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

2009-10-30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8期
关键词:诚信信用道德

姚 红

[摘要]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从创新诚信教育理念,建立诚信教育体系,构建校园诚信信用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诚信教育体系,使高校诚信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信用体系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以及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日益严重,警示我们应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诚信教育体系,以系统化、规范化作为诚信教育的标准,使高校诚信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大学生中,不讲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败坏了社会风气,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每年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来看,诚信普遍缺失。这表现在弄虚作假严重,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学术抄袭,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制造虚假履历,虚报荣誉,投机取巧,追逐名利;信用意识缺乏,骗贷逃贷严重;拖欠学费,随意违约等。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除了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和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诚信教育的知识体系不完整。长期以来,我们的诚信理论教育主要从传统诚信观出发,偏向于从内在道德层面,靠自觉、自律进行诚信的教育,比如儒家文化非常重视道德示范作用,把整个社会的信用维系于人们的道德水准和身体力行之上,忽略了从经济学的角度,从外在行为表现、行为规范的角度进行信用教育。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观两者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市场经济就不能有序运行;没有诚信教育,就不能完全提供现代市场主体所必备的诚信素质。

诚信教育方法和评价方式不科学。在诚信教育方法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在诚信评价方式上,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考核标准不够全面,缺乏记载反映学生诚信状况的内容,轻过程评价,重结果评价。这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对诚实守信不够重视,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很难令人满意。

对诚信的价值认识不够,诚信教育形式化,缺乏实效。虽然学校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但由于对诚信的价值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学校在观念上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多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诚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一直被简单化、边缘化。在这种观念下,诚信教育没有也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

诚信教育效果缺乏合力。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在现代社会,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多种教育渠道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经常出现效果的互相抵消,使诚信教育缺乏一个必要的生存土壤。这主要表现为家庭诚信教育缺失甚至家庭引导具有负面效果,社会用人机制重能轻德,媒体虚浮夸大以及政府的诚信危机等,都在消解学生的诚信意识。

诚信教育的信用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不健全,国内许多行业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机制,高校信用体系建设也相当缺乏。这表现在:第一,没有建立大学生信用政策法规制度,缺乏对大学生个人诚信状况进行评价、奖惩、信息采集、监督管理等制度,更缺乏相应的评估标准和量化考核标准。第二,没有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第三,没有实行大学生信用奖惩制度。第四,没有建立大学生信用监督管理机构。

创新诚信教育理念

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根源是制度问题,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制定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时,除了要规范个人道德外,还要体现出诚信和物质利益的一致性,树立恰当的利益观,以此鼓励和建设诚信。因为诚信这种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取决于物质存在。这种物质存在就是利益。受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德育教育长期以来强调“君子道德”,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道德的人是不能考虑个人利益的。但是,“利欲”又确确实实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而道德是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等精神力量起作用,最终要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律、自觉来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要求大众都能“从善如流”,所以就必须建立相关法律制度来规范,而这些法律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定制度时,出发点应该多从人性出发。所以,在建立高校诚信制度体系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利益因素,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大奖惩力度,通过对守信和失信的奖励和惩处,让“诚信无价,信用有价”,“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时失信,时时受制”成为全体学生的共识,也就是要增加诚信收益,增大其失信的成本。

建立诚信教育体系

构建诚信教育的知识体系,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随着我国社会日益发展和进步,诚信在社会市场经济下获得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学校要从道德层面、经济学视角、利益关系、外在行为表现和行为规范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信用教育。

创新诚信教育方法。尊重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创造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条件。改变过去单纯说教的授课方式,采取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社团活动等活动,实施对大学生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导航,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体验和理解诚信,提升诚信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自觉做到知行统一。

建立诚信教育的社会体系。学校是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但家庭、社会教育制度的积极配合有利于诚信教育体系的建立。要在全社会逐步建立社会认可的模范诚信家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诚信家庭的典型示范和宣传教育。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信用制度,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系统,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建立校园诚信信用体系

建立信用政策法规。学校要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诚信监督、诚信信息查询和诚信奖励等一系列制度。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遵章守制、契约行为进行归纳分析,确立相应的评估标准,逐步探索出一套量化考核标准。每学年对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大学生奖学金评定、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三好生评选、发放助学贷款等工作的综合测评依据,从而形成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刚性约束。有了大学生信用政策法规,就能对大学生个人诚信状况的评价、奖惩、信息的采集、监督管理等做到有法可依,使大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有章可循。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学校把大学生有关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学习情况、校园卡使用记录、申请助学贷款即还款时间和金额等个人信用情况记录存档,作为学校考核评估学生信用状况的依据。以互联网为依托,依靠科技,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档案不仅包括学生在校的学籍、学历文凭、学位证书认定,还包括膳食、图书、个人消费状况,还可以把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等信息纳入信息网络系统。所有信息统一进入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中心网的公用平台,实现网络系统对接、互联、纳入电子化系统管理,便于相互查询和信用资料共享。由大学生征信评估部门对学生在校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归类分析,形成规范化、真实可靠的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从而为诚实守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个人电子诚信档案,记录着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与不诚信行为,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身份证。通过电子诚信档案的建立,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要求,督促学生以“诚信为本”,做有诚信之人。待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将跟随学生本人交给用人单位。这样可以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延续下去。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实行信用奖惩制度。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包括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守信激励机制相当于褒奖机制,是把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选、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研究生保送等与大学生的诚信情况挂钩。而失信惩罚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患于未然,大学生如果出现行为失范和不诚实守信等行为,失信惩罚机制就发展作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其失信成本,从而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同时,加大对大学生的奖惩力度,通过对守信和失信的奖励和惩处,让“诚信无价,信用有价”成为大学生的共识。奖惩制度对失信者的惩戒作用还体现在,将对失信者惩戒的范围扩大,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延长对失信者的惩戒时间,将失信者在一时一事上的失信,延长为一个历史记录,使其“一时失信,时时受制”。

建立信用监督管理机构。建立信用监督管理机构,对大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诚信的状况进行通报、查处,并积极拓展诚信监管渠道,比如建立公示制度、举报奖励制度等。建立信用监督机构的目的在于,当大学生违反诚信时有人查、有人管。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校园良好诚信观念和良好学风的形成。

猜你喜欢

诚信信用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