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共有一个家名字叫兴达

2009-11-16谭乐平

中华儿女 2009年10期
关键词:分厂公司党委工会

谭乐平

2009年8月,江苏省计划实施的“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吸引了多方关注。江苏省委组织部拟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培养1 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主要是针对大型民营企业的接班人或成长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首期的50名学员将在江苏省委党校等地接受一周左右的学习,还可以到国企挂职锻炼。这一计划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民营企业层面上党群工作环节的薄弱。然而同属民营企业,也同处江苏省的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节节攀高的同时,党群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如火如荼。于是,记者在江南风光最为旖旎的6月深入到兴达,探访这家已于香港成功上市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党群工作中所走过的道路。

公司的当家人,业界赫赫有名的“钢帘线大王”——董事长、党委书记刘锦兰在对我们谈起公司的党群工作时,一直赞不绝口。他说,兴达发展到今天,单靠我们几个公司领导,或者几十个工程师,都是无法想象的。正因为我们一直坚持了党的领导,工作和生产中坚定的支持党委和工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坚决依靠广大员工来发展企业,兴达才奠定了今天在世界钢帘线行业的地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钢帘线生产基地,并于2006年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在刘锦兰以及所有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心目中,公司党委和工会在二十余年企业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1968年从扬州农学院毕业回乡的刘锦兰,在村里种过地,当过电工,还做过供电所的主任。八十年代中期,正是乡镇企业方兴未艾之际,尽管地处苏中,他的家乡——兴化市戴南镇的手工业却十分发达,由于缺电,很多家庭作坊是靠小柴油机发电维持运转。镇党委决定建一个小型发电厂。生性“不安分”的刘锦兰放弃了原来稳定的收入和安逸的生活接下了这个重任。当年4月,3000KW机组的热电厂建成发电。随着镇上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3000KW的发电机组很快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刘锦兰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上马了6000KW的发电机组。然而新的发电机组投产后,原本不够用的电又显得有些过剩了。刘锦兰又开始为那些多余的电找出路了,同时他深知热电厂只能为镇上的企业服务,不可能做大;企业要做大做强,一定要上马市场需求大、科技含量高、发展空间广阔的新项目。

于是他提出了“跳出热电发展企业,跳出全省发展兴达,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思路。几年的多方奔走和找寻,一个叫“子午胎用钢帘线”的项目吸引了刘锦兰的目光。从此,“钢帘线”这个陌生的名词慢慢刻进了刘锦兰的人生轨迹直至今天。

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创业史,刘锦兰颇为感慨:如果没有党和政府“及时雨”般的好政策,没有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兴达。在央视“心连心”艺术团来兴化市慰问演出的晚会上,刘锦兰郑重许诺:“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的承诺永远不变”。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以刘锦兰为首的党委班子和工会工作者却为之做出了不缀不休的努力和尝试。

公司、分厂齐抓共管,紧抓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党性意识,发挥党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与党中央的步伐保持一致,兴达公司党委近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公司党委制定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计划,并要求各个分厂党支部也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本支部的学习教育具体计划。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公司党委组织了一系列党员帮扶活动,每一名党员负责帮助几名后进员工,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为他们树立学习榜样,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帮扶措施。

2005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号召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此兴化市委组织部开展了村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兴达公司党委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响应号召,先是捐助110万元用于兴化市最薄弱的10个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并与这10个村互派党员干部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学习,成立10个人力资源基地,与这10个村就劳动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员工教育和村政管理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实现了村企双赢。兴达的10名党员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处处争先带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各自所长积极为所在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在农村这个大熔炉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兴达的这一做法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掀起了一股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变“以人为本”为“以人为主”,把所有员工都当做企业的主人,共同来创造企业和自己的未来

“以人为本,说到底还是立足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关心人、塑造人,发挥员工的能动性,而兴达则是把所有员工都当作企业的主人,共同来创造企业和员工自己的未来。所以,兴达不只是以人为本,更是以人为主。”刘锦兰颇为骄傲的对我们说,他这些年最大的成功在于团结凝聚了一大批员工,一大批人才,这才是他心中整个企业最大的一笔财富。

兴达位处苏中相对偏僻的小镇上,要想揽来人才,留住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企业刚开始发展的那会儿,公司招了80多名大学生,没几个月全都跑光了。为了留住人才,党委和工会的工作人员没少动脑筋,最终,整个管理层达成了一种共识;只有把企业交给广大员工,把大家捆在企业这棵大树上一起成长,人才就不怕留不下来。

在兴达,公司的工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单位,这个工会实际上是兴达公司员工持股会,而且兴达公司工会所占公司股份已达到几乎一半——48%。员工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紧捆在了一起,随着企业的壮大,员工的身价也是逐年提高。同时,兴达鼓励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现在的兴达一共下辖9个分厂,每个分厂由于产品、工序等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每个分厂的管理模式也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所有分厂的每一项制度、政策的制定和改革都与员工的参与密不可分。每个分厂的员工又都是厂里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员,哪个分厂的哪一项制度落实的不到位或者在大方向上没有跟总公司保持一致,员工就不止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主动跟厂里领导反映,然后相关部门再逐一落实。久而久之,员工们深深地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仅仅为人打工这么简单,是真正成为了兴达这个大家庭的主人。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员工们的心自然也就踏实了,为了兴达这个大家庭,也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小家庭,他们乐于在工作当中奉献自己,帮助他人,一股和谐之风拂遍了兴达的每一个角落。

公司党委和工会也特别注重集思广益,发挥员工们的集体智

慧。他们鼓励员工根据各自工作中的实际提出各种大大小小的合理化建议,并且拿出巨额资金进行奖励。每年年终都会颁出技改大奖,评出“技改明星”的一、二、三等奖,根据技改产生的效益对他们进行奖励。这项举措原来在各家企业的管理中倒也常见,然而当工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项奖金的数额上不封顶时,我们还是吃了一惊,这倒多少有一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味道了,而兴达的员工们说得更好“不怕你想得到,就怕你想不到,想到你就得到”。除了每年的技改大奖,在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公司还会在基层普通员工中评出100名“先进个人”,每人奖金3000元。如果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公司则会奖励一套120平米的公寓住宅,对于工龄满18年的员工公司也会奖励住房一套,这在房价疯长的今天,对员工而言确是一种很大的激励。

爱工如子。不断加大投入,改进生产设施,降低劳动强度,打造绿色安全的劳动环境

兴达六分厂的DTA工序以前可以说是全厂生产最复杂,劳动强度最大的一个工序。每名DTA捻股工操作三张机床,每张机床上15轮单丝,共需生产18轮定长线达产,按单丝每轮重20.4公斤(平均每人最少换单丝一床算)、芯线每轮重29公斤、帘线每轮重32.4公斤计算,每班操作工需搬运1063.2公斤的重量,劳动量可想而知。公司党委工会一班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在刘锦兰董事长和刘祥总经理的支持下,公司投入巨资率先在六厂安装了“人机工程学输送吊运系统”,工人们亲切的称呼它为“平衡吊”。从此在DTA工序工作不再是一件辛苦的差使,甚至有些员工主动要求调到DTA工序。试用几个月之后,平衡吊装置陆续在各个分厂安装并投入使用,员工们的劳动轻度大大减轻,工作起来却更加带劲了。

而在八厂,员工们对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小事”:八厂的生产现场占地较大,为了把生产现场的卫生彻底的打扫干净,各工序往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下班后还要花很长时间用于卫生整理。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八厂的工会领导专门为各工序配备了保洁人员,并且引进了先进的扫地设备,原来要用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不到半个小时就全部解决了,员工的下班时间也因此大大提前。

在大部分像兴达这样的生产型企业,暑期生产是令员工头疼的一件事。然而在兴达,自进人大暑之日起,公司党委、工会就开始实施防暑降温计划。各厂党支部、工会严格保证茶水供应,24小时供应大麦茶;按班次每日三次定时供应绿豆汤,由快餐公司煮制,冰镇后送到各厂餐厅,确保新鲜可口;白班和常白班工作人员,每人每天一瓶饮料,从事基层生产和管理工作的员工,每人发放风油精、人丹一瓶。另外,为了给员工加强营养,公司不惜成本,每天供应一至两次排骨面、鸡汤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党委、工会在请示公司领导之后,投入近亿元,增加了2400万大卡中央空调,将后道工序室温控制在26摄氏度。对于不便安装空调的前道工序车间,也保证在每一个车间设置一个空调休息室。

在兴达,员工的事情无小事,公司党委、工会以及各个分厂的党支部、工会就是这样事无巨细的为员工着想,投入方面公司从不吝惜,员工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八小时之外的关怀。从不断完善福利保障计划,切实关心员工的疾苦,体现家庭和组织的温暖,到开展丰富多彩的员工文体活动,创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一样都不能少

2007年的9月1号,旨在进一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全面推行包括住房福利和医疗福利在内的兴达员工福利保障计划正式施行。对兴达的员工来说,这是公司带给他们的又一个福音。住房是压在现代人头上的一座大山,即使在兴达所在的戴南镇,房价也已经在每平米4000左右,普通的工薪家庭想买房又谈何容易。兴达的住房福利政策推出后,员工们首付6万元就能买到一套128平米的安居房,余款可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付清。政策一出,兴达的年轻员工雀跃了——有了房子,他们的爱情、婚姻最大的障碍可谓一扫而光了。医疗福利政策又免去了员工对于现在社会“看病难、看病贵”的担忧。兴达的员工福利保障计划这样规定,大病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方面,普通员工花费10000(含)-30000元报销比例为80%,30000元(含)以上报销比例为90%,员工们笑言:从此再也不怕生不起病了。解决了员工生活中最大的两项后顾之忧,员工们觉得踏实也舒心了,对公司的忠诚度大大提高,大家纷纷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兴达大部分员工都是年轻人,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了解决他们的终身大事,公司党委、工会也充当起了媒人的角色,想方设法为这些年轻员工搭建鹊桥。他们先后多次组织青年员工联谊会,联谊会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击鼓传花”、“歌词找茬”、“袋鼠跳”、“多人木板鞋”、“才艺大比拼”等游戏,也给单身员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丰富业余生活,减轻工作压力的同时,也给了年轻人一个互相认识和交流的机会,受到了青年员工的热烈欢迎。

闲暇时间,各个分厂的党支部和工会也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竞赛,每个分厂花样迭出,互不重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板报比赛、普通话比赛、安全生产竞赛、操作技能大赛……或者只有分厂内部员工参加,或者两个甚至多个分厂之间搞联谊,八小时之外的兴达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员工的业余生活得到了充实,有特长、有能力的员工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舞台,而且每次活动或者竞赛的胜出者也都会有不菲的物质奖励。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兴达生产最紧张的时候,公司每年组织的员工免费旅游也被定在了这个时间。由此可见公司高层对待员工的一片苦心和真心:最忙碌的时候也是员工最需要放松和休息的时候,这个时刻,兴达的管理层没有只顾公司的经济利益。

走在兴达大道上,一边是整齐划一、秩序井然的厂区,另一边则是设施完善、花园式的兴达小区。在这里,有单身员工宿合,有夫妻楼,还有公寓式住宅,兴达的几千名员工就生活在这满眼风光、配套完善的小区里。超市、网吧、浴室、医务室一应俱全,不出小区门,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只要带上自己的个人生活用品即可入住。为此,兴达前后投入了四个多亿。

在兴达采访期间,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怪现象,许多员工走了,却又回来了,他们被称作“复岗员工”。采访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几个复岗员工。聊起来才发现,当初之所以离开兴达,无非是看到邻居或者亲朋好友做生意发了财,看到别入轿车别墅风光无限自然也跃跃欲试,想去外面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来。于是毅然决然的辞去工作,怀揣着在兴达几年的收入出去打天下。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商海波澜诡谲,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商海弄潮儿,最后碰得头破血流,血本无归甚至还欠下巨额债务。很多人随便找份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拿到每月没有保障的几百元工资,只能勉强糊口。对于这部分员工提出的复岗要求,兴达党委和工会研究后决定:不能放弃他们。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兴达大家庭的温暖怀抱。除了对公司领导无尽的感激之外,他们对我们说,想通过他们的经历告诉兴达的所有兄弟姐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兴达是他们这一辈子不变的归宿。

几天的采访,我们几乎走遍了兴达的每一个分厂,看到与我们同龄的员工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看到老员工工作时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背影,看到老工对刚入厂的新工手把手的耐心指导,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很想融入这个可爱温暖的大家庭。是的,兴达不是一个只有冷冰冰、硬梆梆制度的上市公司,更是一个温暖的家。而正像刘锦兰董事长所说,这个家之所以这样和谐,党委、工会一班人的辛苦和付出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分厂公司党委工会
华柴公司党委进行春节前走访慰问送温暖
发挥公司党委核心作用和全体党员模范作用大力提升干部员工凝聚力战斗力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航空制造企业基层单位“五力文化”的实践与研究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国产多功能机械堆焊设备调试及研究
进退维谷
情况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