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要迎战“低碳时代”

2009-11-27

环球时报 2009-11-27
关键词:导向新能源政策

(本版文章欢迎参与讨论或投稿,电子邮箱:

taolun@globaltimes.com.cn)

对中国企业来说,26日国务院宣布的减少碳排放具体目标,既牵涉生存问题,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是大势所趋,谁准备得更充分,谁就能抢占先机;谁准备不足,谁就将付出沉重代价。

专家认为,实现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虽然差不多相当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二三十年前的标准,但对仍处于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目标,将是相当艰巨的任务。

“低碳经济”带来的是全新的生态系统,将影响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民众生活等所有方面。在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过程中,最受负面影响的将是中国的高能耗产业,例如钢铁业中一些低端企业。过去,它们依靠很低的技术水平也能获得利润生存下来,而现在碳减排40%到45%的目标无疑会提高低端产业的进入门槛,将在未来十几年时间内淘汰掉这些落后产能。

未来十几年,将是中国制造业逐渐告别高能耗行业的时代。新能源行业将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碳排放量一下子减了这么多,人们势必要寻找更多的替代能源,过去价格高昂的新能源产品将获得市场的认可,填补低成本能源退出留下的空间。一直受困于产能过剩的风能、太阳能等产业将迅速占领新政策赋予的市场,并带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条的发展。

对普通人而言,生活也要达标。虽然最起码的生活需要受影响不会特别大,但是一些人较高的生活需求将因此而成本上升,例如要经常享受开车、坐飞机旅行的便利,显然要付出比以前大得多的代价。不过,碳减排目标的推行,终究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影响,人们对低碳生活用品势必更加有兴趣,而这也是中国制造业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和目前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模式、快速的发展,中国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这次中国减排是以自愿的方式落实的,是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选择,与外界的政治经济压力无关。同时,我们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技术水平并不低,在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行业均已经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而中国无法制造的技术设备并不多,所以碳减排目标的提出并不会导致中国进口大量的技术设备。即使是短时期出现一些外国技术设备的集中进口,也是为了弥补国内技术方面的短板,可以说是利大于弊的。

长远来看,这更是一个机遇。在未来十几年内,于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势必是更适应低碳经济的企业,将具有和国际高水平企业竞争的实力,将不会再凭借高能耗、低廉劳动力成本撬开国际市场。从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中国显然不能重蹈美国随意消耗石油能源的老路,必须选择低耗能汽车的发展路径。谁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走在前面,谁就能占有中国市场,占领世界汽车业的高峰。

不过,在实现未来的碳减排目标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准备还明显不足。政策上政出多门、协调性缺乏导致的重复建设情况仍然存在,一些企业仍然思维僵化,仍然希望凭借原有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获取利润。为此,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战略安排,立即随着政策导向动起来。一些企业完全可以选择产业转移方式,转战到其他国家;一部分企业将不得不彻底转型,告别原有的发展模式;一部分企业则继续进行产业和技术升级,以技术优势掌控新的市场。

我们过去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导向并不强。在缺乏政策导向情况下,中国新能源企业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表现。现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碳减排的目标,极有可能带动一个5000亿到1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相关政策优惠也会出台,原先低碳产业在国内发展所缺少的政策短板将很快得到弥补,整个产业将很快发展起来。与外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并不处于劣势,以往中国在家电产业、电脑业的胜利就已经证明了。低碳经济已经揭开大幕,动作快的,就会把握政策导向,迅速成为市场的佼佼者,动作慢的,要么沦为别人技术的接受者,要么就追随旧的高能耗发展模式产业退出市场。▲(作者是北京媒体人。)

张 河

猜你喜欢

导向新能源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犬只导向炮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