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会课管理:反思与策略

2009-11-26方小春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10期
关键词:德育处班会课学校德育

朱 斌 方小春

班会课一直以来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其在学生集体性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班会课的管理却是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相关责任部门对其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策略,反而减弱了班会课应有的功能价值。为此,本文在对班会课管理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实践策略。

一、对班会课管理现状的反思

目前,学校中对班会课的管理一般归德育处(或叫教导处),班主任是班会课的首席策划者和组织者,德育处对班会课的管理通常只是监管班主任是否在班级上班会课,至于班会课的组织形式、内容及效果则很少顾及与测评,这就让班会课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德育效果。综观当前学校对班会课的管理现状,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学校与班主任之间没有达成对班会课功能的共识

班会课的功能价值如何,需要有一个交流形成共识的过程,但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双重影响,学校德育处与班主任两者对班会课功能的认识存在着差别。德育处作为学校德育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在于用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并使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对学生强调的是爱国教育、品行教育和规范教育等,这也就成为其对班会课功能价值的认识定位。班主任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直接人,面对着独特的鲜活个体,其责任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群体性或个体性问题,并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班会课作为对学生进行集体性德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在班主任心中的价值定位是及时解决学生当前在心理、学业、成长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而很少关注学生道德发展的长远性与社会性。学校与班主任对班会课的功能认识差异来源于各自的角色定位不同,学校更多地考虑学生品德发展与社会相适应,强调德育的宏观主导价值,而班主任身处具体事物中,他们更多考虑地是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强调德育的微观过程价值。正是他们之间没有达成对班会课功能的共识,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实施效果,不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行的健康有序发展。

2.班会课缺乏与学校特色德育之间的配套

目前,很多学校的班会课成了班主任的自由天地,班会课的组织形式、内容及效果评价都由班主任全权负责,而学校德育处对班会课的管理缺乏整体计划性。各班、各年级各行其事,有时会出现对某些价值观的教育分歧,更没有突出学校某种特色德育主题,不利于培育学校的文化特色。学校的特色德育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导目标,班会课要围绕学校特色德育开展一系列的师生对话、学习争鸣等活动,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学校确定自己的特色德育思想,让每位班主任都能理解;另一方面,班主任需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德育特色,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配套的具体德育计划。实际上往往很多学校只提出自己的德育主题思想,没能认真落实下去,这与我们当前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关。

3.班会课的可利用资源很少,未实现德育资源共享

现在很多学校的班会课让班主任最感头疼的是手头可利用的德育资源很少,加上教学任务繁重,让他们没有多少时间关注当前一些具有影响性的德育事件。有时,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德育资源,同样面临着学生本身的学习任务过重问题,即使花了时间找到一些德育资源,但由于缺少亲身经历的体验过程,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达不到应有的德育效果。另外,学校内部的德育资源没有实现共享,各班开展的德育主题活动留下来的影像文字资料没有统一管理,导致开展同一主题活动的班级重复劳动,没能在分享资源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德育创新活动。对于学校外部的德育资源,学校德育处没能预先为各班提供校外资源的检索目录,导致一些可用的外部资源没能充分挖掘出来,影响了班级德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4.对班会课的评价形式单一,未能关注德育实效

当前,对班会课的评价主体是学校德育管理者,而很少涉及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对班会课的德育效果的评价维度,作为学校德育的管理部门——德育处(或教导处)只把班会课纳入班主任的工作常规管理范畴,而没有特别针对班会课活动制定一套班级德育效果考核方案,没能对班会课的组织形式、内容及其德育实效进行整体评价,只是简单地评价班主任是否有班会课活动计划,甚至有的学校根本不管理班会课,让班会课成了班主任的训话课、其他学科的辅导课。这样单一的评价形式,让班会课的德育效果无法凸显,无法系统地促进学生德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也不能实现学校德育的整体目标。

二、班会课管理的实践策略

基于对当前班会课的管理现状反思,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学校对班会课的管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1.计划

学校首先明确自己的特色德育主题,然后班主任围绕着学校的特色德育主题制定本班的班会课活动计划。开学之初,学校德育管理部门要召开班主任会议,把学校的特色德育主题和常规德育主题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学校的特色德育主题是指学校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形成特色教育的德育资源,包括师生的“精神偶像”、成功校友激励、文明素养教育等,如我们翔宇教育集团所属学校每年都开展以周恩来为“精神偶像”的特色德育活动;学校常规德育主题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求而确定的德育主题,如小学生侧重于交通法规教育,初中生侧重于自我教育,高中生侧重于法律常识教育。班主任在了解学校的特色与常规德育主题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班会课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应包括每星期的班会主题、组织形式、应达到的效果、需要什么资源,活动计划制定好之后交一份给学校德育处。德育处要对班主任上交的班会课活动计划进行汇总,把准备同一类德育主题活动的班级分类管理,并制定一份整个学校班会课的活动计划表,让所有班主任都相互知道彼此主题内容。如在实施过程中有所调整,要预先通知德育处,这样做可以让班会课的管理系统化和明了化。

2.资源

学校德育处要根据班会课的活动计划为班主任提供德育资源支持,充分实现校内外德育资源的共享。德育处要积极承担起德育资源收集、分类、调用等职责,为班主任开展班会课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德育资源,这就要求德育处在平时注意积累收集各种德育资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1)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的优秀班会课件的评比活动,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课件收集起来,建立一个班会课课件资源库,让其他班主任开展同类主题时借鉴使用,并对课件资源被利用频率数进行统计,付给课件作者相应的版权费;(2)德育处组织专人负责从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各种德育信息,建立一个德育基础信息库,为班主任提供可选用的资源目录,可以省去班主任盲目寻找德育资源的时间;(3)学校德育处要积极与校外各种历史名胜、纪念馆、博物馆等德育基地保持联系,获取这些德育基地的开放时间、教育内容、参观形式等,统一汇总制成一份校外德育资源使用手册,给每个班主任发放一份,以便他们充分利用校外德育资源,丰富学生的道德实践。

3.评价

学校德育处、班主任、家长、学生要一起参与对班会课的整体评价,以便使班会课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德育处主要负责评价班会课的内容,把握内容的思想性、正确性与教育性;班主任要对自己组织的班会课进行自我评价,写出活动感悟及后续跟进措施,选择同一主题班会课的班主任之间可以相互评课,建立一种班会课组织交流的内部评价机制;学生要对班会课的德育效果进行自我鉴定,并以后续的实践行为作为基础,家长则要提供自家孩子的行为表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共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只有从整体上多主体的评价班会课的德育价值,才能使学校对班会课的管理走上理性的高效之路。

作者单位 江西省武宁县石渡小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喜欢

德育处班会课学校德育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捡来的“麻烦”
指使学生厕所偷拍抽烟偏离教育正道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德育处的梦想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