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对策

2009-11-16刘显臣

活力 2009年11期
关键词:职务犯罪村级群众

刘显臣

我们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发现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经济违法犯罪情况日趋突出,加强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对于减少职务犯罪,促进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职务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1.现状:近年来,农村职务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我县为例,职务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县(乡)镇村组干部,因职务犯罪受到法律制裁15人,其中有5人免于刑事处罚,9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分别是 :判一缓一7人,判一缓二1人.判三缓四1人,判三缓五1人。

2.特点:1、犯罪主体明确。涉案人员主要是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和财务人员(老三位)。仅就我院提起公诉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7人中,其中书记2人,村长1人,财务人员4人。

3.涉案金额大。在查处的这些农村职务犯罪中,大多数是从贪小利、占便宜开始,犯罪数额大,一般涉案金额在1万元至10万元之间。

4.窝案串案多。作案类型呈现为会计和村领导共同贪污,这是当前农村职务犯罪案件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查处的案件来看,往往是查处一案,带出一窝、牵出一串,如我院在查处某村贪污案时,除查明其村支部副书记外,还发现了该村会计贪污的线索,从而牵出另一贪污案。该村从村主任、支部副书记、会计、现金员分别被判处刑罚,涉案金额达26万元。

5.作案时间长,次数多。从这12起农村职务犯罪来看,有8件作案时间都在1年以上,且作案次数均在2次以上,作案次数十分频繁。如我院查处的某乡现金员,利用职务之便,从2003年至2004年的1年时间内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作案次数共计15次之多。

6.作案手段复杂多样。表现为利用经手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金的便利条件,直接贪污和挪用;利用“小金库”截留款项不入财务账,进入小金库或搞体外循环,从中贪污、挪用;弄虚作假、假公济私、虚报冒领等形式搞经济违法犯罪。如某村支书于某私自出卖该村林木并将出卖款5 000.00元未交公入账、据为已有。

7.社会影响很坏,后果较严重。调查研究发现,这些职务犯罪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破坏了干群关系,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办理不好,极易引起重复举报,发生群众集体上访,甚至导致越级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二、农村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1.部分干部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少数干部综合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长期忙于事务性工作而疏于学习,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工作常常搞“公私兼顾”,权钱交易,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一些村少数干部把当“官”与发财等同起来。为了当上村干部不惜拉关系托熟人送礼,一旦目的达到便千方百计捞回“失去”的钱财,造成很坏影响。同时少数村级干部平时放松学习,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走上违纪违法道路。

2.部分领导干部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促成职务犯罪的关键因素。有些领导干部在职务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步形成了极端的利己主义人生观。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少数人思想滑坡,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竟而不择手段弄权捞钱。

3.农村经济管理、财务制度混乱,财务人员素质低,制度不健全。在预防中发现,村级的财务管理就比较混乱,账目不全,账务不清,乱摆账的情况很普遍,白条入账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近年来都不向群众公布账务。一是村干部利用白条自批自支的现象十分突出。二是财务状况公开不够,收支缺乏透明度,理财不民主。三是财务人员素质低,缺乏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和原则性。

4.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政府监管不力。一是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个别村领导家长制作风严重,大小事情个人说了算,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内部的监督部门不敢监督,上级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二是职能监督不到位。特别是对某些专项资金的收取、管理、票据的管理以及小金库缺乏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理检查和审计,而对村级的财务检查和审计常常出现真空。三是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缺乏具体的途径而停留在表面。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取决于举报的效果,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不懂得干部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或违纪的,即使利益受到侵害也不告官,不愿或不敢告官,基层一些干部正是利用群众的这些弱点,肆意妄为、有恃无恐地进行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为腐败“村官”侵吞集体财产创造了便利条件。在办案中我们发现,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村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相应的财务正规化管理却跟不上,堆账、白条子下账、假票据入账、审批手续随意等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有关部门的财务审计和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给那些腐败村官造成了可乘之机。

5.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暗箱操作”严重,致使财务管理无透明,且村务公开并不公开。如某村支部副书记李某,截留收取农户上缴农业税和私签合同骗取国家粮、种补贴款6万元,据为己有,就是钻了“暗箱操作”的空子。

三、对农村职务犯罪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很大,经济结构中农村经济成分比重较大,农村职务犯罪的上升,势必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消除这种犯罪,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检察机关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从源头上遏制“村官”腐败现象的发生。

1.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什么样?中央提出了五句话二十字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首先,应对村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党纪法规及公仆教育。增强“主人翁”、“当家人”意识,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念。其次,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对违法违纪村官的及时查处、曝光起到震慑作用。再次,针对农村线长、面广的特点,检察机关应延伸预防网络,深入到(乡)镇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通过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民信赖的致富带头人。

2.严格执行村账分管的财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农村工作监督机制。坚决杜绝白条子、假票子、堆账等现象,实行收支两条线。(乡)镇财政、审计部门也要适时对村财务状况实施审查,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和检查,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做好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的审计,防患于未然。 目前,我县已实行(乡)镇由县管、村由(乡)镇管的管理制度,取消村级会计、现金员,由(乡)镇经管中心和财政收付中心统一管理。

3.加强制度建设,堵漏建制,防微杜渐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财务管理上,严格按照会计法、审计法、现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章立制,做到依法办事,有章可循,运作规范,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二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票据的管理,避免产生小金库。三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上级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防止脱管,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和审计,村级财务要如实向群众公开,让群众了解资金的收支使用情况,村务公开要动真格,不能停留在表面。四要加强对票据的正规化管理力度,尽力避免违法犯罪分子钻票据使用的空子隐瞒收入,虚报冒领等情况的发生。

4.实行村务公开的阳光机制。村级财务要如实公开,让群众了解资金的收支使用情况,村级财务公开要动真格的,不能停留在表面。建议实行村务活动“七公开”、“七统一”制度。

5.选配好农村干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拔一些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担任农村基层干部,真正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一是把好选举关,把真正勤政务实,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上来,同时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二是建议对“村官”中主要负责人的任期做出一定的限制,以避免长时间在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可以在政策上鼓励、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以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地域化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以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6.加大打击农村职务犯罪力度。针对农村干部犯罪较为突出的现状,在加大查办村级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作用,重视农民的举报和上访内容。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经济违法犯罪案件发现一件,查处一件,特别对群众意见大,多次上访影响稳定的大案要案坚决从快查处,依法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群众反馈;对不构成犯罪的违纪案件,既要将查处结果向群众说明情况,同时也要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为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民心、增加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职务犯罪村级群众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朝阳探索
四川:评阅“打虎拍蝇”成效
关于地、县级供电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对权力使用的制约”的几点思考
榆树支行积极开展廉政风险法制教育 建设预防职务犯罪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