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遥忆祖母

2009-11-26孙俊良

草原 2009年9期
关键词:棺木祖父祖母

孙俊良

为什么要“遥忆”?这是我费尽心机想出的一个词,不知准确否。因为我和祖母是有过一起相处的日子,但那时我才3虚岁,至今什么都记不得了,只听母亲说起过一些片断和情节。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因为我知道她是十分疼爱我的。我也非常痛惜她的早早离去。三十余年后我把我知道的几乎是她的全部内容写出来,算作是对祖母的无限怀念吧。

祖母姓李,三十多年前就从人间消逝了。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因而我不知道她的长相如何,但我参考她的兄弟侄儿侄女的相貌,认定祖母绝对是一个长相标致、慈祥和善的老人。

在我痛苦的时候,在我悲伤的时候,我就更加怀念我的祖母,我的可怜的早早去逝的祖母,当年她对我是多么的疼爱,她把多少希望和欢乐寄托在我的身上。她是我心中的一个梦,她是我终生的一个牵挂和遗憾。我对她没有任何的回报,她在人世间几乎没有享受,只有看到她的长孙出世给她带来了最大的快乐,但她已经病得连路都走不好了。我是即将岁末出生的,祖母是第三年的夏天去世的。这样算来,我和我的祖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一年半多点儿。

祖母一生养育了大姑、大伯、二姑、我的父亲和叔叔,另有一个叔叔好像是一生下来就送给别人了,但至今没有任何联系和消息。大姑、二姑、父亲和叔叔至今都健在,而大伯在十八九岁时就去世了,当时正好是祖母生下叔叔不久,是正月,祖母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跑到外面在大风中哭别自己的大儿子,自此患了疾病,以致中年而逝。祖母和祖父结婚后,过了一段非常艰辛的岁月,后来祖父常常忆起当年的艰难。就说房子吧,是很简陋的柴草棚,简陋到一下雨,祖母就得把所有的盆盆碗碗拿出来接雨。自那次打击以后,祖母的身体就越来越不好,勉强硬撑着把我的母亲和婶婶娶回来。这是她艰难维持生命存在的最大的支柱。能看到孙儿则是她的一种奢望了。她患的是一种肺病,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那个年代的贫穷的家庭,至死大家都不知道她患的到底是一种什么肺病。现在我推测,也不过就是肺结核或肺心病而已,绝不可能是肺癌,因为她的病史有几十年,肺癌是不会经历这么久的。我是她的长孙,我的出生自然使她欣喜万分,所以我能想像得到她对我的爱有多深,对我的疼有多厚,她爱我是情真意切的,她爱我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是一种亲情和血缘使然,没有半点儿功利成份,可谓纯而又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人们所说的隔代亲更加亲,亲孙子比亲儿子更加亲。但那时仅有三岁的我岂能体会和理解到这种无私深沉的爱和情。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在我身上亦不例外,我爱闹,我也爱玩,我也爱捣乱。农村的人永远有忙不完的活儿,正处于创业阶段的祖父、父亲和母亲整日繁忙,整日操劳。所以就把我丢给病重的奶奶照看,祖母的病十分严重,但我小岂能管了她的烦恼和痛苦,我要到处乱跑,我要把我的好奇心带到各个角落,我要挣脱她的拘束跑来跑去,寻找我的快乐,发散我的精力。我家住在一条沟边,她又怕我掉到沟里,又怕我让什么动物咬坏,一会儿不在她的视野里,她就感到焦虑和不安,她要观赏我在她视野里撒欢的那种快乐,她一刻也不愿意我逃离她的视力范围。但她的身体病得走路都艰难了,岂能追上我,我跑,她追;她追,我跑。我的顽皮给祖母带来了好多麻烦。于是父母便想出一个法子来“治”我。在院子里挖一个大土坑,将我这个小坏蛋扔进大坑里,让我随便捣乱去吧。我不知道我当时是否反抗过,是否怨过祖母和父母,祖母于是坐在坑上边,晒着暖和的太阳,看着孙儿在她规定的地域里玩泥耍土。祖母就这样晒她的太阳,养她的病,呼唤我的小名,看着我长大成人那该有多好,不仅她自己是幸福的,而我也有多么幸福。被祖母宠着呵护着,父母或别人动我一小指头都好像疼在祖母身上。晚上,和祖母睡在一起,早上又是祖母唤着我的小名,在我的小脸上吻来吻去,直至我醒来,迎接新一天的到来。饭后,我又胡闹,我又捣乱,然后是祖母发出会心的微笑,从心上然后甜到脸上,那时的祖母一定非常好看,没有了病容,就像是一个健康的老太太一样,或者她老人家在我闹得不像样子的时候,假意恼了,训斥着我。但我没有这样的幸福,祖母也没有这样的幸福,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房子再也不漏了,煤也随便地烧,大炕想多热就可以多热,酸粥想吃多少就可以尽量把肚子撑起来,祖母也可以被父母和叔叔用驴车搬到几十里外的东孔去看病,吃药。但一切都晚了,祖母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她累了,她受的折磨太多了,她要走了,她要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了,她也不管她的孙子,她要去静静地永远地睡去了。

就在我三岁那年的夏天的一个晚上,祖母没有打扰任何人静静地永远睡着了。大姑和祖母夜晚躺下,之后都睡熟了,祖母没有呻吟,没有呼喊,没有遗言,没有告别,一个人独自去了。待黎明又一次来临,大姑睁开眼睛发现祖母已经走远,那么安详,那么自然,没有痛苦。这是老天对她的最后关照,她一生历尽艰辛和磨难,儿子早夭,之后病魔便缠在她身上日夜不离,临终老天给了她一个平静安详的结局。而亲人却感到异常的悲伤和遗憾,未能看着她闭上眼睛,最后一次说话,最后一次流泪。我难以想像一个三岁的孩子一觉醒来,奶奶已直直地躺在那里,不再言语的感觉。我也记不起没有奶奶爱护后的状态了,只是后来长大点儿看到别的孩子被奶奶摸着头或钻入奶奶怀中感到十分的眼热。

亲过我小脸的人,抚过我小脑袋的人,把我当作最开心最珍贵的宝贝的人就这样不辞而永别了。可是我太小了,不能体会这一刻的悲痛,这一刻的深厚含义。这份情,这份爱,是我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难以找回的。祖母之爱是母爱的一部分,是母爱的延伸与扩大,兼而有之的人是何等的荣幸。祖母从坐着花轿嫁到我家起,正是我家最艰难困苦的年月,所以她享受很少,受罪极多,正待生活逐渐好转,她却长辞人世,孤零零地去了另一个世界。她在世时没有享上清福,但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丈夫我的祖父当时才五十多岁,但至祖母去世后,祖父活到八十多岁再未续弦。如果祖母在天有灵,她一定会欣慰和感动的。

祖母像梦一样活在我的记忆里,虽然我无法描绘她的形象,我也想不起她对我说过的话,但我深爱着我的祖母,我经常想起这位已去世三十余年的老人。

祖母去世后,她的灵柩放在院子里,父亲他们忙这忙那,料理祖母的后事,无人无暇顾及我这个长孙,三虚岁的我便爬在祖母的棺木上,用小手拍打祖母的棺木。这些是我长大后母亲告诉我的。我不知道当时我为什么要那样,是呼唤,还是告别,抑或是哀悼。三虚岁的我怎能如此,连母亲她们都很费解,这个画面几十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也是促成我写成这篇悼文的最直接的原因。所以我一直以来是非常坚信:祖母是最爱我的,我也是最爱祖母的。我拍打她的棺木,不让她早早离去,我留恋祖母啊,我不想失去这份爱啊。

祖母在我记忆中的事情太少了,少得异常可怜,要不是我母亲告诉我的几件事,几乎是一片空白。她去世后,也许是我怕她太孤单,所以吊唁期间,我天天都去她的灵柩前玩。就像她去世那样不愿麻烦儿女一样,她一生都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即使去世也一样。母亲给我说了一件事让我半信半疑,至今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祖母去世时,正好是炎热的夏天,所以难免会发出一些异味。临吊唁出殡那天,母亲走到祖母灵柩前对她说:“娘,今天亲朋好友都来吊唁您,您就把那些异味收起好了。”祖母就像听到了似的,那一天大家果然就闻不到什么味道了。

三岁的我就此永远失去了祖母的疼爱,再没有了祖母慈祥的目光,轻柔的呼唤。我再也不能在祖母身上滚来滚去,揪扯祖母的衣服,拍打她那干瘦的身体了。她放弃了生命,放弃了村庄,放弃了亲人,连她最最疼爱的孙儿也放弃了。写至此,我眼含热泪,感慨万千,思念深深。冬去春来,我已步入了中年,亲人一个个苍老乃至归去,曾经无限疼爱我的人,无私关怀我的人,越来越少。每送走一位亲人就要洒下多少泪水,泪水流逝了,亲情流逝了,意味着疼我的人越来越少。太阳还是日日升起,而生命不能永恒,我哀祖母之早逝,我叹祖母之辛苦,我悼念祖母之恩德,像梦一样朦胧的祖母在我的记忆中徘徊了三十余年。祖母一生贤淑,勤劳善良,与邻里亲如手足,口碑极好,生性文雅和善,虽中年而逝,但老天佑她,去世于夏日,未曾受寒,此其一心愿也。儿女们亦深知老人的心愿,畏寒怕冷。于是祖母之吊唁仪式结束后,就在一个叫“后阳圪嘴”的地方将她暂时安葬。“圪嘴”是此地方言,意即为土堆或山梁的意思。这条梁离我家不远,居于我家上方,每日太阳一升起,此梁即可受到太阳的关照,金灿灿的阳光洒满山梁,祖母的坟面对着我家的方位,她老人家可以看到太阳升起的美景,也可以遥望村庄,注视村庄的变化。因为祖父尚在世,所以祖母的灵柩只能算是暂时安放,父亲他们在“后阳圪嘴”向阳的坡上打了一眼土窑洞,为了防潮通气,还在空洞顶部与上面地面打通了一个通气孔。所以祖母的棺木在此安放了二十余年尚很完整,没有腐坏。安放祖母的坡上坡下野草丛生,鲜花星星点点,每到春天,这里的自然景观美丽极了,地椒、青草、沙蒿、艾草、狼婆儿、梭牛牛、沙蓬、灰菜、蒲公英、棉蓬、沙葱、苦菜、沙奶奶、远志、牛紫条、蒺藜、甘草、甜苣、鸡冠冠……竞相出土,碧绿一片,点缀了这一面小小的山坡,祖母在那里静静熟睡。这里几乎是这个村庄最高点,向阳背风,早午晚间,不远处炊烟升腾,人们仍在繁忙地劳作,而我的祖母却孤寂地躺在百花绿草之中。儿孙们没有忘记她,祖父没有忘记她,邻里没有忘记她,关于祖母生前的事不时地挂在嘴边,人们怀念她的贤淑,人们怀念她的慈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传统节日里,儿孙们总要到她安眠的地方化上一些纸钱,表达对她的哀思,对她的感激,对她的追悼。还有一件事我也不想让它遗漏,不妨写进此文,说明父母叔叔们对祖母的孝心,说明母子的深情厚谊。这是我很小的时候,也许是祖母去世不几年吧,总之那时农村还是相当迷信的,大部分人都相信故去的人有时会魂魄附着在活人身上,说出一些事来。据大人们讲,说话的声调和故去的人是一模一样的,现在想来觉得实在是太奇怪了。总之我是没有见过的,但当时人们传得非常神奇,相信的人也特别多。祖母的魂魄附着在我的一个叔伯姐姐身上,说祖母在下面非常寒冷,希望能给她一些衣服。于是父母便赶快请人制作了一些纸衣服,烧化下去,自此再没有任何说法了。安放祖母的空洞口没有像别人的坟口那样用土填住,而是用一些木棍拦着,空气通过这个口和窑顶的口可以流通,所以多年以后空洞也就十分干燥了,里面有新鲜空气,也可以照到阳光,这是父母表达孝心的体现。父亲不善言谈,谈祖母的话不多,但他按时为祖母烧化纸钱,经常要到坟上看看,特别是那个顶上的窑洞气孔,他要把四周的土培得高高的,以防止雨水流入洞里。后来我们长大了,他便催促我们给祖母上坟烧纸,也带上些点心之类的食物,祭供缅怀祖母。我与妻结婚时,又特意到坟上表达哀思,告知她老人家孙儿要成家了。

祖母的棺木在父亲叔叔们的精心保护下,历经二十余年,仍未破损。1991年春,祖父不幸去世,众人将祖母的坟口打开,完整地将她的棺木抬出来,待我从沙圪堵匆匆赶往家中,祖母的棺木已完整地停在那里,就是我三岁时用小手反复拍过的那副棺木,只是彩画油漆已脱落得没有一点了。我含泪思绪万千在那里长跪了许久。祖父和祖母分别了二十余年,1991年春天他们又走在了一起,那是春天之末,夏日即将来临,天气已有些燥热,这也是两位老人的心愿,祖父生前多次对我们讲,他就怕死在冬天,寒冷让他受不了。一番隆重的祭奠之后,祖父和祖母在春风里携手而去,那一刻,当两位老人的棺木并排安放入土中,我们转着圈儿用手把一把把黄土撒向棺木,一点一点,黄土终于埋没了祖父和祖母。他们携手而去,在分别了二十余年之后,或许飘向蓝天,或许飘向白云,或许哪里也不愿挪动,仍在黄土中相守,因为他们一辈子以黄土为生,最终他们也化成了黄土。

2004年10月3日,我和女儿回去探望父母时,我又一次回望曾经安放祖母的后阳圪嘴梁,深秋中的后阳圪嘴梁的草已泛黄,暖暖的太阳照着霜后红叶,格外美丽。我还到她住过的旧院子里拜访了一回,看她住过的空洞,看她走过的小路,看她栽种的树木。

写完此文后,我像病了一场,因为写作中始终处于一种哀伤低沉的情绪中,有时眼泪几乎就要掉出来了,但我总可以告慰祖母的在天之灵了,此文算是对她曾经亲我爱我疼我宠我护我的一点点回报吧。

〔责任编辑任 建〕

猜你喜欢

棺木祖父祖母
祖父瓷
棋事
李瓶儿、秦可卿“棺木”新解
蝴蝶与棺木
祖母
祖母家的夏天
祖父的一封信
祖母尚能倚门望(节选)
鸡犬不宁
士兵将梅里诺的棺木抬出总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