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思危:今年一、二季度会比较困难

2009-11-23席志刚

报刊荟萃(上) 2009年2期
关键词:凤凰金融危机经济

席志刚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一直对中国经济走势审慎乐观。他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金融危机2至3年才会过去,“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够达到8%就已经很不错了”。

持续发作的金融海啸不断激荡着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冲击也超出了先前的预期。此轮危机何时才会触底?中国经济“保8”的压力有多大?就此,《凤凰周刊》最近专访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

凤凰周刊: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大约何时才会“触底”?

成思危:我预计2至3年内就会过去,从2011年开始,将迎来世界经济的复苏。APEC国家首脑提出18个月金融危机会过去,和我的估计不谋而合,只是我比它早讲了一天,而且我讲的是两年,24个月。

金融危机早晚要过去,这是事实。美国注资花旗,奥巴马抛出5000亿——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要知道,他这个钱不是要花出去,而是政府收购它的股权,用股权换来流动性,去支付它的债务。所以。金融危机过去后,如果股价上升,美国政府最后会赚一点。

这次金融危机从它的发展过程来看,先是债务危机,然后发展为流动性危机,最后发展成为信用危机,当前来看,注入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阻止危机扩散蔓延至实体经济的作用,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恢复信心、信任和信用。

凤凰周刊:本轮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压力?世界银行近期把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调至7.5%,中国“保8”的压力有多大?

成思危: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

目前,中国经济下行是客观事实,既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经济规律的作用。我个人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大体上,10年一个周期,此轮中国经济自2001年开始,从2003年起连续5年以两位数速度在高速增长。按照经济规律,增速不可能只增不减,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会是一味地高速增长下去。

至于“硬着陆”的风险,目前大家对“硬着陆”的定义和界定的标准不一致。从经济学家的角度讲,我不大愿意用“硬着陆”这个词。今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有外患也有内忧,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在下滑,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就业压力。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背景下经济发展的优先顺序,我个人认为,第一应该是保障就业,第二是保持经济增长,第三才是防止通货膨胀。

从我国经济政策一年内所作的调整就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生的显著变化。我国的经济政策2007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为“双防一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局部性上涨到明显的通货膨胀,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因为经济增速已经减缓,过热的危险不复存在,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根据实际情况,就改成了”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当时我讲过应该在“一保一控”中寻求平衡,通货膨胀当然该控制,但不能为控制而控制,要注意通过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来应对通货膨胀。

由于惯性,第三季度经济还继续下滑,但当时由于中央把防通胀作为重点任务,所以央行还在强调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直到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根据最新的情况,就是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为此提出重点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经济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的重点放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上。所以提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现在看来,2008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会在9.5%左右,中央已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抑制经济较快下滑的压力。我对中国经济的走势一直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由于经济下滑的惯性和政策效果的滞后性,估计今年第一、二季度会相当困难,全年经济增速能够达到8%就已经很不错了。

凤凰周刊:在“保经济”的思路前提下。中国目前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是否会带来一轮通货紧缩一膨胀的循环?

成思危:通缩的危险是存在的,但现在看来还未变成现实。世界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在这种情形下,我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就是为了避免陷入通缩。

现在资源类和大宗商品因为需求在减少而导致价格大幅下降,所以这4万亿元投下去是为了刺激需求,缓解通缩的压力,例如90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会刺激钢材、水泥等相关产品的需求。但整个投资计划在明年是否会引起通胀,尚需进一步观察。成思危认为,从消费角度看,拉动内需应根据GPD、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增加工资收入,要提高个税起征点,要改变国人偏好储蓄的消费观念。

凤凰周刊:自中央政府提出4万亿经济投资计划后,地方政府相继上报18万亿投资计划,如此大规模投资是否会引发投资过热?

成思危:首先,18万亿投资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国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投资计划。去年我国的财政收入是5万亿左右,而且还要保障其他方面的支出。银行存贷差大概为13万亿,银行存款大约在40万亿,储备金率下调后,有6万多亿储备金是不会贷出去的,能贷出去的大约7-8万亿。

尽管可以通过发债的形式获取资金,但发债也会有额度,所以我个人认为18万亿的投资计划全部被批准是不可能的。

另外,中央讲的4万亿也不是完全由中央财政出,而是通过中央财政的拉动,来带动社会投资。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各省市都在“跑部钱进”,争取项目,这可以理解,但最后中央是不大可能批这么多项目的。

此外,4万亿能不能见效,要看能不能真正拉动社会投资,拉动社会投资的前提是要有投资效益,没有效益,谁会肯投呢?

我现在担心两个问题。一是决策失误,项目没有经过审慎调研就上马。因为着急嘛,萝卜快了不洗泥。第二就是要预防滋生腐败。

凤凰周刊:中国政府应该在拉动内需,特别是提高百姓收入和消费能力方面做些什么?

成思危:拉动内需没那么简单,一要有钱,二要有新的消费需求,三是必须改变消费观念。

这4万亿扩大内需,从政府投资的角度看,实际上是政府的需求,而不是老百姓的内需。比如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以拉动钢材、水泥等相关产品的需求,但毕竟还是政府的投资。当然这样可以通过实现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来刺激老百姓的消费。但如果拉动不了民间投资,仅靠政府投资来拉动需求,就转变成了政府投资的独角戏,其效果是有限的。

从消费角度看,必须要让老百

姓有钱,但目前基本不可能全面、大幅地增加老百姓的工资收入。所以我提出,第一,应根据CPI、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增加工资收入。劳动生产率不提高,增加工资收入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二,提高个税起征点,这一点目前已基本上达成共识;第三,转变消费观念,目前由于国人对储蓄的偏好,以及社保、医保、教育不健全、不完善的影响,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所以,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序应当相当一部分会投入到民生领域,解决老百姓“不愿花钱和不敢花钱”的问题。

再者,刺激消费需求,必须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实际上房地产对消费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100元的投入可以拉动220元的消费,但目前房地产市场偏冷。

凤凰周刊:您谈到金融危机形势下;根本之策是恢复公众信心,中国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恢复公众信心?对于市场呼吁政府出台平准基金入市来提振股市,您怎么看?

成思危:对平准基金,我表示过我的态度,我不反对。但是,我不认为会有很大作用,要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熊市,关键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股市的客观规律是牛熊交替,在熊市背景下,想让股市很快地涨上去那是不可能的。4万亿投资计划、降息及一系列政策措施也仅仅使股市短暂地上涨,随后又进入下跌。

所以明年股市在2000点左右徘徊的可能性很大,也有可能在其他政策出台后略有上涨。但涨到3000点或3000点以上基本不可能。不要仅仅靠外力的刺激来提振股市,刺激不可持久,包括平准基金在内的作用有限。最重要的是靠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来提升股市。

股市应该是适度投资的场所,过度投机肯定会出问题,股市一定要在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否则,会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平准基金救市的做法,缘于香港曾设立平准基金。当时是为了防止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投机资本的冲击。虽然稳定住了股市,但给香港金融当局带来了很大的问题,长期持有一批股票,尽管是蓝筹股,但也只能缓缓释放。美国救市也不会采用平准基金的做法,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平准基金上。

凤凰周刊:目前中国正面临失业的巨大压力,中小企业也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破产的风险,政府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拯救?

成思危:就业问题始终是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年将会是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中国应一方面防止自然企业紧缩而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另一方面,应通过鼓励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在今年这样的形势下,我认为应当把就业问题放在首位来考虑。

大家知道经济下滑本身会对就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我国现在的登记失业率大概在4%左右,但实际失业率要超过这个数字,因为有些人不去登记,而且农民工返乡务农不算失业。就算4%,中国那么多的人口,也是为数不小,就业压力本来就比较大。

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肯定致使就业压力增大,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就可能不仅会造成是经济问题,社会治安、社会稳定都会受影响。所以今年,应该把保障就业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中小企业是创业型经济的主力军。并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就业机会,所以政府应该从启动资金支持,创造融资条件和税收优惠减免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力度。

财政拿了30多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当前形势下显得杯水车薪。最重要的还是银行,银行须改变“嫌小爱大”的放贷观念。政府应鼓励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单靠号召不行,要采取措施,例如中央财政可以考虑补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差额。另外,地方银行更要支持中小企业。

凤凰周刊:扩大内需不应是权宜之计,中国产业结构和政策在投资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型阶段应作哪些调整?

成思危: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我认为现在正好是个机会。当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都舍不得把技术落后或污染环境的企业关掉,因为它能够赚钱,现在来看,有些劳动密集,技术落后的企业不能赚钱了,正好是个调整的好机会。

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们国家解决就业方面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要提升它的技术水平,提高它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简单地砍关掉。

在进行产业调整时,应重点提升出口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但对技术落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该淘汰就决不应手软。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我最为担心的是出口。尽管我们的出口会下降,贸易顺差会减少,但出口不会出现太大的下滑。所以我说,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能简单地淘汰掉。

猜你喜欢

凤凰金融危机经济
凤凰飞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凤凰精选TOP10
无声的爱
凤凰,就是凤凰,就是凤凰!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