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

2009-12-03

老区建设 2009年19期
关键词:规范农民农业

周 林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民组织形式和经济实体,能够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营销统一化、服务规范化和装备现代化。如何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成为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问题。

一、彭泽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2007年7月以来,江西彭泽县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并在农业部门立项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共有人社成员1200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8%,带动农户7000余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0.8%。

(一)按行业划分:种植业17家,占37%;畜禽养殖业15家,占32.6%;水产养殖业8家,占19%;林果业6家,占13.1%。

(二)按规模划分:成员户数100户以上的3家,占合作社总数的6.5%;50户以上的7家,占15.2%;20户以上的10家,占21.7%;10户以上的9家,占19.6%;10户以下的17家,占37.0%。

(三)按创办方式划分:能人领办30家,占65.2%;涉农部门领办4家,占8.7%;龙头企业领办5家,占10.9%;供销社领办7家,占15.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和发展在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水产、畜禽、林果、蔬菜、苗木等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搭建“银社”信贷对接平台,解决了养殖大户长期以来资金不足难题,使水产养殖规模、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浩山赣北食用菌合作社通过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掌握食用菌生产技术,由原来的10几户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户,并辐射到浪溪、黄花、黄岭等周边乡镇,全县种植规模扩大800多万棒,实现收入1400多万元,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

(二)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县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林果业、食用菌合作社,通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较好地推动了各产业的规模逐年上升,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二是推进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如梅花鹿、东升豚、肉鸽、山鸡、蜜蜂、黄蟮、龙虾、葛根、杨梅等动植物都具有一定规模,逐步形成产业。三是推进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中介作用,企业获得了稳定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减少了采购成本,农民的产品销路也有可靠保障,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

(三)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对各自的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水平。如:彭泽鲫快速养殖技术、食用菌增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猪快速育肥技术、土鸡快产蛋多产蛋技术、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等生产实用技术均在合作社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效益。

(四)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一系列的优质服务,使农民产品产量、品质、商品率、投入产出率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统一的组织服务,又使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下降,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合作社成员户比非成员户增加收入6000多元,水产养殖合作社成员户均纯收入3.2万元,比非成员户增加了近30%。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一些创办合作社的发起人和少数相关单位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对办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模糊、不懂得什么叫合作社,如何办合作社,办合作社有什么好处,如何规范运作,致使少数合作社名不副实,形同虚设。

(二)基础不扎实。一些合作社发起人和基层组织为了急于求成,甚至为了赶时髦,抓政绩,凑数字,搞“拉郎配”,搞行政推动,很难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方针。有的合作社既没有产业基地、产业规模,也没有自己的实际章程和具体的相关制度,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不履行职责,当年生产无计划,长远发展无目标,成了“花架子”。

(三)运作不规范。一是章程制定不规范。二是财务账目不规范。一些合作社不是按照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会计报表、成员帐户、收益分配,不是规范设置。三是服务内容不规范。按照合作社运行“四统一”要求,大部分合作社只停留在产前提供生产资料供应和产中的技术指导上,而关键的为成员在产后提供加工、销售、创品牌等方面没有实际运作。四是“三会”管理不规范。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不是按照各自职能行使权利,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没有充分体现。合作社内部重大事项决议大都由理事会,甚至由理事长说了算,民主管理没有得到体现。

(四)人才短缺。一些合作社生产技术性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社员只凭经验生产,阻碍了生产发展,特别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少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自己创办的合作社,带领的一群人,不懂得去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应变经营方案,抵御市场风险,捕捉市场信息,掌握市场规律。一旦市场变化,就束手无策。

(五)效果不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终目的是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对内开展服务,以外实行盈利,以增强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由此,合作社既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又要开展产、供、销一条龙运作。而从目前现状看,合作社都处在发展初期,市场营销仍是一大薄弱环节。

(六)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相关部门政策配套滞后,导致有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扶持项目资金少,缺乏连续性,难以解决合作社在产、供、销服务环节上的实际困难,甚至是杯水车薪。

三、对簧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办社氛围。在全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工具,广泛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新型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广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营造支持办社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工作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引导,搞好规范运作。一是搞好登记程序规范。先由工商部门对准备创办合作社的名称进行核准,然后由创办发起人执《合作社名称核准通知书》向农业局申请立项,由农业局经管站进行具体指导,在切实做好合作社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场所基地“三项建设”的基础上,由农业局组织验收合格后向县工商企业注册监督局出具推荐意见,然后进行注册登记。登记后全部资料一式三份,合作社、农业局、工商局各一套备案。二是运行规范。①对合作社大力开展技术、财务、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人才的培训。②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引导合作社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在做好“四个统一”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内容,延伸产业服务链,增加经营收入,把产业做强、做大、做优。③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进一步抓好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做到稳步发展。一是进一步抓好现有的省、市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建设,认真总结经验,带动其它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二是在现有合作社中按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各选一家合作社进行重点指导扶持,按照“四统一”要求开展全方位的试点示范,引导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三是积极支持多形式、多主体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谁有能力谁牵头”的原则,鼓励农业企业、农村能人、致富能手以及相关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社会团体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条件的可引导兴办更高层次的股份制合作社。四是深入调研,总结经验,把我县已有的农产品行业联合会更加规范,充实起来,增强服务功能。

(四)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进扶持资金发放方式。一是要全面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整合我县现有的财力资源,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投入。二是采取措施督促有关部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议事日程,搞好部门协调,形成合力,真实有效地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是改扶持资金平均发放为以奖代补。①启动扶持资金要按合作社的规模大小、场所布置、基地建设、实际运作效果等情况区别对待,坚持扶真不扶假。②按运行质量,以“四统一”要求进行年度考评,实行以奖代补。③统一合作社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有关会计培训账据、表格等由经管站统一印制,所需费用可在扶持资金中列支。

猜你喜欢

规范农民农业
耕牛和农民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