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75年的莫扎特

2009-12-04

作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利奥波德协奏曲莫扎特

欧 南

有了他,在世界上我是多余的。

——约瑟夫·海顿

1775年,谁也不会去注意它,因为这个年份和无数已经消失的日子一样,并无特殊的地方;或许也是因为年代久远,人们早已不再去关注它。历史毕竟只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时间的长河里,曾经发生的事情,重要的或者平淡的,都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直到某一天,当我们偶然翻开书籍的时候,或者回忆起某一个人物的时候,才会惊讶地发现,一个看来并不重要的年份恰恰一直在对自己产生作用。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年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会让你非常地惊讶,当我们绞尽脑汁都无法想起这一年究竟发生过什么大事的时候,其实,它们都隐藏在历史的角落里,等着你的到来。

这一年的4月19日,美国的独立战争在马萨诸塞州的列克星顿镇打响了第一枪,从而宣布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这是这一年中唯一的大事。此外,也就在这一年,26岁的歌德携刚出版不久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春风,踌躇满志地来到了德国东部的城市魏玛。一时间,男子以身穿蓝燕尾服、黄背心,脚蹬长统靴的“维特装”,模仿维特的忧郁;女子则穿绿蒂式的服饰;谈论书中的话语,成了当时青年人的时尚。或许当年出于时髦的青年男女万万没有想到,这股多少有些做作的感伤的春风,迎来的竟是后世长达百年的浪漫主义思潮。

1775年,还有些其他事情发生,俄国的布加乔夫起义失败,这是俄罗斯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而起义的失败使俄罗斯政治更加黑暗。同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通过摩擦获得静电的起电盘。

这一年,有关音乐的事件是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蒂茜》在巴黎的演出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已经成熟。但在这一年,音乐史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便是——莫扎特在这一年的九个月份中,连续创作了五首小提琴协奏曲。虽然有学者认为莫扎特一共写了七首小提琴协奏曲,但第六首在出版的时候就曾经遭到过置疑,至今尚有争论,第七首则比较肯定是伪作。而我们现在通常见到的都是以《五首小提琴协奏曲》为合集的唱片。在莫扎特短短的一生中,除了这一年以外,他再也没有创作过小提琴协奏曲。因此,这一年可以称之为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年。

这些精致、优雅、美轮美奂,有着流水般旋律的音乐,对于后人来说,或许显得简单了一些。但莫扎特水银泻地般的旋律天赋,却使这些简单的音乐透发出金子一样的光芒。至今,这五首可爱的协奏曲仍然是音乐厅里经常回荡的不朽名曲。莫扎特自己曾经说过:“我不会写诗,因为我不是诗人。我没有能力把对象安排得很有光彩,因为我不是画家。然而,这一切我都可以用声音来做到。因为,我是一个音乐家。”莫扎特的傲气不无道理,海顿曾经诚恳地和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说过:“令郎是我所知道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有品味,而且,他具有渊博的作曲知识。”

莫扎特是一个天生的顽童,而正是这样一个整天嘻嘻哈哈,不是摸一下女孩的脸蛋,索要一个吻,就是乘机捏一把女孩的臀部,在女孩的呵斥声中躲得无影无踪的大男孩,正是这个整天把屎、尿、屁等脏话挂在嘴边的不“文明”的少年,却能把音乐写得那么崇高圣洁,那么富有光彩和人性。这或许是正经严肃的“冬烘”们所无法想到的。其实,事出有因,在莫扎特时代,萨尔茨堡是个生活随意轻松的地方,民众受教育的程度并非像现在那么普遍,很多人不过是城市贫民、手工业者、文盲。因此,大多数人的生活放荡不羁,喜欢开玩笑,喜欢音乐和跳舞,这股及时行乐的风气不但在市民阶层盛行,即使是奥地利的王公贵族也是这样。渴望欢乐是人的本性,这在客观上导致了音乐的繁荣和发展。而莫扎特之所以能写出大量轻松愉快的音乐,和萨尔茨堡的环境是分不开的,没有那种轻松、丰富的世俗生活,就不会有莫扎特风格的音乐。再苦恼的人也需要欢乐,甚至比一般富裕阶层的人更渴望世俗的愉悦。莫扎特极其活跃的音乐创作正是出于对世俗欢乐的热忱,他既是世俗的天才,也是精神上的天使。

后世很少再出现莫扎特这样既顽皮,又纯然出乎天性的作曲家了,这不是他们在才能上不如莫扎特,而是那种乐天知命,天真无忧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灾难、战争、社会动荡毁灭了人们天真淳朴的生存环境,当贝多芬愤怒地敲响命运的大门的时候,其实在告诉我们,无忧无虑的年代已经离开了我们。

比起钢琴和作曲,莫扎特在小提琴上的水准大概只能算中等。他的父亲,小提琴家利奥波德曾经希望莫扎特成为一个小提琴家,但莫扎特似乎并不想这样。小提琴对他来说,不过就是玩票,莫扎特更偏爱钢琴。在创作领域中,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也远远地超过小提琴的创作。但即使这样,莫扎特的小提琴演奏水准还是相当出色的,曾经有一次,莫扎特告诉父亲,在一次晚宴的时候,他乘兴演奏了自己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拉得流畅如油(莫扎特语),迎来了听者的一片赞美。

莫扎特的神话已经够多了,五岁写下了第一首《小步舞曲》,八岁创作了第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二岁写了第一部歌剧等等。还有,震惊欧洲的旅行演出,移调演奏,惊人的记忆力等等,不一而足。而在小提琴演奏方面,他的天才同样到了令人不敢相信的程度。曾经有过一个例子,因为是莫扎特,让我觉得可信,如果换了别人,我大概会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无聊的夸大其词的炒作。

莫扎特的父亲,小提琴家利奥波德的朋友夏希特纳在1792年写给莫扎特姐姐的信中,曾经谈起过这段神奇的往事。当年在莫扎特才五岁的时候,夏希特纳和莫扎特的父亲正准备试奏老友温策尔刚写的一首三重奏。温策尔拉第一提琴,利奥波德拉中提琴,夏希特纳拉第二提琴。当时,正好在边上的莫扎特也想拉第二提琴,遭到了父亲的呵斥。因为,在此前莫扎特根本就没有学过小提琴,利奥波德自然感觉是小孩胡闹。但在莫扎特一再恳求下,好心的夏希特纳答应他和莫扎特一起演奏,利奥波德看在老友的面上勉强答应了。等到演奏开始以后,奇迹发生了,夏希特纳突然感觉到自己是多余的。而此时,他看见利奥波德的眼中早已噙满了泪花。等演奏完毕,他们鼓励莫扎特拉第一提琴试试,结果,虽然演奏得有些结结巴巴,但还是拉到了结束。

莫扎特的故事常常因为太神奇,会让人感觉有编造的痕迹,但这段逸事出于父亲老友之手,看来颇为可信,莫扎特生来就是音乐家,这种天赋无法解释,只有天知道。

长大后的莫扎特其实很少再演奏小提琴,但在1775年,他19岁的时候,却在短短的九个月之内写完了五首协奏曲。当时作曲家普遍的这种创作能力,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1775年,莫扎特19岁,在此之前,莫扎特一直是在征服欧洲的传奇旅行中度过的。维也纳、慕尼黑、曼海姆、布鲁塞尔、巴黎等等,他既要忙于应付演出,又要作曲,这种活力令人不可想象。1775年1月,莫扎特的歌剧《牧羊人的国王》在慕尼黑演出引起轰动,从当年莫扎特给家里的信中,我们可以知道演出时的盛况。借助演出成功的喜悦,莫扎特回到萨尔茨堡一个月后便写出了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此后的两年,莫扎特安静地生活在萨尔茨堡,虽然不时会受到大主教柯罗瑞多的白眼甚至嘲讽,这个虔诚于上帝,狐疑执拗的大主教根本不相信莫扎特有音乐才能,他甚至想让莫扎特去那堡勒斯音乐学院进修音乐。听起来虽然不免荒唐,但对于偏执的人来说,你又能指望他们什么呢?这里,我倒觉得是莫扎特轻浮的做派和世俗风格的音乐,很容易使这个古板的老古董看不惯,这种情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看到很多,只是这种不幸被莫扎特遇到了。

这两年安静的生活,不但使莫扎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形式新颖活泼的乐队作品,更是给我们带来了五首清新可爱、流畅优雅的小提琴协奏曲。而这些协奏曲都是在1775年4月到12月之间完成的。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不像其他作曲家,他的旋律就像瀑布一样源源不断,他只要拿一个容器接住就行。

我们知道,现代最早的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确立的。在古典主义早期,音乐虽然开始逐渐从复调过渡到了以主调为主的形式,但在句式上、旋律上还保留了意大利风格的那种快速和流畅的乐风。所以,莫扎特的五首协奏曲无论在句型结构上,还是在音乐内容上,都并没有脱离这个模式。莫扎特的这五首协奏曲现在看来,远远超过了维瓦尔第数不清的同类作品,这正说明莫扎特在旋律上的杰出才能。从音乐上来说,优美只是一种愿望,什么是美,没有定论,在理论家嘴里夸夸其谈的所谓音乐的美,莫扎特用音乐轻而易举地就表达了出来。美的化身,美的天使——这就是莫扎特,是古往今来不论是大师或者凡夫俗子都不得不为之折服的人。

莫扎特的五首协奏曲在音乐风格上尚处于古典协奏曲的初期阶段,格调清新优美,风神俊朗,却并没有什么个性,它体现的是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是自然中的风和云,是萨尔茨堡爱因河的风光,也是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覆盖的美丽的白雪。莫扎特的协奏曲很少有冲突、矛盾等作曲家个人主观强烈的个性要求,它像鸟儿一样自然地歌吟,时而流连于树枝间,时而雀跃在小溪旁。莫扎特的时代音乐是自然生活的一部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余兴节目,生活就是音乐,音乐就是生活,创作不是那么奢侈的,也不崇高,它就像吃饭穿衣那么简单,那么自然。莫扎特就是生活中的大祭师,大主教为上帝服务,莫扎特则为生之欢乐而歌唱。不像后世作曲家那么喜欢强调艺术个性,甚至到了扭曲顽固的地步。莫扎特生来就是独特的、个性的,他的旋律听一遍就能让人记往,而你一旦熟悉了莫扎特的风格就绝不会和其他作曲家混淆,这是莫扎特音乐最独特的地方。

在莫扎特的五首小提琴协奏曲中,第一、第二首相对简单,后三首被普遍公认,尤其是第五首,被认为是最成熟的顶峰之作。但我却觉得这五首协奏曲除了技法上有所区别外,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乐思其实相差不大,甚至有些雷同,这或许是短时间内创作的结果。且莫扎特并非贝多芬这种深思熟虑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基本上都是一挥而就的产物,充满着情绪性和随意性。莫扎特的音乐是灵感型的,自由型的,是天才的手笔。不像贝多芬,在手稿上显示出他的创作很多都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

这五首迷人的古典协奏曲是无须解释的,它的特性就是精致、优雅,时而如涓涓溪流,时而又如夜莺鸣唱。只要放松神经去聆听,去感受,就能得到这份轻松,这份优雅。对于莫扎特的音乐来说,唆的解释根本无助于理解他的音乐。

知子莫如父,还是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说得好:“在莫扎特的协奏曲里,专业的行家可以得到满足,而业余爱好者也可以赏心悦目。”

责任编校 孙京华

猜你喜欢

利奥波德协奏曲莫扎特
莫扎特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关于利奥波德生态伦理思想的翻译、解析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