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示评作文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2009-11-28杜万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技巧作文老师

杜万伦

作文到底要不要批改,这个问题的讨论持续多年,归纳一下,支持批改的理由大致包括:①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修改(不改恐怕被学生视为偷懒不负责),为应付学校检查要改;②通过批改能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快速构思得高分以应付考试;③只有改了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不支持的理由主要是:①《大纲》《课程标准化》对作文评改在逐渐淡化以至没有单独提出;②以教师一种风格评判几十人的风格不太合理;③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与其花时间在批改上,不如多花时间在写作指导上;④全批全改时间支付太过惊人。

其实,支持也罢,不支持也罢,论者都否定两种极端做法:一篇不改和全批全改。

一篇不改不是“无为而治”,而是因为懒散以“虚无论”来搪塞。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虽然有莫泊桑的例子(莫泊桑曾向福楼拜学习写作,福楼拜让他不停地写作,以至于草稿写了几麻袋,才有《羊脂球》的问世),但学生写作文,写考试作文不是莫泊桑搞创作,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边写边悟。一来学生设有通过写一麻袋才悟出写作技法的时间,即使有,恐怕很多学生也没有兴趣和耐心去悟。他们需要的是在短期内速成,在短时间内写出符合考试要求的作文。

如果是全批全改,教师会因为任务太重、时间花费太多,将这种批改方式变成走过场:圈几个错别字,再画两条波浪线,然后写上几句可有可无不咸不淡的评语。

于是不少老师主张“教师示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交叉进行。这应该是在目前教育形势下最好的作文批改办法。

在这里我想就“教师示评”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有一定的写作经历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

先说一个相声里的故事。一位蹩脚的画师给人画扇,先在扇上绘一仕女。主人说不像。画师说:“我给您改成张飞。”主人仍说不像。他说:“我给改成山水。”主人还说不像。他说:“干脆我给您涂黑算了。”

在作文批改中,最好改的有两种:最好的与最差的。最优秀的不必修改,最差的很容易指出毛病。最难改的是中不溜,没有明显的不足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不改不达要求,改又需要动大手术。这类作文如一面朴素平淡的扇面,如果是蹩脚的画师,就有可能涂成什么也不是的黑扇面。

要批改学生作文,教师应该先有一定的写作理论和亲身写作的经历。前者教师是不缺的,大学课堂里专业杂志里都可以很轻松的获得,而后者是很多老师缺乏的。在现实中,有多少老师平日里不动笔写文章?有多少老师只是在评职称被逼急的情况下才上网点击下载,去期刊找文章剪贴拼凑?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一些不动笔写文章的老师,却赤膊上阵,拿起笔大刀阔斧,然后指出缺点一二三;或者拉大旗作虎皮套用这技巧那理论,提出建议ABC。

教师当然不必人人是作家,但有过写作实践的老师,指导时才能切中肯綮,才能提出合理的可行的修改意见。

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僵“识”和“晓”侧重于判断辨识而不是动手操作。是的,教师看过的书比学生多,掌握的理论也多。读书多可以使得老师很轻松地判定学生作文的优劣。如同生活中,我们要指出一个人工作上的缺点非常容易,难的是提出更好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十几岁的学生作文中挑毛病太容易,可要指导他们如何避免犯错,怎样写得更好,就不只是掌握纯技巧理论的问题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好或不好,重要的是告诉学生怎样才可以写得更好。这只有有写作经历老师才可以做到。

二、作文批改指导忌绝对化、技术化

“文无定法”曾在一段时间成为写作教学无用论最坚实的盾牌。我们都明白,对有经验作者来说,“无法”意味着处处“有法”,只不过这些技法如盐化水中,有味无痕;对初学者而言,“无法”可能是杂乱和粗糙。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指导还是必需的,比如在立意恰当、文体规范、用语准确等放面给予指导,能帮助他们快速适应考试的要求。

又正因为“文无定法”,老师在针对特定的具体作文指导时,用语不能武断,不能要求学生“必须这样那样”,“一定不能那样和这样”。你说文章开头要“人跟击心”的凤头,我娓娓道来渐入佳境就不行?你说结尾要响亮有力,我写成“临去秋波那一转”就错?你说中间要旁征博引大开大闻才丰富,我不支不蔓集中议论就是单调乏味?用语一旦绝对,只会给学生写作设置种种限制,使其写作僵硬,这与当下追求个性化写作背道而驰。

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不能把“议论文开头六法”“文章结尾七种”机械生硬地推销给学生。这些方法不是一无是处,针对中学生写作,甚至可以说是必需的。套用这些方法,包装作文,可以让学生在应试中少失分。但这些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作文水平。如果我们一讲作文就是推销这技巧那方法,学生往往会写成八股文。任何人的写作都起于模仿,但纯技巧的模仿都只能是有皮无肉,空具形式。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上将一朵鲜花分解成蛋白质、糖、腊、水等,而将一定比例的蛋白质、糖、脂、水合成的花朵,数据再精确,操作再严谨,它都毫无生机和美感。

这恐怕是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之一解。

技巧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需。比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有对生活的体验、感活以及思考。

三、不是每篇作文都必须修改

作文可以改,但不是每篇作文都必须修改。对于充满活力有血有肉的作文,如果是在文字表述、结构安排等方面有缺陷,教师指导学生去动动手术,有可能点石成金,一招盘活全局。对于干瘪空洞四平八稳的文章。就不一定非得修改。

小时候学写毛笔字,老师要求字一旦写完就不得再添涂——“写字不能添,个个画圈圈”,意思是写完了就写完了,写得好的老师自然会画上圈圈以示肯定,写得不好的可再写一遍。如果不满意而在原来的基础上涂改,就会越改越丑。学生习作按照老师的意见修改,添技加叶或掐头去尾或前后调换,这些做法,有可能只是按照老师的意见和想法再叙述一遍而已,并不见得比原作好多少。

从这个角度看,我赞成“作文不是改出来的,是写出来的”。与其花时间去修改,不如给学生指出不足后,敦促他多读多思多练。

猜你喜欢

技巧作文老师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