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海:银色指挥棒下的红色音符

2009-11-18

时代人物 2009年10期
关键词:军乐团天安门广场演练

余 玮

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来华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沿着红色地毯,在两国国歌声之后检阅三军仪仗队。

在检阅台旁,有一位身着礼服的帅气军人手执银色指挥棒轻快地挥舞着美丽的弧线,随着那指挥棒的起伏,高亢激昂的旋律响彻云霄。

这支乐队,就是担负国家与军队司礼演奏任务的特殊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那位挥动指挥棒的军人就是红色指挥家、军乐团团长于海。

在许多万众瞩目的盛典上,我们能看到这位中国军乐团领军人物的矫健身姿。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国庆大典上,于海率联合军乐团以特有的方式向祖国60华诞祝福。

往事依旧令人激动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国大典开始。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以浓重的湘音和激昂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顿时,广场上30万军民群情激昂,欢声雷动。

当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天安门城楼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代表和广场上的30万群众一样,肃然而立,庄严地向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行注目礼,军官们则行举手礼。

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联合军乐团的前身——联合军乐队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奏响10余首礼乐,其中就包括这支4天前才被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统一的军乐队,仅部分军区有非正规的军乐队。在开国大典上演奏的军乐团,是以华北军区军乐团为主临时组成的。后来几次典礼,依然是把各军区的军乐队临时集合起来,组成联合军乐团演奏。1951年时,毛泽东在庆典上看着天安门城楼对面长时间站立演奏、精神抖擞的军乐方队,欣然高喊“军乐队万岁!”毛泽东忽有所感,对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天安门广场又这么大,应该成立一支千人的军乐团才相称。”于是,有了成立全军正规的军乐团的构想。

1952年7月10日,军乐团正式成立,全称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军乐团”。1959年,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当初,1960年底于海进入了这被国外媒体称之为的“中国的皇家乐团”,但他没有想到后来会成为军乐团的主帅。

1970年的国庆节这一天,于海作为解放军军乐团最年轻的克拉管演奏员之一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见到了日思梦想的毛主席。

毛泽东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后,万众欢腾。“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天安门广场上,首都群众手执花束,组成“毛主席万岁”5个大字,1万多个红色气球腾空而起。毛泽东高兴地环顾全场,频频向群众挥手致意。这激动人心的情景,让于海热泪盈眶。

在军乐团的演奏下,由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们组成的整齐方队护卫着国旗和国徽,雄赳赳,气昂昂,首先跨入天安门广场;游行群众簇拥着毛主席的高大全身塑像,踏着革命歌曲的节拍欢呼前进;紧接着,工人、农民、民兵及各行业游行人群由东长安街向西走来……

“我们军乐团就在金水桥对面,看毛主席很清楚。全部游行队伍过去后,我们又奏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前进到金水桥边上,毛主席向我们招手。想起别人说和毛主席握了手几天不洗手的事,我就把那天带的领章、帽徽都当宝贝似地收藏起来。”今天忆及那并不如烟的往事,于海依旧激动不已。

天安门前的辉煌和大会堂里的时间凝固

1984年的国庆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了1100人的联合军乐团,在天安门广场担任国庆仪式的全程演奏。经层层选拔,于海成为联合军乐团分指挥。

国庆节当天凌晨4点多钟,身着84式新式军装的联合军乐团成员分别乘坐解放牌卡车静悄悄向天安门进发。5时20分,他们到达天安门广场,在人民大会堂西侧厅外休息待命。

9时许,军乐团向正对着天安门金水桥、位于升旗台正前方的指定位置行进。首次亮相的新改装的服装成了人群注目的焦点。就位后,始终保持基本站立姿势,不能说话,不能交头接耳。他们的位置与天安门大概有二三百米的距离,举目刚好可以平视天安门城楼和两边的观礼台。

上午10时整,国庆庆典活动正式开始,几十万人的广场顿时鸦雀无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曲毕,成千上万只和平鸽一飞冲天,广场成了欢庆的海洋。邓小平在发表了简短的演讲后,登上红旗轿车。检阅车从天安门城楼下方缓缓驶出,经过金水桥,在正对天安门午门、位于军乐团正前方的阅兵大道上停下。于海看到可敬的邓小平就在军乐团正前方,近在咫尺,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那一刻,他眼眶湿润了。

半个小时后,检阅完毕,阅兵式开始。军乐团吹奏的乐曲也由检阅进行曲变成了解放军进行曲。在鲜红的“八一”军旗引导下,阅兵方队自东而西,一个接一个开了过来。

“向前,向前,向前……”金戈铁马。机械化方队出现在人们眼前,一辆辆坦克、步战车、装甲车披坚执锐,一门门榴弹炮、滑膛炮、火箭炮、自行高炮昂首挺胸……军乐声声,马达隆隆。整个天安门广场,整个北京,整个中国,在这一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阅兵式过后,北京大学的学生队伍在临近检阅台时,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这句话感情真挚,就像是对家人、对亲朋的问候,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里话,引起观礼台上下一片欢呼……

1997年2月20日清晨,于海起床后照样打开电视收看“早间新闻”。伴着播音员极其沉重的声调及阵阵哀乐,他听到邓小平于昨晚逝世的噩耗。

大江南北哀思不尽,长城内外万民同悲。一个伟大的人物,推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邓小平,这是一个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名字,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名字。邓小平逝世的消息,让人们陷入了不尽的哀思之中。

当天上午,于海接到通知:2月25日,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追悼大会,由他指挥现场的哀乐、国歌和国际歌的演奏。

哀乐的演奏长度是3分钟,可是治丧委员会临时提出演奏要在2分55秒结束,留出5秒让担任主持的国务院总理李鹏说“默哀毕”3个字。这下,于海可犯了难,这5秒很难在完整的段落和句子上裁截出来,只好靠速度的快慢调节。“乐团排练了好几次,因为要直播,怕节拍器显眼没敢用,就靠秒表掐着练,费老劲了,还特紧张。不过,乐团最后圆满完成了那次任务。”

10时整,李鹏宣布追悼大会开始。接着,全场肃立,默哀3分钟。于海率领的由200人组成的军乐团奏起悲壮的哀乐。现场转播的广播和电视把悲壮的哀乐声传到祖国城乡,传到北国南疆,传到辽阔疆域各个地方的工厂、农村、商店、学校、连队、机关、街道。神州大地在静默,亿万人民含泪肃立,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寄托哀思。全中国在呜咽的3分钟里凝固了。

接着,江泽民含泪致悼词。举国同悲之时,于海朦胧的泪眼里浮现出一次次与邓小平接触、特别是国庆35周年庆典上的身影,追忆着伟人的风采。

江泽民致悼词后,全场向邓小平遗像深深三鞠躬。这时,于海指挥军乐团奏响国际歌。当雄浑的《国际歌》在人民大会堂的上空回荡的时候,人们的心里充满信心,决心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成邓小平未完成的事业。

从那时起,于海就想把这枚咸鸭蛋永久珍藏,也把这份母爱永久珍藏在心中。母亲去世后,于海专门请人做了个玻璃罩,把早已风干的咸鸭蛋当作宝物一样珍藏其中,摆在书柜里最显眼的位置,作为永远的纪念。

于海说:“母亲一生把功名、利益看得很淡。每当我进步了,兴奋地向母亲汇报时,她都不以为然。可是我生病了、不舒服了,她却挂在心上。母亲还教会了我‘宽容,多看别人的好处、优点,她还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要多为他人着想。母亲留给我的这些精神财富,我终生受用不尽。”

用“铿锵音符”为祖国60华诞祝福

3月26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为主,动员和调集了来自四总部、各军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15个大单位、46支乐队的1500人组成的联合军乐团正式成立。这支联合军乐团集中了当今我军最优秀的管乐演奏员,是历次国庆阅兵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也是演奏水平最高的军乐团队。于海被总政任命为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

7月的北京平均温度都在30℃之上,而他们训练专找阳光地,因为天安门广场上是没有树荫的。训练中,体能不合格的、军容风纪不合格的,还要陆续被淘汰。在耐高温训练中,所有成员被要求全身着军乐团礼服,穿黑皮鞋,保持立正姿势,站立不间断吹奏三四个小时。天气酷热,训练场上无遮无拦,大家被晒得汗流浃背却都咬牙坚持。

国庆50周年的最后一次演练中,一位中央领导发现,国歌奏完,国旗离杆顶还有一小段距离。重复几次结果都一样。于海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检查后终于发现,升旗由电脑控制,升旗手看到指挥开始的手势才把手放到电钮上启动。手移动的一瞬间,便过去了半秒,造成一段差距。因此,于海建议升旗手一开始就将手指放在电钮上,当指挥棒刚一下划,就可立即触动电钮,这样就和音乐起奏基本保持同步。据此重新演练,偏差还真的看不出来了。于海一直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为了让国歌演奏和升国旗完全同步,于海和乐手们对照秒表节拍器反复练习,误差仅百分之几秒。在最终的国庆典礼上,国歌、国旗“配合”得天衣无缝。“升旗速度是每秒约0.65米,半秒的误差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不能说是分秒不误了,而是半秒不误啊!”

提及当时的情景,于海仍激动不已:“我清楚地记得50年庆典当天的情景:在那世人瞩目、庄严神圣的一刻,我沉着果断地挥动双臂,千人联合军乐团准确的演奏和着十万广场群众《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响彻天空。听着这震山撼海的民族之声,看着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与演奏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个个铁流般的方队踏着我们演奏的铿锵旋律从我们身边走过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那种神圣、自豪和感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什么苦,什么累,为了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8月底,进入更加紧张的实演阶段。经过艰苦的训练,1500名军乐队员熟练掌握了所演奏的曲目和合成要求,按照正式阅兵的程序与各军兵种进行了大规模的合演。

2009年8月29日子夜时分,数千棵发光树将天安门广场组成光影变化的银色、蓝色海洋。国庆群众游行专项演练开始,共有近20万名群众和60辆模拟彩车参加。30日凌晨,天安门地区还进行了包括阅兵式和分列式训练等内容的阅兵适应性训练活动。军乐团也参加了演练。

9月7日零时:天安门地区举行了包括阅兵、群众游行和背景表演内容的国庆庆祝大会首场联合演练。这次联合演练很好地磨合了各游行方阵的内部衔接,以及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之间的协调配合。于海认为,演练达到了预期目标。

于海告诉我们:此次国庆阅兵的一大创新,就是由北京各大院校学生组成的2500人的合唱队和200人的民族打击乐团,与联合军乐团一起完成群众游行音乐的演奏演唱任务,在天安门广场上共同完成这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广场音乐会”。(图余玮)

猜你喜欢

军乐团天安门广场演练
盛世华章
毛泽东缘何高呼“军乐团万岁!”
胜利日大阅兵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三月的北京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