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模块化选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09-12-10秦劲松殷卫红沈坤全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学分制模块化

秦劲松 殷卫红 沈坤全

[摘要]文章分析了上海电力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中传统选课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模块化选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各专业课程模块的内容与结构进行了全新设计,建立了相应的选课运行机制,体现了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学术性和实用性,是培养具有电力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又一举措。

[关键词]学分制 模块化 选课

[作者简介]秦劲松(1970- ),男,广西桂林人,上海电力学院选考中心科长,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日常教学管理(选课、考试);殷卫红(1968- ),男,江苏泰兴人,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信息化;沈坤全(1962- ),男,浙江桐乡人,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上海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086-02

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从1999年开始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取得了不少经验与成果。然而,在实际教学管理运行过程中发现,学分制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上,并没有真正体现完全学分制教学的内涵。当然,对完全学分制内涵的理解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也不尽相同,学分制是否完全主要看是否实现了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①。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及生源结构性调整,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提出“优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要求,为此,进行了模块化的培养方案及选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目的在于注重通识教育,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面,强化实践教学,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一、传统选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课工作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精髓。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在于为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较为自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出现了少数学生盲目选课或放任自流的情况。基础相对较差且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会采取先松后紧的选课方式,导致高年级课程压力过重,再加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得学习进程异常艰难,有的学生甚至不能正常毕业;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往往会利用学分制所给予的一定自由度,在课程的选择上贪多求快,不考虑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而就易避难,直接将修读学分作为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凑学分的现象较为严重;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上课时间方便的课程,选择教师管理不严的课程,冷淡治学严谨、要求严格的教师,导致所学知识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破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影响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个人专业素养的养成②。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学分制选课模式进行改良,将主干专业类课程按照知识体系进行“套餐”化,学生选课实际就是选“套餐”,绝非“自助餐”,这样既能体现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能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选课时机,当然并非所有选修课均实行模块化,如综合素质类等选修课仍采用自主选择方式修读。

二、构建模块化的选课新模式

弹性选课是落实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课程结构模块化并使用学分制,是推行弹性选课的改革创新之举。在充分吸收国外选修课模式的优点与总结我校传统选修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我校将教学计划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三个层次和7个模块,简称为“三层次七模块”(如图所示)。

在其中6个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教育拓展模块除外)中,分别系统地对各专业及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内容与结构进行了全新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模块化。所谓模块,是指为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围绕专业及专业方向特点,通过整合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稳定的基本学习单元。与传统选修模式相比,模块具有下述优点:(1)相对独立。有一定的结构体系,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2)开放灵活。相对稳定的模块可根据知识更新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在有限模块内增加或减少相关内容,既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固定与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选修科目过多、实际开课率较低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降低学生选课差错率。(3)内容整合。由于模块是按知识领域进行划分的,有机整合相关领域与学科的内容,有助于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实现学科的内在融合。

2.多元化。(1)从课程模块类型看,模块类型增多了,既有本专业及专业方向学科内选修模块,也有学科外选修模块,学科内选修范围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拓展,新增了很多科技前沿,以及与社会、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与内容。(2)从课程模块结构看,既有课程模块内部的递进关系,又有课程模块之间的并列关系,有些模块还有交叉关系。(3)从课程模块功能看,课程模块功能多种多样,并不像以往传统选课目录那样种类繁多,而是更加具体,具有较强针对性,有的已深入到学科甚至专题上,学生可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与方向上选择课程模块。

3.层次化。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学习需要,将专业知识的课程模块分为两个部分:专业基本课程模块和专业知识拓展模块。前者着力于保证学生的基本学力,大多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利于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文化素养,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后者与个性发展、行业最新技术密切联系,更多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

4.动态化。课程模块化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制订者可以根据专业发展状况,对需要修改的少数模块进行修订,不仅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专业的发展前沿,而且能大大缩短教学计划的制订周期。

5.弹性化。虽然实行课程模块化选课模式,但并不意味着本科生的学制必须为四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可能有不同的学业打算,如,学习主专业同时辅修其他专业,或因经济原因而中断学习、勤工俭学、创业等。为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学生只要按照相关课程模块要求修满规定学分即可,可以自由选择在3~6年内毕业。学生3~6年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

以我校较早开设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近年来,随着国家电力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校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特色,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增加了电厂热能动力、洁净发电技术、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上凸显了电力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核电等课程内容。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相关内容如表所示(不包含其他课程模块)。

三、构建行之有效的选课运行机制,帮助学生规划学业

要使得学分制模块化选课模式充分体现其优越性,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建立导学机制。一是实行“全员导师制”。对于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一方面,其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成熟;另一方面,不可能按照学分制的要求,自觉独立地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学习方案。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导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所以在学生中建立导师制很有必要③。导师的主要职责为: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指导学生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正确的学习规划,给予学生专业知识的指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导师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确定专业方向,顺利完成模块化选课工作。为此,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心,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敬业精神④。

二是重视选课指导。学校教务处应在学生手册中编制《选课指导手册》。《选课指导手册》要点应包括:选课原则、选课流程、开课条件及注意事项等。另外,给每位新生发放《教学计划一览》。《教学计划一览》应包括:专业课程模块介绍、说明(包括课程名称和代码、选修条件及要求、课程模块的关系、考试考查方式等要素)、毕业学分要求等。由于教学计划中有些模块在实际执行时会出现必需的修改,教研组(或专业)负责人在每学期选课前应进行细致的选课指导,以免学生盲目性地选课。

2.构建学业预警机制。与“自助餐”式学分制选课模式相比,模块化选课模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即一旦选择了某“套餐”,那么就需要按照本模块的要求进行修读(包括开课课程、开课学期等),一旦发生漏选或错选,有些课程不一定能在随后的学期内得以补改选,严重的可能会影响毕业。虽然在教学管理中采用弹性学制,规定本科学生可在3~6年内毕业,但有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因学分未修满不能毕业。从人性化管理角度考虑,学校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管理中,应进行必要的学业预警。目前,我校每学期选课后对未选足学分及明显选课不妥的学生进行选课确认(预警),以便学生能及时进行补改选;对每学期获得学分未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学分或累计不及格学分达到警戒线的学生,教务处将使用教学管理平台进行学业预警信息发布,同时要求各二级院(系)辅导员出书面学业警示通知书送达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手中,提醒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取得好成绩。对部分一时无法进行补选的课程可申请课程免听考核及学分抵冲,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模块化课程的基本要求,而且可以让学生节约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课程,以便能跟上正常学习步伐。对一学年取得的学分仍达不到学校规定的最低学分,则要严格地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增加学年处理。责成其终止后续课程学习,扎实修读未能完成的相关课程,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前修课程的积欠导致无法完成大学学业现象的出现。学业警示机制不仅能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同时也时刻警示学生要认真学习,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⑤。

3.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目前,多数高校均已使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教学管理。实行模块化选课模式实际上是教学管理活动流程再造的一部分,而实现流程再造的技术基础是信息化⑥,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已不适应模块化选课的要求,所以,必须对现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如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立、学业预警机制的构建、免听考核及抵冲学分功能等。

[注释]

①丁立群.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完善学分制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8(5):34.

②吴虹.对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理性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134.

③④杨兆兰.关于完善学分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7):78,78.

⑤周麟,等.弹性学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128.

⑥秦劲松,等.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高校教学信息化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32.

猜你喜欢

学分制模块化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中职学分制改革及思考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休学创业要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AP1000模块化施工在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