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练简洁是一种美

2009-12-23毛荣富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记笔记廉颇蔺相如

毛荣富

余秋雨先生曾讲过一个“绑匪的纸条”的故事。

湖北省曾发生一起绑票杀人案,侦查多年都没有结果。一位专家在旧案卷中看到了绑匪写的一张纸条,立刻断定作案者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于是快速确定了侦查重点。那张纸条上是这样写的:“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寥寥数语把藏信的地点讲清楚了,读起来,既有节奏又有音韵,只能是古文修养的流露,要掩盖也掩盖不了。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破案相对要容易,果然,罪犯是一名大学讲师。

余秋雨对此不禁感叹:这么简洁的文字用在这样的地方真是太可惜了,是太大的浪费。这个故事也从反面告诉我们,语言的精练简洁,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

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堪称写作的传统。唐人刘知几说:“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尤美者也。”许多名家甚至要求一个句子里不能有一个多余的字,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即使在名著中也难免有这类瑕疵。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中“将相和”的故事里有一句是这样写的:“蔺相如听到廉颇要羞辱他,就不肯和他见面,蔺相如每次上朝,就说自己有病,不想和廉颇争位次的先后。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外出,看到廉颇,蔺相如就让自己坐的车子避开他。”(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编者引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短短的一句话里,四次出现“蔺相如”,其实只要保留第一个就行了,第三个“蔺相如”则可用“他”来代替。发现这一瑕疵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朝的宋濂,那时他还是一名苦读的书生。追求语言的精练,需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种严谨审慎的作风。

世界上任何事物,不论多么庞杂,都能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表达出来,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庄子·列御寇》中一则寓言,全文才25个字:“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意思是:朱评漫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技术,用尽了千金家产,花了三年的时间,学到了本事,可是没有地方用他的技巧。文虽短,但把朱评漫学习杀龙本领的始末都讲清楚了,他所从之师、所耗之财、所费之时以及所学的结果都交待得明明白白。会写文章的人往往有意不把用意全部浮露在字面上,而是在必要的地方含而不露,留有余地,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儿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这便是文字简练的奥秘。

精练简洁的语言往往最具力量和鼓动性。恩格斯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在历史上参加起义的农民大都没什么文化,正是那些简洁明快、具有号召性的口号起到了统一意志、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像陈胜起义时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代农民起义军的口号:“迎闯王,不纳粮。”太平天国整饬军纪所用的:“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左脚入民居者斩左脚”。清代南方一些起义农民的号召性歌谣:“上等之人欠我钱,中等之人得安眠,下等之人跟我走,好过租牛耕瘦田。”还有欧洲中世纪农民起义时喊出的口号:“当亚当耕田、夏娃织布的时候,谁是贵族?”无不是这样。

使语言变得简练,要从生活中做起。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一次在北大大饭厅作报告,冬天下午五点左右天就黑了。从后面不断有人递条子上来。有的写:“天黑了,看不见记笔记,开灯!”有的写:“天黑了,写不成字了,把灯开开吧。”有的写:“天已黑,是否请人把灯打开?”有的写:“请开灯,谢谢!”报告作完了,朱先生顺便就这几张字条发表了意见。他说,第四种写法最精练,最简洁明了,也比较得体。他说,写东西要注意语言的精练简洁,哪怕写一张字条也得注意,精练简洁的语言是美的。我们可以看到,前几张条子都提到了“天黑”,这是谁都能感受到的,所以可以省去,至于第一、二句中的“看不见记笔记”“写不成字了”也是多余的话,第三句语气虽委婉,但显得有点

唆。这件事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語言的运用,要做到语言的精练,和特定的语言环境有关。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也就是说,要做到语言精练简明,首先要多加修改,挤掉句子中的水分,即多余的成分。可是能这样做的同学太少了。笔者主持某刊评改学生作文的栏目,发现许多寄给编辑部的稿件,存在着许多一眼就能看出的毛病,可见文章写好后,根本就没有再看一眼,不要说反复修改了。鲁迅先生的话是对文学青年说的,我们学生恐怕就更应多看几遍了。请看下面几个学生作文里的句子——

●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我的数学老师。

●清明节前,田园小学的全体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

●初秋的天气是凉爽的,太阳不像夏天那样炎热地悬挂在高空。

●她和姚远一起多次反复地讨论怎样找到这道难题的答案。

第一句中的“由衷”就包含了“在心里”的意思,“在心里”是多余的。第二句中的“献花”就是一个动作,前面的“举行”也是多余的。第三句中“地悬挂在高空”也是多余的,去除之后,句意不变。第四句中,“多次”“反复”意思相同,可去掉一个。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作文中的常见病。要克服这些毛病也不难,写好后多念几遍,把没有用的成分毫不留情地删去就行了。

猜你喜欢

记笔记廉颇蔺相如
负荆请罪
忠诚老将廉颇晚年“背叛”赵国
将相和
负荆请罪
初中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探析
高中化学学生课堂笔记特点及其策略的研究
害怕
负荆请罪
真实廉颇: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