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2009-12-07刘小平

现代经济信息 2009年19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贵州

摘要: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但仍有较多的农村男子留在城里务工或寻找打工机会,农村仍然存在留守妇女孤守家中的实情。本文在对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留守妇女 贵州 现状分析 建议与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独有的留守人口群体——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丈夫开始出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些留守人口群体中,留守妇女负担最重、承担的责任与扮演的角色也最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也最大,但受到的关注却最少。本文通过对贵州部分地、州、县的调研和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措施,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一、生存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留守妇女通常是指由于丈夫长期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自己则留居农村的己婚妇女。据统计: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留守妇女大致有4700万。[1]贵州与其它省份一样,有较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农村存在大量“留守”人群。农村的留守老人的赡养扶持、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等已成为当前贵州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据调研统计:2006年贵州金沙县农村“留守人群”涉及32630户,82597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5.2%,其中:留守老人35442人,占43%,留守子女23492人,占29%,留守妇女23663人,占28%。贵州黎平80%的男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有5000名。2008年贵州务川县留守妇女2000名。据报道,贵州江口是一个劳务大县,2007年全县共10万农村男劳力中,有近5万外出务工,这样多数农村妇女便成了“留守妇女”,侍奉老人、照看小孩似乎成了“半边天”们的天职。[2]贵州紫云县水塘镇猫场村村支书罗仕忠说:“全村有584户,丈夫外出打工,老婆留守在家的有200多户。女人在家十分辛苦,很是可怜。男人都出去了,村里老人去世,连个抬棺材的人都没有!”[3]在这些农村留守人员中,贵州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1.劳动强度明显加大,部分农妇力不从心。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贵州各县大多数的留守妇女都需要承担家里近5亩地左右的农业生产,其中有50%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忙不过来,难以承担繁重的农活。如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的王女士,丈夫外出打工,家中种着的农作物,农业生产的担子都落在了她一人身上,而且还要照顾多个未成年孩子,还要料理家务,一年到头身心疲惫。

2.精神压力大,寂寞空虚,身心深受伤害。由于丈夫外出务工,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们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家里冷冷清清,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独守空房,久而久之造成精神空虚,丈夫不在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处处小心谨慎,不敢和村里的男人多说一句话,怕遭人闲言闲语,时时挂念在外务工的丈夫,担心丈夫禁受不住城里的诱惑而移情别恋。由于农村留守妇女长期承受精神上的压力,留守妇女容易产生失眠、焦虑,严重影响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

3.瞻养老人、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问题。因丈夫长期外出务工,家庭的瞻养老人和教育子女的重担全部落在留守妇女的身上。婆媳关系不融洽,虐待老人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教育子女方面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能力不足,子女的教育培养状况呈下滑趋势。

4.缺乏安全感,家庭财产受威胁。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中针对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在贵州紫云县,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留守妇女说:“自己曾经多次被人骚扰,现在她打算在家里养条狗,天一黑,我就不敢出门,早早地把门关好、顶死。强盗以前是晚上偷,现在白天都敢偷,家里没有值钱的东西,鸡、鸭经常丢。晚上还经常有人敲门。我男人已经2年没有回来了,每个月只寄200多元钱。”贵州毕节县27岁的留守妇女罗幺妹孩子不足满月,丈夫就去广州给别人种菜,一年多了,还没有回来。三间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空空荡荡,潮湿阴暗,摆放的几件家具也十分陈旧。罗幺妹说:“每天晚上我都很害怕,不想呆在家里,想请别人和我做伴,可别人也要照看门户。我们村有几个光棍汉时不时地来我家,死皮赖脸地坐着不走。男人不在家,我又胆小,经常被这种情况吓哭。这种事情又没法跟别人讲,怕街坊邻居说闲话。晚上还害怕强盗,就是知道晚上有人偷东西,我也不敢吭声。”

5.现代农业进程受到影响,农业生产的难题不能解决。农村绝大多数的留守妇女都从事农业生产。一方面,家庭购置的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利用。农户男劳力外出后,家庭中的女劳力由于很少懂机械操作技术,致使家庭农业机械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部分农妇缺乏农业技术。由于留守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且无暇接受新技术,许多农活是能省事的省事,使农业生产呈现出高度重复生产的特征。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最近几年确实有所改善,除草剂、小型收割机、旋耕机等现代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确实缓解了农民的劳动负担,使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家庭减轻了压力,特别是农村雇工现象的出现更是有利于这种家庭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但不能忽视的是,即使具备了以上条件,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困难仍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只要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模式不能根本改变,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不能推广,农业生产必然还是一项繁杂和辛苦的职业。这点从下面综合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二、建议与对策

如何帮助农村留守妇女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需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各级妇联组织的紧密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帮扶活动,形成合力,加之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发挥其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应主抓以下工作:

1. 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并关注留守妇女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其次要加快经济发展,在农民工输出地,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在农民工输入地,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发展的政策,鼓励农民举家进城发展,如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农民与城镇居民平等待遇等。

2. 充分发挥妇联作用,为留守妇女提供服务。各级妇联组织要竭为留守妇女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帮助,让广大留守妇女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要通过进一步大力开展各种评比表彰、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平安家庭”创建等活动,建立乡、村两级妇女儿童维权体系等等,使留守妇女提高法律意识和劳动技能,增强生活信心和致富能力;要注重关心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加强与留守妇女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她们积极面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另外,要争取社会对留守妇女的关心和爱护,千方百计减轻她们的体力负担和精神负担,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为留守妇女提供服务和帮助。

3. 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环境。关爱农村留守人群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关心的局面。要出台相应的硬性帮扶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评选“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里”、“守法公民”、“五好文明家庭”等为内容,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宣传知法、守法、做合法公民的重要意义;引导妇女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整合社会资源,切实为留守妇女解决困难和问题。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妇女要给予必要的关怀,为她们创造更多的条件克服困难,在社会上真正形成关心、爱护留守妇女的良好氛围。特别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帮助,如推选一批适合留守妇女的致富项目,给予政策优惠,真正使留守妇女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增加了收入;农业部门要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轻留守妇女的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在留守妇女比较集中的村(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司法部门要为留守妇女提供各种法律服务,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医疗卫生部门要提高对留守妇女的健康服务,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减轻留守妇女心理压力等。使农村留守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健康发展。

5.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和资金扶持,鼓励留守妇女自主创业。要大力加强妇女技术培训,举办留守妇女技术培训班,让留守妇女懂得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种田,科技致富,提高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要积极创办示范家长学校,深入开展“争当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引导留守妇女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劳动、妇联等部门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要大力扶持留守妇女创业项目,在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使其能够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

6.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农村妇女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妇女群体自身互帮互助的作用。在“政府支持,妇联牵头”的前提下,成立乡镇村农村妇女协会或农村妇女合作小组,“生产联合互助组”以减轻劳动强度;“生活联合互助组”以互相关心实现情感上的诉求;“文化活动联合组”以共同分享娱乐等。同时,鼓励她们利用协会或互助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夫妻亲情互动活动,组织部分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加强留守妇女夫妻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 魏翠妮,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以苏皖地区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李曉明,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现状.[N]贵州日报2007.1.10.

[3] 陈春园、秦亚洲,走进农村留守妇女的现实生活心头的“三座山”[J]半月談2005.11.10.

作者简介:姓名:刘小平(1955-)女,籍贯:贵阳,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人口与经济。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贵州
贵州,有多美
寻味贵州——遵义
寻味贵州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