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主权”还给“主人”

2009-11-28赖礼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主权命题作文

赖礼烽

“学生怕写文,先生怕改文。”这句颇具闽南风味的俗语道出了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病。“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传统的作文教学三部曲让教师费时费力,又无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些学生干脆应付。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把“主权”还给学生,改变“学生怕写文,先生怕改文”的状况呢,我在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与大家交流。

一、打破作文命题的僵化。变教师命题为师生共同命题

命题是体现和落实作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形式。命题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口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不爱写,作文训练达不到既定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力争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不搞统一命题。或教师定范围。学生自己命题。即教师根据作文要求出大题目,学生根据作文要求拟题目;或学生讨论,集体命题。即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发动学生讨论作文题目,教师择优选题;或教师只提要求,学生自己命题,自行作文。由于作文命题是师生共同协商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确定写作的角度和范围,让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联系起来,因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起来,从而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

二、打破作文批改的僵化,变教师批阅为学生互改

传统的作文批改主要是教师的精批细改,可是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本后,最感兴趣的是分数和批语,对习作中修改的部分却不屑一顾。教师的精批细改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带有相对的主观性。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要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我改变了教师批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做法,采取学生自改、互改之后教师抽查的方法。学生相互修改作文,由客体变成主体,由观众变成主演;教师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说教者、指令者。当他们在互改中学到了他人的精彩之处时,他们的心智就会得到启迪;当他们的批改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时,他们的愉悦更是溢于言表,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会由讨厌作文到逐渐喜欢作文。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投身于写作的语文实践中,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

三、打破作文评讲的僵化。变教师评讲为学生自主评讲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把作文的评讲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反馈,能够得出自己表达之中的优劣之处,进一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为此,在作文讲评课时,我先选定1-2人作为主持人,再组织3-5人的评审小组,成员由各组推荐,负责评选打分。每小组推荐1篇经过小组互改的习作,由作者和小组长依次上讲台朗读和评点例文,台下的同学可积极发言,参与评点,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出“优秀小作者”和“最佳互改小组”。在热烈的评点氛围中,能开动学生的大脑机器,起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想象活起来,思维活起来,语言也活起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真正动起来,做到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使习作能力在评讲中得到提高。

四、打破作文方式的僵化,变单一形式为多样形式

传统的作文训练方法陈旧、单词,训练内容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能动地去反映学生多彩的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特点,改变了只写书面作文的单一作法,既写书面作文,更练口头作文。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我坚持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晨检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让1-2名学生进行“两分钟演讲”。由于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望,会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无形中就自觉地把说与写结合在一起。

只要我们花点心思想一想,不难发现其实作文课里有很多“可活动”的元素。作文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多计划,少干预;多设计,少不准”。把课堂的主权还给“主人”,学生一定会喜欢作文。

猜你喜欢

主权命题作文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
钓鱼岛主权考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