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009-12-02李旭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0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母鸡散步

李旭红

绘本简介: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有译作“佩特·哈金丝”)创作的一部经典图画书。其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讲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这是一本绝对会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的书。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

阅读目标:

1.在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中,获得乐趣,能开心地笑,能大胆地想。

2.掌握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3.感受画面的美。

阅读重点:

能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享受想象与阅读的乐趣。

阅读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用准动词“走、绕、越、穿、钻”等。

阅读准备:幼儿人手一本书、多媒体课件。

阅读过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重点想象与讲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观察扉页,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看,这是一个农场,哇,好大好美呀!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

“有房子、池塘、草堆、磨坊、篱笆、蜂房、手推车……”

“有母鸡,有山羊。”

“这只母鸡还有一个名字呢,叫萝丝。我们就叫它母鸡萝丝。”

[反思]巧设情景,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引导他们学习语言是比较困难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靠简单的挂图和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更易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巧妙地引出新的活动。教师轻点鼠标,大屏幕呈现给幼儿农场的全貌,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点击画面的同时,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情不自禁地说着农场里的一切。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等颜色都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偏黄的夕阳光的暖色调中,画面色彩更加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倾听故事,享受乐趣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想知道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播放课件,把幼儿带进既紧张又搞笑的故事情节之中。

“这天,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它没发现,一只狐狸在后面悄悄跟了上来。

萝丝走过院子,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可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脸上。

萝丝绕过池塘,狐狸扑了上来,可它扑了个空,栽倒在池塘里。

萝丝越过干草堆,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一头扎进了干草堆。

萝丝经过磨坊时脚钩住了一根线,狐狸扑了上来,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浇在狐狸的身上。

萝丝穿过篱笆,狐狸扑了上来,可跌倒在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

萝丝钻过蜜蜂房,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母鸡萝丝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幼儿听得不时发出笑声。

“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一想,母鸡萝丝都去过哪些地方?它是怎么去的?”

幼儿回答。每说出一个地方,课件就出示这个地方,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体态语言展示一下去的方式及动作。

[反思]化静为动,突破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天性好动,对动画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想尽办法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轻点鼠标,画面出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幼儿笑得前仰后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幼儿年龄特点等决定了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教师就轻点鼠标,带领幼儿回到情节中,幼儿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争先恐后发表意见,积极地模仿动作、学习词语、理解动词,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阅读,沉醉有趣

“这本书,真有趣,请你们自己一页一页地轻轻翻,细细看。想笑就笑,放松心情。”

教师请幼儿拿起事先放在每组桌上的绘本。幼儿各自翻页阅读。教师到幼儿身边倾听、引导幼儿阅读。

“哇!”“哦!”“哈哈!”“好险呀!”幼儿的喜悦与陶醉一阵漫过一阵,漫出书页,涌进教室。

“有趣、开心的画面在哪儿,谁来说说。”

指名个别幼儿讲述他们心中有趣的、开心的画面,讲到哪里,教师把课件画面展示到哪里,并且校正幼儿的语言,特别注意个别动词表述的准确性。

(幼儿回答略)

“母鸡萝丝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情真有趣。下面再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两人一组说一说,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幼儿互相讲述、交流。

[反思]阅读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与习惯,轻轻翻,细细看,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所以我倡导“想笑就笑,放松心情”。播放课件,让幼儿一起欣赏有趣的画面,充分理解故事,展开想象。个别讲述及指导是为各自讲述作示范,两个人一组互相讲述、倾听是为落实一个理念:阅读是个人的行为,人人都要有“被动的能动性”。

●再读扉页,培养情趣

“这本书的扉页就是母鸡萝丝的一张散步地图。对照地图,可以一一找出那只狐狸在哪里踩到了钉耙,在哪里栽进了池塘……你能来找找看吗?”

(幼儿回答略)

“这本书太有趣了。不仅故事有趣,而且画面的色彩是偏黄的暖色调的,很亮很温馨。我们再从头至尾欣赏一遍。”

慢慢地播放课件,幼儿边看边听边欣赏。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课件出示作者的头像及名字),她还创作了《蒂奇》、《金老爷买钟》等作品,我们还可以去阅读她的其他绘本。”

[反思]互动活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通过与多媒体互动,再次展示的农场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场所,让幼儿找出狐狸受挫的地点,实际上就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为此,在教学的结尾部分播放课件并进行整体欣赏。推荐了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了幼儿阅读的空间。

《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幼儿期又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等心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这与幼儿的认知需要非常吻合。

由此可见,在语言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能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让幼儿在流畅轻松的声像环境中自由地理解和遐想,在发散思维状态下,吸取教学内容的精华,理解其丰富内涵,加上观察、理解、思维、记忆,运用语言进行再创造。多媒体为幼儿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母鸡散步
小赛去散步
小豆豆去散步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藏蛋的母鸡
最美妙的散步
鸡的一家之母鸡妈妈
一只特别的母鸡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