村很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纷纷通过升学、参军、经商、外出务工、领办企业等渠道“跳农门”,使留守农村的多为“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多数人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素质偏低。现在不少地方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农村发展年轻党员难,要在农村选拔一个年轻干部、有文化的干部更难,出现了农村人才“断层”现象。因此,可考虑在农村职校中培养新党员,通过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制度,产生村支书候选人。

5、后备资源少,培养难。部分乡镇党委对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上措施不得力,存在重选拨、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多数村支书对培养后备干部工作不主动,存在“私心”和“戒心”,担心培养的能人会取而代之;同时,乡村在选拔培养后备干部时往往局限于本村留守人员,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封闭运行”的模式禁固的选人的视野,因而造成需用人时无人可选。因此,可考虑将复退军人、致富能手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

二、影响村支书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新形势下,影响和制约村支书队伍建设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欠佳,工作难。尽管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基本实现“村村建”,但由于多数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据调查全市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2个;50至100万元的村有10个;10至50万元的村有35个;5至10万元的村有26个;5万元以下的村有178个,其中1万元以下有119个),一半的村缺乏必要的办公经费;加之农村基础设施也薄弱(目前全市只有店下镇村村通公路),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工作难度大。因此,要努力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减轻工作压力,为村支书提供施展才华、有所作为的空间和舞台。

2、素质不高,无能干事。阻碍村支书队伍建设,村支书队伍自身素质不高、无能干事是内在因素。一是年龄偏大。全市村支书队伍中,40岁及以上的占65%,40岁以下的仅占35%,甚至有2个村的村书记超过60岁以上,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工作精力难保证。二是学历偏低。在全市村支书队伍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33.86%,中专或(高中职高)的仅占43.8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56人。三是能力偏弱。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带领群众致富更加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据调查,大部分村书记都是“经验型”、“资历型”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基本是以“经验”为主,对处理解决农村复杂尖锐矛盾的能力不强,自身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缺乏。

3、压力不小,无力干事。阻碍村支书队伍建设,心理压力过大是潜在因素。目前,农村工作在目标上,由原来抓农业生产变为现在促农民增收、保社会稳定;在方式上,由原来计划安排、行政命令变为现在自主管理、引导服务。在调查中发现,村支书们普遍感到在心理上承受着不轻的压力,没有集中精力干事。一是工作压力。当前行政村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有多少项工作,村里就要承担多少项任务。什么事都要村支书亲自抓,什么会都要村支书参加,什么责任都要村支书负责,顶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工作精力上确实顾不过来,造成了工作被动应付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家庭压力。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村支书因个人家庭事务而分解了工作精力,特别是有致富项目的创业型村支书在个人项目的发展上牵扯了大量的精力,没能很好地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有的甚至把村支书的工作当作一份“副业”来对待。三是经济压力。我市大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有些村负债大,给村支书造成很大压力,村支书难以轻装上阵。

4、待遇不高,吸引难。虽然我市都建立了解决村干部报酬的相关制度,但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来说,村干部的报酬仅仅靠上级拨付的岗位补贴,村里没有能力适当提高补助,绝大多数村支书月收入仅有600—700元,与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形成较大反差,对年轻人、能人当村干部无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工作。因此,要在对待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经济和政治上,破除陈规、大胆创新、力所能及,使他们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盼头,退职后有靠头。

5、规章制度不完整。大多数乡村没有制定一套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许多村开支费用标准不明确,且村支书和主任审批支出,签批数额也未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的通过。不少村支书直接插手收付现金,现金存款和财产物资的管理无章可循。一些村虽订阅几条规定,却未向群众征求意见和公布上报,实施也不彻底,漏洞很多。我市每年均有村支书因财务问题而被撤职的。有的私设小钱柜,建立帐外帐,没有开具全县统一的收款收据,漏报收入,私分公款;有的公款私存、占为己有;有的自写自报白条抵库、借支挪用公款;有的现金、帐簿一人管,超额库存现金,多年不登记帐簿。此外多数村没有设立专人保管财产,也没有建立进出库登记、管理及使用制度,造成集体资产被侵占挪用和损坏流失。许多村没有公布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收支情况,群众对此无从知晓,也没有建立民主理财组织;已建立制度和公布上报的村多半是流于形式,缺乏民主性和透明度,往往是书记、主任等主要负责人说了算,未能形成民主监督机制,这使得村书记在村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三、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需要全面提高村支书的科学发展能力、务实创新能力、带民致富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处理复杂矛盾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1、构建培训机制是提高支部书记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是学习党建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将党建理论作为支部书记培训的第一课,要求各支部书记加强学习,自学党建理论专著,定期开展党支部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理论水平。通过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强化思想作风建设,重点解决党支部书记思想守旧、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基本理论水平较低等问题;通过聘请有关理论专家授课,组织各支部书记全面系统地学习党建理论知识;通过开展专家授学、党委导学、党员查学和定期考学,激励支部书记增强党性,提升理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学习先进典型,发挥表率作用。先进典型辐射力强,有很好的示范、带动和激励的作用。我市充分利用先进典型的这一效应,强化了向先进典型学习的力度,逐步建立了“学习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再学习典型”的良性循环学习链,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学习交流经验,推进基层党建。要积极开展经验学习交流活动,采取外出学习参观、内部学习研讨等形式,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互动性,不断提升农村支书能力和素质。培训是提高支部书记队伍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基层单位虽然十分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但许多时候由于受师资力量和财力物力的影响,培训质量和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上级党组织在基层举办培训时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选派有关专家教授、请经验丰富的“老支书”传经授宝,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结合基层单位实际需要,多举办一些理论系统、针对性强的支部书记培训班。

2、多渠道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创新选拔任用机制。在严格标准、程序,扎实搞好“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基础上,拓宽选人视野,多渠道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一是从外出务工能人中选任。及时将在外务工经商人员中政治素质高、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党员群众列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教育培养,筛选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对重点培养对象实行了党委成员联系,村党支部书记包保制度,有效解决了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从机关干部中选派。以建强组织、发展经济、锻炼干部为目标,从市在岗机关干部中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目前我市有19名处级领导挂钩后进村,下派7名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是从离岗干部中选聘。实施“离岗不离党,余热献乡邻”工程,采取“个人自愿、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派了政治素质高、身体健康、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工作的离岗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或村级发展顾问。同时注重选聘大学生村干部,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作为村主要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3、结合农村实际,完善村支书队伍激励保障机制,调动积极性。一要强化精神激励。加大在优秀村支书中推选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的力度,大胆提拔重用村干部,突破身份限制,疏通和拓宽村干部提拔重用渠道和政治上进一步发展空间,选拔特别优秀的村干部进镇工作,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使用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多安排村支书进行健康检查。二要强化物质激励。要完善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办法,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奖金发放中,尽量多考虑党支部书记。完善落实好党支部书记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总之,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要使广大的村党支部书记思想统一,认识到位;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奖罚分明。

4、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规范管理。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对全市村党支部书记提出任期目标和年度计划,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与乡镇党委签订责任书,并向党员群众作出承诺。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按照需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事情一律按程序办事。同时实行绩效考核,落实了《村级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提高报酬的优秀村和公选村党组织书记管理考核办法》,每半年进行一次定性定量的考核评价,并依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坚持《村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下派干部管理办法》和《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通过命题检测、随机抽查提问、评比通报等方式,督促乡村干部全面学习掌握制度内容,确保制度入耳入脑见行动。制定实施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认定调整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暂行办法》,加强离任审计,优胜劣汰,健全进出有序的村干部任用机制。○

参考文献:

[1]参见《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

[2]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09]7号).

[3](英)亚历山大,邓正来译.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4]蔡建军.转型时期热点问题新思考[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猜你喜欢

村支书村干部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村支书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