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2009-11-16江大林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09年7期
关键词:刘禅刘备诸葛亮

江大林

[编辑导语]

如何做人,做学问,其实是我们一生探求的问题,如果在历史的长河中撷取精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每一个时代的伟人和英雄都能够穷其一生为我们践行,留下了无数精华的思想和启迪,今天,江老师为大家介绍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希望大家能在这千余字的短文中有所获益,感悟人生,学会思考,升华精神。

你该知道的

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蜀汉丞相。身为蜀国的丞棚,他有不畏困难艰险,奋勇向前的奋斗精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胆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不可随意更改的高度原则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政治修养……

躬耕南阳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葛亮和弟弟在隆中务农。诸葛亮平日好念《粱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闯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大意是: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当做笑话,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策对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问自有伏龙、凤雏。[大意是: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局势的人,才是俊杰。这世间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后来徐庶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还劝刘备亲自拜访他。

于是刘备亲自三次拜访,才见到诸葛亮,刘备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大意是: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诸葛亮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注释:在这段,诸葛亮向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既说明了夺取=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

刘备常常和孔明议论天下大事,关系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将都深感不悦,刘备于是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大意是:我自从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白帝城托孤

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223年2月,刘备病重。他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大意是: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听言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大意是:我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方停止!]”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视诸葛亮为父。

4月,刘备逝去,其子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睹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古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蹂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编贴士

译文:

君子的品德言行,靠静心来修身,靠勤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才能专心致志,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奋发向上,暴躁轻浮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岁月一同消失了,最后像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又怎么来得及呢?

名师解读

中国的古人一直把人分为两类:一是君子;一是小人。李白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做人的成功要诀就在于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用于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上,而不是浪费在无意义的名利虚荣中。

同学们真的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选取一些贤德古人的话,用以修心明志,诸葛亮就应该是其中的一个。在中国有句成语叫“大智若愚”,还有一条人们常说的处世哲学叫做“糊涂处世”。“糊涂”不是不懂,而是“大智”的显现。人生犹如战场,无时不在斗智斗勇。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中,如果人们能以“糊涂处世”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自己的生活肯定会迥然不同。但是你若认为“糊涂”就是头脑浑沌,什么电不思考,对什么都不在乎,整天“三个饱一个倒”,只是做做“白日梦”,

那你可就是真糊涂了。处世的“糊涂”,是让人淡泊名利,在外界物欲的诱惑下,在名利场中始终能保持豁达、宁静、超脱的心态,同时还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正事上,小事不计较,装糊涂;大事上不糊涂。这才是“大智若愚”。在条件不允许,力量达不到时,用“以退为进”的方法,谁能领悟其中诀窍,谁能运用好这种技巧,那他前程事业定会如日中天,青云直上,做成许多大事。

据《三国志》称,诸葛亮生前还曾给后主刘禅上表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结果等诸葛亮死后,一切果真如他所说的。消息传到成都,感动得后主刘禅在策文里流着眼泪说:“朕用伤悼,肝心若裂。”

及至景耀六年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路经汉川,还专程前往拜祭诸葛亮庙——诸葛亮以才识和人品,赢得了朋友、同事,乃至敌人对他的尊敬。

一个人一旦有了正确的方向和梦想,就有了奋斗的力量,甚至以自己独有的品质征服一切。同学们还可以参看《出师表》中相关的文章来了解诸葛亮的淡泊名利之心与精忠事主之心;宁静致远之志与一心北伐之志。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则三国时期的故事——《管宁割席》。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人。一天早晨,两个人一起在同中锄草,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好像没看见一样,把金子当做瓦石,而华歆却拣起来十分高兴,但他偷偷看看管宁的脸色,就扔掉了。又有一次,俩人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漂亮的马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我们就应该像管宁一样,不受世俗诱惑,一心一意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用心专一,视金如粪土,只有这样,将来才会成大器。

只有收回一颗世俗的心,才会换回人生真正的快乐。快乐,不应该是系在成功这一棵树上,更不应该牵在名利的手中。因为,如果我们的快乐只系在终点的那棵成功树上,那快乐则太短暂;如果我们的快乐与忧伤,不是缘于内心的感动,而是沦为了成与败的“小跟班”,那我们的天空里将注定阴霾多于晴空。成功不是快乐的起点,而只是快乐的驿站。快乐是沿路的风景,是每走一步的动听足音。唯有让心中的快乐摈弃名利的包装,我们才永不会停下追逐的脚步。那么,即使成功没有如期而至,也总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喜悦,也总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不期而遇……

不把心情囚禁在成败之网中。人生的路上,拨开那片梦想的丛林,即使花儿并没有盛开在想像的旷野,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时刻我们都要有一颗向上的心,有一份坦荡豁达的胸怀,和一份乐观而不言败的勇气。

因为,只要我们不停下执著的脚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面对的就将是美好的人生。

责编:胡蕊

猜你喜欢

刘禅刘备诸葛亮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相面
刘禅北伐
徐庶以马试刘备
刘禅北伐
刘备的江山不是哭出来的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阿斗”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