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有所养

2009-12-21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人为养老保险

老有所养——一个新的时代正拉开大幕。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的指导思想。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字里行间都在传递这样的信息: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资料显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增长到了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6%,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2.48亿。这些数字表明,我国社会的养老压力愈来愈大,尤其在农村地区,人口的流动以及计生政策的普及,两个孩子供养多个老人的现实更让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这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庞大的课题。

长期以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的农民群体还游离于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之外,这种关怀的缺失或缺位令数以亿计的衣食父母承受着难以释怀的生活之忧,他们在沧桑中踯躅前行的身影,总是显得无助且乏力。甚至,他们被人为地排列在社会链条的末端,被人为地排斥在国家福利的门槛外,被人为地忽略了作为国民身份而应有的公平与正义。

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胡锦涛总书记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无论是物质成果还是精神成果,都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共享……

是的,政府和民众之间没有距离,只有温暖。

对60岁以后的农民,国家给予普惠式的养老金,绝不是情感上的倾斜或者物质上的救济,而是基于社会良心和国家责任的回报。“中国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的辛勤耕耘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国农民是我国工业化的付出者,数十年的剪刀差贡献者,使我国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中国农民是我国城市化的支持者,城市建设用地让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城市的高楼大厦又凝聚着农民工的汗水。中国农民为我们的社会作出了如此重大的贡献,我们为什么不能拿出发展中积累的部分财富为自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撑起一张老有所养的保障之网呢?”

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坚韧地守望在乡野大地上,用宽厚的脊梁扛起了家国之责,对于这些,国家正倾力反哺。

——刘 林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人为养老保险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山高人为峰
源正泉自清 山高人为峰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山高人为峰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