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养乌龟活动的启示

2009-11-23徐开梅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乌龟案例科学

徐开梅

我园是上海市“做中学”的实验基地园,开展探索式科学教育研究已有一段时间了,教师对有关的理论知识也了解了不少。于是。我想通过饲养活动进一步开展探索式科学教育实践。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决定开展饲养乌龟活动。

我们首先确定了各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大班重在对爬行动物的认识,中班重在对龟类动物的认识。小班重在对乌龟外形、习性的认识。然后,各班都创设了一个乌龟饲养角。并创设了关于乌龟的墙饰。其他诸如画乌龟、讲关于乌龟的故事、用乌龟的口吻写“告家长书”等活动也相继开展起来。一时间,活动搞得煞是热闹!

一段时间后,我要求每位教师写一篇有关饲养乌龟活动的案例。我看大家对乌龟饲养活动那么投入,茶余饭后也常听见他们在谈论饲养乌龟的趣事,前期我们对如何写案例也进行过培训,所以我想写有关饲养乌龟活动的案例应该不成问题。可是,看完教师的案例后,我很失望。因为大部分教师的案例价值都不大,写的大多是“为乌龟取名字”“为乌龟举行葬礼”等逸闻趣事。没有写孩子们如何探索、学习等更有价值的内容。这说明我们没有把这次饲养活动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问题出在哪里呢?深入反思后。我认为问题可能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意义不明确。教师不清楚这次饲养活动的价值何在。他们只是像以往的饲养活动一样,停留在让孩子观察小动物的外型特征、成长过程。体验饲养小动物的快乐。而没有在充分了解孩子对饲养乌龟所具有的前期经验基础上。引导幼儿以一双发现的眼睛去作进一步的探索,以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经验。

目标定位不适宜。虽然起初确定各年龄段教育目标时,我们也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但是原先确定的目标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让教师无从下手。

活动主体错位。探索式科学教育的主体是幼儿不是教师。教师只是问题的引导者、环境的创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在幼儿探索发生障碍时才递上良方。而我们从活动设计开始时就考虑教师怎么教的多,考虑孩子怎么学的少;关注教师教什么的多,关注孩子学什么的少。

同步指导缺失。虽然很多教师对于探索式科学教育的理论已耳熟能详,但是如何将理论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饲养乌龟的活动中,还是有困难的。而在饲养乌龟的活动中。我们只进行过环境创设方面的交流。虽说我们作过案例写作培训,但并没有深入了解教师有些什么困惑。也没有对此作过什么研讨和指导。

认识到这些问题后。我们对饲养活动作了全面调整。

组织学习。提高认识。首先组织了一次教研、学习活动,我们重温了《探索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引导教师深入理解书中“是在师生共建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的含义。通过重温式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探索式科学教育活动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对幼儿适宜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实证的验证过程;二是在一个具有,币幼互动、幼幼互动特点的环境中。由幼儿主动进行探究。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选择饲养乌龟来进行探索式科学教育是适宜的,因为它贴近幼儿的生活。易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但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宜幼儿探索的问题,没有认识到饲养乌龟的过程就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提高教师科学教育能力的过程。

深入教研,确立目标。取得共识以后。我们又引领教师深入开展教研活动,与教师们一起调整了饲养活动的教育目标,将“让幼儿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作为本次乌龟饲养活动的主要教育目标。并据此提出了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探索的问题。我们首先请教师回到班级里,通过日常观察、班级讨论、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关于乌龟的已有经验。寻找幼儿感兴趣的、适宜他们探索的问题。然后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确定适合他们探索的问题。例如: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给小动物喂食、喜欢数数。但观察不仔细等特点,我们提出让他们探索“乌龟喜欢吃什么”“乌龟的前后爪子是否一样多”等问题。中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比小班幼儿要强。他们对乌龟身上的花纹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确定让中班幼儿探索“乌龟长得都一样吗”“花纹代表了什么”等问题。大班的教学参考资料中有关于纸桥承重问题探索的内容。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我们就确定让他们探索类似“拱形的龟背有什么作用”等问题。

共商对策,及时引导。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教师们便带领幼儿开始了新一轮乌龟饲养、探究活动。我们则密切关注各班的活动进程。倾听教师的困惑。当教师遇到困难时。我们会与教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小班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究“乌龟喜欢吃什么”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感到对“如何引导幼儿记录探究结果”这一问题较难把握,于是,我们及时召集小班组教师展开讨论。最后设计了一个可供师幼共同记录的大记录表。具体的做法是。让幼儿把从家里带来的食物喂给乌龟,如果乌龟吃了,就在表格中打钩,不吃就打叉。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孩子们就自然得出了结论:乌龟喜欢吃荤食。又如,大班教师感到让幼儿理解“拱形的龟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有些困难。我们便及时与教师、幼儿一起讨论,提出让幼儿玩纸桥承重的游戏,以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同时,我们还多方寻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将拱背与拱桥联系起来,得出“拱背承压大,能让乌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结论。在深入探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还一起拓展出一些新课题,如“隧道为什么都是简形的”“人、动物、植物怎样过冬”等。

帮助总结,不断提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组织教师开展第二次的案例撰写活动。我仔细阅读了教师们第二次写的案例。并对部分教师所写的案例提出修改建议。如。有位教师写了“为乌龟医治眼病”的案例。我首先肯定他们为乌龟医治眼病的行为。然后提出“为什么你班的瞎眼乌龟特别多”。以引导教师探究导致乌龟得眼病的原因,并且建议他们与其他班级的饲养方法比较一下,同时还从报纸上收集相关资料,以帮助教师认识到“是换水的方法有问题。自来水必须放置一段时间。等漂白粉沉淀后过滤掉才能给乌龟洗澡”;“认识乌龟的习性,是为了科学地饲养乌龟”:“科学饲养才是对生命的真正尊重”等科学道理。令人欣喜的是,第二次的案例质量明显提高了。教师们不仅记录了幼儿的观察发现,还将自己的成长与感悟写进了案例中。如,有教师写道:“我第一次观察到乌龟吃虾的情景,它们是那么地富有智慧。”有教师写道:“乌龟是很爱清洁的动物。我班的瞎眼乌龟是因为水脏导致的。”在案例中。我们感受到了教师在教育行为上所发生的变化。

后来我们还对饲养乌龟的案例进行了梳理,制作成展板参加了上海市科技活动中心组织的科普基地园关于“小小探索者”教学活动设计的比赛,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并且有四位教师的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怎样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经验。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管理者不是单纯的任务布置者,更不是结果评判者。而是一个指导者,一个参与者。一个引领者。课程管理是动态的、过程性的管理。园长只有深入一线,了解教师的需求,把握教师的困惑,做教师们的良师益友,才能提高课程管理的领导力。

猜你喜欢

乌龟案例科学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乌龟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科学拔牙
和乌龟赛跑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