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09-11-28

中外文摘 2009年21期
关键词:楷模正义榜样

周 濂

“道德楷模”的宣传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旧自得其乐的颜回到“二十四孝图”,中国人从来都笃信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可是问题在于道德楷模的感染力是随着时空尺度的拓展呈递减趋势的。道德楷模必须活生生地嵌置在每一个具体入微的熟人共同体中,惟当他的善良是你我亲眼所见,他的勇敢是你我亲耳所闻,才有可能因为朝夕相处耳濡目染,近朱者赤。

示范伦理的另一个潜在危险在于,虽然好榜样能够触动我们的人性,但是坏榜样却往往要更具诱惑力。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这样问道:如果不正义的人过得比正义的人更幸福,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成为一个正义的人?这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如果现在现实的逻辑里面道德楷模注定无法在世俗意义上获得成功,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相比坏榜样,好榜样的树立和维护有如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败坏起来却是一溃千里不可阻挡。这个学期结束不久,有学生告诉我,考场上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平素里总是壮怀激烈痛砭时弊的老师,在目睹作弊现象时不仅袖手旁观,而且语带无奈地叹道:“你们这样我倒是没什么关系,只是对不作弊的同学不公平。”这位学生说,那一刹那有如“偶像的黄昏”,第一反应是想把卷子糊在这个老师的脸上。

哲学家陈嘉映说:“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的国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采花的、在溪边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这样的梦想显然无法寄托在三两个好榜样的身上,因为惟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时,才需要在终点处矗立一个标杆。好榜样的力量可以鼓励人们前行,却无法真正照亮这个大地。

谁叫奥巴马不幸生在美国

余以为

9月8日美国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总统奥巴马按计划来到弗吉尼亚州一所中学,向孩子们作题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未来”的演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自己为国家肩负起责任来。

可家长居然不领情,在校园外冒雨举着标语:“总统先生,请与我们的孩子保持距离。”这话通常是送给陌生人的,防止孩子遭受猥亵侵犯。在美国,不能随便摸^家的小孩,更不要随便亲昵。这点上总统也没有特权。他可以号令三军,却不能不经同意,就对别人的孩子耳提面命。

事实上,奥巴马的演讲计划一开始就遭到质疑。批评人士说,奥巴马是在利用机会宣传其政治纲领,超越了联邦政府对学校管理权限。批评声音太强烈,白宫不得不在9月7日把奥巴马的演讲稿挂在白宫网站上,供全国人民审核。

但别以为把讲稿先放到网上就没事,美国网民的刁钻不亚于中国同行。奥巴马年纪轻轻当选联邦总统,本身就是个奋斗的榜样,但他不好意思在演讲中号召学自己,就号召学生们学习Facebook、Twitter和Google的创始人。这下可不得了,因为那几个网站不但在竞选中为奥巴马立过功,有些创始人干脆就是奥巴马的竞选顾问。

面对五花八门的解读,我倒是同情奥巴马。当下气旺的创业者很多,难免挂一漏万:表扬马云漏掉马化腾,没什么大不了。错不在奥巴马的演讲,错只错在他选错了听众,如果他的听众不是他的美国同胞,说不准倒是美事一桩呢。

猜你喜欢

楷模正义榜样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时代楷模】
爱国奉献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