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过程的学生作品交流评价

2009-12-02曾伟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0期
关键词:交流评价过程

曾伟锋

信息科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目前信息科技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很多是以项目或活动的方式设计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用完成一个学生作品来引导学生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如通过完成一个电子板报作品,来学习文字处理教学单元的内容;或通过完成一个网站作品,来学习网页制作教学单元的内容。当这些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每一位或一组学生都有一个真实的学生作品上交给教师。虽然学生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软件已基本掌握,但制作出的作品在内容、设计上没有什么风格特点,在规范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等方面注意不够。因此需要通过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环节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能力。

●一般的做法与不足分析

对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一般的做法是教师事先制定好作品的评价标准,然后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展示分析,最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作品。我认为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中学生本身学习压力比较大,对信息科技这门课的关注度不是很强;同时,这样的做法使学生主要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这样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做法很难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来(比如作品评价标准的得出),所以也就对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有所限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限制。那么,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通过学生作品交流评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呢?这些都是摆在教师面前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

经过观察、学习和尝试,我认为要比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作品交流与评价的中间过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品交流评价的各个环节中来,积极地思考、讨论、交流、反思。同时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参与

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这才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发展。网络教学环境中,使得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展开的教学内容,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展开。这种新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完全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来,每个学生都思考,都能表达,都有进步。

信息科技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一般都在学生机房开展,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机房的网络条件,搭建一些诸如论坛、留言系统之类的平台,有了这些网络交流平台,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交流中来,从而避免了教师通过问答式的方式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的交流。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把自己的想法见解表达出来,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

比如,在计算机硬件升级项目活动中,我为学生搭建了投票系统和论坛帮助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上,看到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地浏览同学的作品,积极地为喜欢的作品投票,并且把经过思考过的作品的评价踊跃地发表在留言系统里,我想每一个学生一定都会有所收获。

2.合作交流,启迪学生思维

合作学习中强调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不会使个别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参与者交流个人观点。形成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激发新观念的产生或达成新的共识,充分调动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及时的反馈、言语鼓励及正面、积极、肯定性的评价等可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此更好地促进其参与网络讨论交流活动的效果。

例如,我在上《学生网站的交流与评价》的时候,学生们在浏览完学生作品、经过独立思考后,在BBs网络平台发表和交流各自的观点,有:“主题较为明确,富有创意,颜色运用十分恰当,但美观上有所欠缺。…‘颜色使用适当,字迹清晰可辨,表格布局合理,便于浏览,但是导航不够清晰。”……通过学生的思考、网络平台的交流以及教师适当的补充逐步达成对学生网站评价的统一标准。同时,各小组成员还要根据学生网站评价标准交流反思本小组的作品,然后进一步交流小组反思,进一步对作品进行完善、改进。学生在一系列的思考、反思、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获得更好的发展。

3.记录学生交流评价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反思

“反思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学生对自己思维与学习过程的再思考。”反思可以促使学生的认知由指向问题转移到指向自身的认知加工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监控、评价、调节、纠正自己的认知活动,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记录学生作品交流与评价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反思,更好地完善学生作品。

作品的交流评价是一个过程,它的结果是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改进,因此。学生的作品交流评价之后,学生还要对原有的作品进一步进行完善、改进。很多学生在最后改进自己作品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自己在作品交流评价时的所思所想。对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感到有些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把学生在作品交流评价阶段的想法、交流评价以及对作品的反思等学习过程记录下来。

比如,在《学生网站的交流与评价》课上的反思阶段,有一组学生写到:“我们的网站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切主题。图文并貌,字体清晰,整齐美观,无错别字,布局较为合理,便于浏览。颜色使用较为恰当,能很好地突出主题。连接正确、流畅。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并不是很有创新,动画效果不突出,导航不是很清晰。我们应该在这些不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那么,学生在后来改进作品的时候就通过这个平台回顾作品交流时的想法,参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改进完善自己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而不像从前那样盲目和茫然。

4.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自己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是外部的辅助者、支持者、引导者,这意味着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教学应该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

学生在作品交流评价中需要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反思。每个人先独立思考,然后在集体讨论和交流中,通过互相质疑、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让他们获得创造性的认识和沟通,反思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要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单是强调记忆。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建构认知结构,从而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进一步思考

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作为重点,设置与现实关联的、有价值、有挑战性的评价任务,制定明确而又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等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审视,自我评价,倾听意见,借鉴学习,完善作品,得到主动发展。这样,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记忆和再现,而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实践水平,关注学生的高级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交流评价过程
如此交流,太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