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保护中国长臂猿

2009-11-09王文峰

科学大众(中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长臂猿灵长类动物

王文峰

7月11日,“2009保护中国长臂猿主题月”系列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此项旨在推动保护中国长臂猿的活动将持续至10月底。主题月活动还将在云南的昆明、保山、景东、永德;广西的南宁、靖西;海南的昌江等地设立分会场,让长臂猿栖息地的老百姓也能直观地了解长臂猿的生存状态。

现在中国最濒危的野生动物是什么?您立刻想到的也许会是大熊猫、朱鹮、白鳍豚、滇金丝猴……其实,生活在中国的长臂猿,它们也许才是目前最濒危的野生动物。它们每一种都非常濒危。如海南长臂猿现存不到20只,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即使是数量最多的黑长臂猿,在中国的总数也不到1 000只。白眉长臂猿其次,仅有100只左右。白颊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在中国可能早已经灭绝了。其实,并非世界上每一种长臂猿都濒临灭绝,比如生活在加里曼丹岛的灰长臂猿,其总数已达到30万只。

是猿不是猴

人们习惯把灵长类动物称作“猿猴”,其实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说,猿和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猿通常指的是类人猿,它们没有尾巴,是亲缘关系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类人猿。而其他长有或长或短尾巴的灵长类动物则都通称为猴。

和身体相比,长臂猿的手臂是灵长类动物中最长的。我国古人对长臂猿能伸出比身体还长的手臂甚感神奇,以为其左右双臂是连贯相通,可以此长彼短,所以给长臂猿取名“通臂灵猴”。

长臂猿一生都生活在树上,体型都较小,所以它们也被称作小猿。长臂猿的体重和其他猿类相比非常轻,通常只有5~12千克(黑猩猩50~80千克、大猩猩300千克),这样它们才可以在很细的树枝上采集果实。长臂猿拥有非常特别的球状腕关节,这使得它们的手掌和手臂能成任意角度,因此它们能在树冠上依靠双手快速移动。它们和其他猿一样,都是没尾巴的。目前全世界有16种长臂猿,它们是类人猿中种类最多的族群。一群长臂猿通常只有2~8只,大都是一个家庭,由父母和它们孩子组成。在猿类中,长臂猿有最发达的双臂,它们快速移动的时候,几乎是在树冠上“飞”。它们可以用双脚直立行走,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用双臂在树冠上“臂行”。

长臂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它们是中新世时上新猿的后代,身材矮小,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对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有重要作用。它们在身体构造上有许多方面和人类极为相似。例如牙齿都是32颗;胸部只有一对乳头;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很发达;血型也有A型、B型和AB型,只是缺少O型。它们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人类相近,有22对,比人类只少1对。它们的妊娠周期比人类短,大约210天:月经周期和人类相差不多,都是30天左右。

长臂猿的智力还没有被科学家们很好地研究过,但是它们可以从镜子中,认识自己并表现出典型的害羞表情,这种行为只有人类和其他猿类具有。

丛林歌手

长臂猿是热带雨林的精灵。荒蛮的热带原始森林中,尽管潜伏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动物,尽管鸟类和昆虫的鸣叫给密林带来一丝生气,但没有哪种动物像长臂猿那样,用悠长、婉转、嘹亮的叫声让大森林充满生机。

每天清晨,长臂猿都会发出非常嘹亮和动听的鸣叫,这些歌唱在2~3千米之外都能听到。会鸣叫在哺乳动物中是很少见的,而且长臂猿的歌声又是陆生哺乳动物之中最复杂最夸张的。长臂猿先是公猿领唱,四五分钟后母猿开始加入合唱,母猿每次合唱大约两分半钟,然后又是公猿领唱,母猿合唱。一场歌唱通常会持续10分钟以上,最长可达半小时。

歌唱能显示出长臂猿的种类、性别和地位。长臂猿夫妇常常一起表演精彩的二重唱,这可以向外界宣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加强彼此的感情。所以,国际上通常采用长臂猿的鸣叫来统计长臂猿的数量和分布。长臂猿在早上都会发出嘹亮的鸣叫声,而且每种长臂猿的叫声均不相同。所以调查的时候,只需在山林间寻找一个制高点进行监听。通常来讲,长臂猿每天鸣叫的几率是50%。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动物学家在每个地点都连续监听4天以上。如果一直听不到长臂猿的叫声,又看不到它们的活动,就说明此地不太可能有长臂猿存在。

随处安家

每群长臂猿都有比较固定的活动区域,每天的活动也很有规律。早上6~7点,天还没亮透的时候,猿群就第一次鸣叫,似乎是要庆祝新一天的到来。接着在大公猿的带领下,猿群在自己的领域里游走觅食。到八九点钟,在吃饱了休息后,第二次鸣叫;接着又是一边巡视自家的领地,一边取食。如果天气很好的话,食物充足,长臂猿的心情也不错,猿群在中午时分还会再叫一次。下午也是边走边吃,但不再鸣叫。长臂猿没有固定的睡觉地点,也不会做窝,它们走到哪里都是家,找个大树权躺下就能睡。

长臂猿是动物中的高空“杂技演员”兼“歌唱家”,虽然体形纤小,站立起来身高不足1米,但前肢特别长,两臂伸开时可达1.5米左右,站立起来,两手下垂几乎可以触到地面,两条灵活的长臂和钩形的长手,使它们穿林越树如履平地,无论觅食、玩耍、休息、求偶、生殖、哺育幼仔等全部在树上。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雌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用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长臂猿是猿类中最小的一种,也是行动最快捷灵活的一种。它们习惯在高15米以上、胸径20厘米以上的树上活动。对长臂猿的研究十分困难,因为用麻醉枪捕获然后套无线电追踪的办法无法使用,专家担心被麻醉的长臂猿从高处跌落会受伤或致死;另外,它们生性机警,在树上的移动速度可达每秒3米,追踪难度很大。

拯救,刻不容缓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里,我们可以想象千年以前长臂猿在三峡地区数量何其多。但如今,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随着近代人类经济活动领域的扩大,原始森林不断被开发,加上无端的乱捕滥杀,使长臂猿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小。现今的白帝城下游已经没有长臂猿,甚至整个长江沿线和华东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长臂猿赖以生存的天然林了。长臂猿99%的生存环境已经丧失,曾经“猿声啼不住”的三峡,已距离长臂猿的分布区域千里之遥。长臂猿目前仅分布在西南部(主要集中在滇中、滇南、滇西)的一些呈孤岛状的原始森林里。另外,在海南霸王岭和广西靖西也有零星分布。各地理群体间的完全分隔,使长臂猿地理分布呈现岛屿化。这些地区无论是地理位置或森林植被的分布均使各地理群体产生永久性分离。

实际上,长臂猿目前即使活动于西南一隅,也面临被蚕食的命运。长臂猿繁殖率极低(出生间隔平均为3年),性成熟迟缓(雌性大约在8岁左右)。长臂猿没有多少能力来弥补狩猎带来的损失,即使每年只有3%的捕获量就足以趋使长臂猿种群走向灭绝。而今,云南的长臂猿均被分割成较小的亚种群,尽管猎杀长臂猿的案件少有发生,但任何狩猎行为都会进一步加剧长臂猿的濒危程度,甚至灭绝。这种濒危的状况,除了长臂猿自身的因素之外,人类的活动,特别是毁林活动,栖息地的片断化与长臂猿群体的隔离,是导致它们四面楚歌的根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使得原始林的面积急剧减少。而低效农业及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法律意识薄弱、执法不严、经济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使对森林的破坏进一步加剧。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它们喜欢的原始热带雨林有五六层,食物来源丰富,在择伐过的林子里,长臂猿面临的是食物短缺。如果提供足够的食物,也许它们能在次生林里生存,但在人工林中绝不可能。对生存环境依赖性强,而赖以栖身的原始森林不断遭到破坏,是长臂猿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此,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它们很快就会在中国的土地上消失。

对长臂猿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能让后世看到这一珍奇异兽,同时它们也是中国最后的热带森林状况的指示物种。长臂猿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失去了森林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长臂猿在一个地方的消失则意味着该地区其赖以生存的森林破坏乃至丧失,或者人类猎杀使长臂猿残留生境中的野生动物资源已消耗殆尽。无论生境丧失还是猎杀都会对生存其中的野生动物生存状况雪上加霜,对长臂猿也不例外。长臂猿的生存状况就是中国正在消失的原始森林状况和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标志,是其生境中的旗舰物种。但愿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抢救工作都还来得及。

猜你喜欢

长臂猿灵长类动物
鄙视型礼让
长臂猿爸爸
深山有猿
灵长类表情包
最萌动物榜
中国灵长类动物一览表
动物可笑堂
为什么人们都说猴子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