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前,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又一年

2009-12-07

中国纤检 2009年7期
关键词:公证体制棉花

之 剑 绵 延

5月20日,2008年度全国纤检机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会议在厦门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纤维检验局主办,福建省纤维检验所协办,来自全国省、市级纤检机构的9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中纤局陆阳局长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强调了各省市应重视、正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中纤局棉花质量监督处王丹涛处长对2008年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作了深刻总结。与会代表分组讨论了《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质量考核办法》等有关文件,分析了改革推进和公证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这是一次关键之年的重要会议,需要肯定上年度的工作经验和成绩,但更需要的是认清问题,分析原因,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确保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在新的年度里更有力地推进。

关键之年,八大进展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2008年度是棉花质检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行阶段的第四年,也是关键之年。在这一年里,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更加突破性的进展。

进展1:仪器化公证检验的作用和影响达到空前。

2008年度国家收储280万吨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是企业交储的质量结果依据,公证检验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购买新体制棉花,并使用公证检验数据进行配棉。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主动索取公证检验质量分析报告,为其制定棉花产业化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棉花公证检验受到的关注和影响力达到空前。

进展2: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品级抽验相符率与上年度相比有了较大进步,全国品级抽验相符率为86.8%,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

进展3:检验数量迅猛增长。

全国检验总量达到1895万包,427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58倍。实验室平均检验量5.61万吨,同比增长3.2万吨,HVI机台平均检验量1.77万吨,同比增长0.86万吨。

进展4:加工企业更新改造超额完成规划。

截止到2008年度,全国按照新体制要求完成改造的生产线为1442条,改造率达到103%,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2009年规划内企业也有部分提前完成。有7个省更新改造超额完成规划。

进展5:新体制棉花绝大部分都已送检。

完成更新改造的企业有91.19%申报公检,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其加工的棉花送检率达到97.38%。仪器化公证检验从政策要求企业送检变成企业主动要求送检。

进展6:新体制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新体制企业平均送检量3526吨,同比增加1229吨。送检量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的比重为20.7%,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其送检量占总检验量的44.2%,同比增加15.4个百分点;送检量低于500吨的企业的比重为5.95%,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其送检量占总检验量的0.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新体制企业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进展7:新体制棉花覆盖率超过预期目标。

2008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数量占当年棉花产量的56.9%;占商品棉的63.2%,同比增加35.1个百分点,超出预期目标15.1个百分点。

进展8:内地改革进度有较大突破。

2008年度内地新体制棉花数量156.58万吨,比上年度增长2.99倍,占检验总量的36.7%,同比增长13.1个百分点,甘肃、湖北、江西、安徽、河北,江苏、湖南、山东省新体制棉花覆盖率均完成并超过中纤局下达的目标。

取得上述八大进展主要得益于:一是全方位推动改革,扩大影响;二是扎实做好仪器化公证检验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全力以赴完成仪器化公证检验任务;四是加强仪器化公证检验质量控制力度。

困难几多,问题何在

棉花质检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已近四年,新体制棉花已占国棉产量的一半以上,总体看来,改革取得的进展令人鼓舞,但是在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和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质量和效果方面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

1改革进度仍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

改革进展迟缓的省区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布局规划与棉花生产流通现状存在不匹配现象,一些原先棉花产量较大的地区列入规划的企业数量也多,这些地区产量下降后参与加工的企业数量也相应减少,造成已下达的规划无法落实。而一些棉花产量较少地区,由于棉花生产和加工量增加,现有规划又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二是新体制企业市场准入工作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出现了列入规划的没有能力改造,有能力改造的又无法列入规划。三是改革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不能提升新体制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当地棉花市场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环境机制,小包企业、无证企业仍控制大量资源。五是部分地区纤检机构改革推进力度不到位,有的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的是对改革前景缺乏信心或是由于自身实验室建设滞后没有仪器化公证检验任务,造成推动改革的动力和力度不足。

2检验工作质量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问题。

反映公证检验工作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验结果是否客观准确;二是检验程序是否符合规范性要求。中纤局对检验工作质量的监控结果表明,大多数承检机构工作质量没有因为检验量急剧增加而下滑,而是继续稳步提高。但有部分机构工作质量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级检验方面;二是HVI检验方面;三是检验工作程序方面。

3新体制企业质量诚信和纤检机构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有的企业诚信缺失,为获取利益不惜采取掺杂使假、伪造条码标识、伪造回潮率信息、虚高重量等非法手段弄虚作假,严重损害了新体制棉花的质量信誉。纤检机构也暴露出监管滞后,有效性不突出的问题。

认清形势,强化责任

1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机遇和挑战并存。

目前,推行新体制面临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2008年度大规模收储,确定了国家只收储新体制棉花的政策地位。这项政策对棉花企业的影响将会是长远的,虽然2009年度是否继续收储目前还无法确定,即便还会收储也不会有2008年度的收储规模,但是棉花加工企业都已经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没有按照新体制要求更新改造,就不可能申报公证检验,而没有经过公证检验的棉花也没有交储的机会,因此想掌握交储主动权的企业,必然会积极参与改革。第二,2009年度是改革推行阶段的最后一年,将有一大批仍处于观望阶段的企业必然会做出最后的抉择,有了2008年度不能交储的深刻教训,如果再有

更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和宣传推动,已纳入规划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将会参与改革,更新改造数量将会继续增加。第三,随着新体制棉花覆盖面的增加,绝大多数纺织企业已对新体制有所了解,相当数量的企业已购买过新体制棉花,从增强纺织企业对新体制棉花的需求角度看,有利于改革的整体推动工作。

但是,改革推动工作面临的不利因素也不少,主要表现在第一,棉花产业化水平存在地区不平衡的问题,而且差异越来越大。对于前期改革推动速度慢、棉花产业化水平低的地区,改革推动工作依然存在很多困难。第二,改革扶持政策的力度和覆盖面将低于2008年度。2008年度收储规模是历史空前的,这项优惠政策的波及面也是改革以来最大的,它对新体制企业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可以获得较高利润,更主要的是有力地保障了新体制企业的资金需求,使之有能力控制棉花资源,从而扩大新体制棉花覆盖面。而2009年度缺乏这样的政策影响力,很可能会有相当~部分新体制企业送检数量减少或不再送检。第三,无证企业、未纳入规划的加工企业仍然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会控制不少资源。第四,对不少地区大量经营正常的小包棉企业是否在规定时间内采取一刀切方式全部退出市场,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和时间表。第五,改革是否取得成功的最终体现是纺织企业对HVI检验数据的需求。购买新体制棉花的企业虽然关注公证检验证书的比例在上升,但真正使用HVI检验数据配棉的所占份额仍然很低。

2保障工作质量越来越重要。

一是随着公证检验有效性的提高,对工作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2008年度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和仪器化公证检验取得的收获,不仅仅是数量的迅猛增长,更主要的是这项工作的影响和作用达到空前,棉花行业有关各方对公证检验的关注也是空前的。这些收获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巩固公证检验制度,促进纤检机构的发展。但是,随着公证检验证书效力大幅度提高,对工作质量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公证检验多年来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公证检验的生命线就是证书有效性和工作质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公证检验证书没用,社会不需要,国家早晚会取消这项制度。但是,一旦公证检验证书有用了,真正作为结算的依据,社会的关注度自然就很高。如果我们做不到规范操作,检验结果达不到客观准确,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在这个台上表现就是失败的。或者说,我们就没有能力履行这项职能。因此随着公证检验的社会影响达到了新的高度,工作质量已经到了非抓不可,必须抓好的关键时刻。越是检验数量大、覆盖率高、证书作用强的地区,抓好工作质量的紧迫性就越强。

二是2008年度仪器化公证检验暴露出的质量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改进,随着公证检验数量不断增长,作用不断增强,质量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断放大,甚至愈演愈烈,就很有可能出现重大责任事故。

“三鹿奶粉”事件,给了我们一个警示,职能和责任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只享受权利不承担责任,各级纤检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形势,过去只注重争职能、争任务、争效益、争权力,现在就必须要同时考虑能否担起相应的责任,在争取公证检验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能否保证工作质量,在承担公证检验的时候,要时刻做到严把工作质量关。

猜你喜欢

公证体制棉花
棉花是花吗?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棉花
协议不公平 公证也没用
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渠道 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恼人的婚前财产公证
哪些公证事项不能委托他人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