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引路人

2009-11-27谢倩霓

小学生·新读写 2009年11期
关键词:老人家好书儿童文学

主持人语

认识谢倩霓,是从好友安武林编辑出版的《喜欢不是罪》中开始的。

她的故事好听、文字好看、见解独到。她对青少年时代情有独钟,觉得这一充满变数的年龄段对一个人一生的走向有着神秘莫测的影响。下面的这篇小短文,我们能在她朴实的讲述中感受父亲对她的宠爱———省吃俭用、甚至借钱也不间断地为她提供好书。让好书陪伴她一天天成长。在小短文中,你还能找到营造阅读氛围的小办法。仔细读读,你一定还有更大的收获。

作家档案

谢倩霓,出生于江西,本科及研究生均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硕士。现在上海某出版社供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喜欢不是罪》《青春潘多拉》《不说再见好吗》《多味毕业班》《春天在行动》;彩绘本校园中篇小说《此情可待》;中短篇小说集《星语心愿》青春散文集《走过心情》;译作《连环追踪》等。部分作品版权输入到香港。作品曾入选《建国五十年文学创作丛书》《上海五十年文学创作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等大型文学丛书以及《少年文艺》《儿童文学》杂志推出的多种精华选本。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奖项。

作家故事

我的文学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一位沉默的引路人,他从来没开口指导过我的作文,我的印象中他老人家甚至从来没看过我的作文。因为我的小学时代不像现在这样。我的小学时代学习不是小学生的惟一任务,我也只是父母五个孩子中的一个,所以我的父亲没有监督我学习的时间和习惯,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我念初中的时候开始住校,高中更是考到一个遥远的城市去上学,一个学期才回去一次,所以他老人家更没有机会看我的作文。

现在想来,我的父亲应该是一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家长。他虽然不看我的作文,可是,他为我提供了比看作文重要得多的东西:他为我提供和营造的是优良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在那样一个生活困苦的年代里,在乡村中学任教的父亲一直从自己微薄的、需要支撑一家人生活用度的工资里克扣出一部分,为我和姐妹们订阅了中国当时最优秀的少年文学报刊——《少年文艺》《儿童文学》《语文报》等。

那时候《少年文艺》的封面是白白净净的,上面只有书名和一朵看一眼就会心里一跳的花朵,花朵是每期都要换的,里面的文字也是每期都要换的,我的那颗心呢,就在这种一月一次的变换中,以一种谁也看不见的方式潜滋暗长着。

每次杂志送来,父亲都会大声地说:“书到啦!”他的声音里有着一种浓浓的欣喜,他让我感觉到书的到来是一件隆重而值得万分高兴的事情。就这样,好书一直陪伴着我。

直到我终于踏入社会,才偶然从母亲的口中知道家里二十几年来一直是借着新债还旧债。那一刻,我想起那陪我度过无数个少女黄昏的一月一本的书,心被揪得痛起来。我无法想象,父亲是怎样在借来的一笔补充生活用度的钱星,克扣出一部分,分别为我们姐妹,各自订上一本他认为最好的、最适合我们阅读的“闲书”的。而我却从来也没有关心过书的价钱,只知道每月的月初,父亲会准时地将一本崭新的、还飘着淡淡的油墨香的32开本的书放在我手里。

订阅杂志只是父亲为我们营造读书氛围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更方便、也更能显示他老人家用心的方式是,他不断地给我借书,从有一定藏书的人家家里,而更多的是从他任教的那所学校的图书馆里。

在我初二的那年暑假,很厚很厚的这样一叠书由爸爸手中交到了我的手里。我的眼睛里一定是在放着光的,我听见自己年轻而激情的声音在叫:呀,这么多,这么厚!在那个初二的炎热的暑假,我看到的是这样一些书:《柔石中短篇小说选》、《三家巷》、《苦斗》、《家》、《春》、《四世同堂》、《苦菜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它们柔情而温暖地抱拥着我、浸入到我内心深处。时代、国家、命运、爱情、人性、人情……这些遥远而陌生的、有着无限内涵的字眼,就这样慢慢地在我的眼前立起来,立起来,多年以后,我仿佛还能听到它们缓缓地流入我身体的声音……

我如愿以偿地考进了一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

第一次上作品阅读课时,我才又有机会与我的这批初中暑假里的老相识重逢。看着上作品阅读课的老师在黑板上给我们对“必读书目”。我惊奇地睁大了眼睛——老师写下的,大都是我在初中的那些炎热的暑假里一字一字读过的书本啊!

这时候我才明白过来,原来爸爸给我看的都是经过他老人家仔细挑选的、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最高水准的作品!

我就此真正地走进了书海。在那所全国闻名的重点大学气派非凡的图书馆里,我开始放任自己的性情,任它像野马一样在书与书之间溜达,任它自由地呼吸、汲取,并成长。

与此同时,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实践。我发现文字有点像是我的一位心心相印、知心知肺的姐妹,我喜欢一个一个地排列它们,喜欢看它们排列后能别致细微地表达我自己心里想法的样子。

令我最心痛的是,我的父亲没能看到我的一本书问世。我知道父亲给我安排那么多的阅读不是想要我成为作家,而是他觉得这些阅读对我的人格和心理成长有作用。

感谢我的父亲,在我少年的心门口燃起了点点星灯,她们微笑着,耐心而尽职地守侯在那里,看我贫穷却富饶的少女的日子一天一天温润地滑过,看我一步一步走进文学的殿堂,成为她虔诚的信徒和守候者。

猜你喜欢

老人家好书儿童文学
推荐一本好书
铭记于心的残缺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好书共享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好书推荐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我想去看望上帝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感谢爷爷给我带来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