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计算机网络推进德育立体化

2009-10-30付瑞琼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8期
关键词:立体化德育工作工作者

史 伟 付瑞琼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挑战。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手段,从基础设施、管理方法、管理队伍等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实行立体化德育。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校德育立体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我国日益进入信息化时代。据工信部统计,2008年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2.21亿,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3亿。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网络的影响。这种深刻的社会变迁,必然给高校德育的理念、方法与模式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德育立体化工程就是应对新时期新形势的新尝试。

“立体化的德育是一种真情实感的德育,德育的立体化就是追求立体化德育的过程。”“生动、形象、具体、全方位是立体化德育的基本特征。”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强大的传播交流平台,创新工作思路,革新工作方式,推进德育立体化,实现信息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互联网的普及给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改革发展机遇

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宽高校德育工作的空间。以往的德育工作主要通过两课、主题班会、集体活动和针对个别学生谈心等传统途径实现,德育理念和德育信息通过中间环节传递给终端接收者——大学生。而借助网络这一新途径,可以越过中间环节,以最少的信息损耗将信息直接传递给所有的大学生,改善了信息接收和反馈的效果,减轻了一线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络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广泛性、实效性和及时性。大学生在贴吧、博客、QQ等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上充分表达自己对于新闻时事、校园热点的真实观点,为德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德育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更能取得实效。德育工作者在与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针对特定群体开展广泛和深入的引导,及时处理萌芽状态中的矛盾和问题。

互联网能为立体化德育工作提供更丰富的素材。立体化德育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大量真实生动的素材和案例。德育工作者可以从网上获取真实、丰富、形象的德育素材和案例,经过再加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教育更生动、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

互联网的普及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德育理念的主导性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是以信息的传递、发布、接收为基础的,而网络信息的对与错是由网络信息发布者决定的,所以可以这样认为:没有不良的网络,只有不良的网络信息。由于网络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网络法制建设的速度,因此大学生在网上获取所需知识的同时,也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受到各种各样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这些价值观可能与高校德育的教导目标产生冲突。因此,德育理念的主导性在多元的网络文化时代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给现有德育方法和德育模式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带来了新的冲击。以往的德育方法主要是平面德育方法,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通常以“灌输”和“渗透”为主。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网络的发展,局限于面对面单向传授与灌输的教育方法远远达不到及时性、广泛性的要求。因此,德育方法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影视、实践等立体化的技术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使德育课堂向生活延伸。从学生角度看,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宽广的学习空间,获取知识更快、范围更广,逐渐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育者与学生直接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与网友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互交流和自我教育。同时,网络时代的德育主体与客体正在逐步淡化。网络不仅拉近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距离,也对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育主体不得不思考,如何更新工作方法、扩展知识面,以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进而占领德育主体阵地,强化主体地位。

网络技术发展给德育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给大学生带来新的生活空间。这个新的生活空间同样属于社会的一部分。现实社会的法律与道德标准在这个空间中同样适用。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法制与网络道德建设未能与网络技术应用同步,加之少数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网络道德与法制观念淡漠,很容易产生网络不文明行为,甚至网络暴力。这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文明上网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网络公民。

高校运用网络推进德育立体化的策略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运用互联网手段,从基础设施、管理方法、管理队伍等诸多方面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德育工作的现代化水平,营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德育环境,是时代赋予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平台。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网络应用的基石与后盾,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它主要包括硬件设备配置、校园网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三方面内容。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大力改善硬件设施,努力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提高校园网覆盖率、主干网络稳定性,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水平。

提高计算机网络在立体化德育工作中使用的有效性。如果说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好比人体的骨骼,那么校园网络的内容则是人体的血肉,是校园网络的生命力之所在。

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建设突出时代特色、展示当代大学生昂扬向上精神风貌,集思想性、指导性、服务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德育专题网站,占领网络阵地,使德育工作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平面变为立体,提高校园网络的吸引力。德育工作者可以综合应用文字和音像手段丰富校园网站内容。网站内容可以是德育工作者经过筛选、整合、加工的,来自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的各类信息,也可以是来自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而来自学生身边的德育案例,正是校园网络提高对本校学生吸引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德育立体化思想的具体体现。

通过网络提供师生间的交互平台。比如通过师生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对学校的建议,将学生的合理诉求及时解决,并对不良情绪及时疏导,将矛盾解决在萌芽中;通过开办网上心理课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与疏导,建立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的心理交流平台;通过开办网上党校,普及党的历史、制度与章程,开展党员培训与学习交流;通过开办网上法制讲堂,宣传法律知识与规范,引导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通过网络在危机事件中传递正面信息。危机传播中信息流动非常迅速,一旦在某一点上出现阻滞现象,往往就会流言蔓延,带来严重后果。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对危机事件的看法可能出现偏差,产生紊乱、恐慌的思想情绪,此时就需要利用各种主流校园媒体迅速跟进、填补信息空缺,宣传应急处理办法,帮助缓解或化解不良情绪,维护良好的校园生活学习秩序。

构建“两课课堂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的立体化德育教学模式。课堂永远是学校的主阵地。这种在真实语境下构筑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传播模式具有网络传播无可替代的真实性与现场感。网络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并非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更不是以大众传播取代人际传播。网络媒介作为继报纸、电台、电视台后出现的“第四媒介”,它与传统媒介不是一个取代或颠覆的关系,而是一个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最终走向融合媒介。这种融合是媒介手段的融合,也是传播教育模式的融合。这种“融合”观念启发德育工作者应积极构建“两课课堂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的立体化德育教学模式。高校要积极改革“两课”教学方式。两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两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课堂。要将网络焦点信息引进“两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发富于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内容。二是“两课”内容进网络。要发挥网络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将“两课”的内容融入德育专题网站。

不断增强德育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高效能干的德育工作队伍。但是,目前这支队伍仍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薄弱、工作观念和管理方法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增强德育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利用媒介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必备技能。身处其中的德育工作者要在网络社会中主动出击,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则更需要提高认识、勤练内功,不断提升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从业素质和能力。

猜你喜欢

立体化德育工作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山西太原南中环立体化改造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