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振绪 玉心琢人生

2009-11-16黄哲雯

中华儿女 2009年10期
关键词:玉石祖母人生

黄哲雯

绪,本指丝之端,引喻事情的开端与发源,亦有事业、功业一说:振,则为奋进、腾起之意。纵观王振绪其人其事,恰与其名之意相契相合。正可谓玉心琢人生,更待精进时。

北京福泰玉庄董事长王振绪,四十开外,成熟中隐约可见沧桑。

王振绪酷爱写诗,尤以七绝为甚,抒发情志,感慨人生,颇具古风古韵。

王振绪有枚闲章,上刻“农石”二字,意为农家孩子,生命力强;旨在明志,不放弃追求。

王振绪信奉儒家文化,以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自勉,恪守“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其不忠乎;与人交,其不信乎”。

王振绪方头阔脸,一副“小武官”样,身板敦实,声音洪亮,眼神质朴,走起路来稳稳扎扎。无论从那一角度观,举手投足间,皆能从其身上捕捉到山东汉子的典型元素。

对于每一位初识者来说,王振绪都矫饰全无、坦诚以待,宛若一块初现尘世的璞玉,处来如行云流水般,煞是畅然怡得。

既为玉庄之主,对王振绪的记述自然绕不开玉石这一中心话题。从探玉、相玉、品玉,到藏玉、识玉、知玉、懂玉,再到致力于弘扬玉文化,在与玉如琢如磨的传神交往过程中,王振绪渐渐揣摩到了“君子比德于玉”的真谛,用一种儒商的情怀,更以一颗温润的玉心,雕琢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坎坷身世安知非福

“先做人,再交友,然后才做事。”一这是王振绪总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他说,做人首先要诚实,要把自己琢磨得像玉一样朴实无华,才能无愧于一个“人”字。唯有如此,方能交得善朋益友,成就事业、丰富人生。

王振绪朴实、善良、豁达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坎坷的身世。他说,是祖母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造就了他今天的所成。

6岁时王振绪丧母,父亲很快续弦,并与继母生有子女,对他难以抽暇顾及。他自幼跟随祖母过日子,祖母知书达理、慈祥、宽容,他耳濡目染,有益于他日后的为人处世。

譬如,为了让很少得到父亲照顾的他不怨恨父亲,宽容继母,树立男儿当自强的信念,祖母便常常给他讲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二十四孝中“鞭打芦花”的故事,启迪他理解父亲、了解为父的难处,并让他明白,既然身为男孩子,就应当独闯天下,成就一片天。直至今日,祖母虽已故去多年,自己也已成了一条响当当的汉子,但每当回想起童年的经历、祖母的谆淳教诲和拳拳之心时,王振绪都会动情不已,泪流不禁。

此外,祖母还喜欢讲一些打比方的通俗故事,教他如何做人。比如,饥饿难忍的时候,正好撞开了一扇虚掩的门,发现里面都是金银财宝和山珍海味时该如何对待?看到孙儿不知所答时,祖母便告诫说,这时你既不能进也不能退,只能站在原地不动,等着有人过来。为什么这样做?因为“瓜田李下”说不清楚,要学会避嫌不让人对你生疑心。还有,捡到钱时不能揣进自己腰包,要想到这可能是他人的救命钱。

祖母这种极致的慎独教育,点点滴滴地渗透在王振绪的儿时生活中,匡正了他幼小的心灵,形成了他真诚正直的为人处事风格。祖母是他的启蒙人,是他不幸童年中的万幸;祖母更像一块玉,温润了他从孩童到青年时代的感情世界,铸就了他做人行事的规范。

除了先学会做人,在交友方面王振绪也有着独特见解。他说,他交友不会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和财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是缘分所致,只要对方人品好便值得一交,并且要“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

他说,自己是带着一颗感恩和珍惜之心与人相交的,他将朋友视作一笔无形资产,认为只要有了朋友,干任何事情都会有劲头、都不会怕了。

承续家业开创事业

与玉结缘,对王振绪来说既是一种偶然,也是命中注定之必然。

1869年,王振绪的太祖爷晚清举人王志祥,在天津创办了王家玉场,这就是福泰玉庄的前身。1896年,第二代传人王恩承秉承家业,继续扩大经营,正式开办了“福泰玉庄”,当时在燕赵齐鲁等地玉器行享有盛名。如果不是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王振绪本应打小与玉相伴,顺理成章地成为“福泰玉庄”的第四代传人,而不是因一次偶然才初次与玉相识。

说起来,还是王振绪13岁那年,中国正处于“文革”后期,社会一派凋敝,王家也是一片衰象,所住的百年老屋已是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塌。无奈之下,王家只好咬着牙翻修房屋。可哪有钱置砖买料啊?这时亲戚们伸出了援手,这个添十元、八元,那个送来大梁、椽子,拿不出钱物的就来帮工,然后回自家吃饭,就这样把四间房翻盖了起来。王振绪说,那一刻他才发现自己突然长大了,还似乎悟出了些道理:众人之所以在他家最困难时来帮忙,是因为自己祖上积了德、行了善。

无巧不成书,翻修老屋中发生的一件奇事彻底改变了王振绪的人生。那就是,从老屋的夹墙中发现了一尊高70多厘米、法相庄严的鎏金玉观音坐像。

由于年代特殊,王振绪家境败落,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所谓玉器只是隐约在奶奶的闲谈中听说过。此番看到玉观音,王振绪直觉眼前一亮,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他只是觉得这东西好、这东西漂亮,有一种拨动心弦却又道不出的魅力。

从此以后,玉观音的影子便深深烙在了王振绪的心中。一俟成人走向社会,他便利用生意之外的时间各处寻宝,并发现了200多处古人遗留下来的采玉坑。在探玉、寻玉的过程中,王振绪对玉的喜爱也发展到了痴迷的地步,每次归家都是带着一车石头。甚至于有一次在陕西蓝田寻宝途中发生车祸,也没有改变他对玉的痴情。王振绪实际上是六个公司的董事长,有着钢结构、黑陶工艺等几大摊子事业,但他把其他事业上的收入几乎都挪用过来,投在了玉器产业上。

经过20多年的积累,再加上其家传的资源,目前,王振绪的福泰玉庄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玉石宝库。仅上等璞料就有上千吨,大型玉制品、玉摆件、真玉仿古系列产品达数千件之多。在北京丰台区福泰玉庄的院子里,几块巨大的河磨玉石随意地摆放其间,每块都有几吨重。一块被珠宝专家称之为国之瑰宝的厚2.2米,成扁圆形,玉石质地细腻、纯净通透、色泽斑斓。

玉伴人生传承文化

玉有五德,其中一德便是“义”,而这也正是福泰玉庄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王振绪说,做企业,受益于这个社会,成长于这片土地,所以也要回报于社会,无论这回报有多微薄,都要致力去做。事实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8年6月7日,为捐助四川灾区失学孩子,福泰玉庄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华儿女报刊社组织70余名书画家、20多名演艺界明星的庞大阵容参与义演义卖,共筹集善

款近400万元。在这一活动中,王振绪将自己珍藏20多年的3吨玉石捐出义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给了地震灾区的孩子,用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校园的重建。

在王振绪的人生理念中,慈善不仅是一种美德,还应该成为一项伟大的事业,成为一种渗透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人生如玉,心念玉品,人身自然而正”——王振绪爱玉、藏玉、品玉,不但在生活中以玉的品德要求自己,还时常告诫员工,玉文化源远流长,只有更透彻地了解玉文化,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玉德内蕴,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一个大写的人。

中国现代艺术史学家藤固先生说:文化最初的形成,是一种神话,是整体民族的创造品。玉文化本质方面也以艺术的要素为主体,将直观的艺术的意识去贯穿天地人生,这是玉文化最初的基础。将相关文化为载体,通过思维创造和艺术的一种形式把玉石从材料转化成艺术媒介,表达对生命的渴望,对吉祥平安健康和谐的追求,对“独善其身”、“君子向玉求德”的信物标志。

王振绪认为,玉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宗教、信仰、图腾以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器物无法比拟的。玉器在远古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同时是权力、地位的象征。玉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使它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古人似乎对玉的赞美达到极致。“君子比德与玉”,“德”既是玉的特征,又被拟人化、道德化,成为人类心目中正人君子良好品德的象征。

从小与玉结缘的王振绪,其最大的愿望就是建一个玉文化博物馆,弘扬玉文化。玉,蕴山川之美,凝日月之辉,集天地之灵。玉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一个玉文化博物馆,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和研究玉文化,更好地宣传、推广玉文化。将美好、和谐、善良统一到道德伦理的体系上,形成塑造人性情感、塑造健康心理的结构,成为“风度如玉”的君子风格。王振绪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容纳我国各主产地精美玉石、玉器的玉文化博物馆,让人们在其中不但能观赏到玉的外在之美,更能品读和体味到中华玉文化的博大精深。

建玉文化博物馆目前虽然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尚需进行大量而繁复的准备工作,但王振绪已下定决心,表示在继续收藏更多玉石、玉器精品的同时,还会对玉文化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把握,怎么对社会有利,怎么对弘扬玉文化有利,他就会怎么去做。

目前,王振绪正准备在北京通州区建一座以竹子为主题的玉竹轩。之所以推出此创意,是因为他天生爱竹,之前甚至在福建连城县北团镇张地村与他的一个好友邹上生联手在东山岭的山上种植了一片自己的竹林,粗大的毛竹现已郁郁葱葱,几米几十米的竹子漫山遍野,直径三四十公分的竹子随处可见。因为竹子的品格与灵性与玉相通——“根植大地,未出土时先有节;枝接长空,到凌云处总虚心,”其高直的气节令人叹佩。他认为,做人行事同样也应如是。

猜你喜欢

玉石祖母人生
玉,石之美
桂花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二石
独一无二的你
审人之美
玉石和铺路石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