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德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2009-10-30邓秀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8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工作者德育

邓秀华

[摘要]网络的高速发展在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必须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平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德育网络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网民数达到2.98亿,居世界第一。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受到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德育信息资源,而且其自身就是便捷的德育渠道,是高校德育资源的宝库。利用好这一传播载体,可以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娱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网络也使我们的教育观念、手段和内容不断变化。

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了德育工作的内容。网络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信息平台,它将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网络媒体的开放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德育工作的领域,拓宽了德育工作的空间,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生动直观的场景,从而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丰富了德育工作的渠道,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了解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空间。

网络平台的交互拓宽了德育工作的途径。网络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连为一体,改变了传统的“人一人”教育模式。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使得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将网络教育与面对面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不断增强,逐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观点的碰撞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丰富的网络信息使大学生能够摆脱过去灌输式、“一言堂”式的德育工作方式。大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在网上选择信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大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自由地访问感兴趣的站点,主动了解各种信息资源,在接受不同角度建议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判断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来指导行动。在学生自由接受信息、独立进行信息加工的时代,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已然失效,单一的思想很难束缚人们的头脑。人们不再迷信权威、依赖权威,而是更具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学会了出现问题自己收集信息、自己解决问题,不再需要老师用“满桶水”来“浇灌”自己。

网络的透明度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网络是全方位开放透明的大系统,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能真正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效性。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学生可以用虚拟的身份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率真地倾诉自己的心声。德育工作者能借此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及时向大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同时,德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迅速发展的网络在带给德育工作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对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德育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给德育工作者带来严峻挑战。德育工作者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在传统的德育工作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容易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减弱了,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都可以查到各种信息。如果教师对网络信息了解甚少,必将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网络德育意识,掌握网络知识和网络工具,这样才能与学生共用一个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指导。我们必须要建立一支覆盖面广、思想品德较好、具有奉献精神的网络德育队伍,使其参与论坛、聊天室、BBS等交互性较强的网上栏目,增强网上德育力度,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

网络对德育工作内容带来的挑战。当前,多数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是高度抽象化和规范化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课教材,很少对时政信息和社会现实进行反映和互动交流,导致德育工作普遍缺乏动态性、时效性、互动性和针对性。而网络上传播的内容让学生“眼花缭乱”,大量时事新闻、道德故事让学生感到传统德育内容的枯燥和无聊。所以,高校亟需构建一个能够让广大高校大学生自发参与的网络德育内容体系,通过校园网络这个平台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和讨论。

网络对传统的高校德育方式、方法的挑战。网络发展导致沟通方式变化,沟通方式变化使得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更加容易。每个上网者都可以与大学教授交流,也可能与罪犯沟通;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制造信息;既相互沟通,也相互感染;既可以张扬个性,也可以纵扬激情。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传统的课堂讲授、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德育方法就显得过于机械和单调。因此,网络时代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一切手段,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选择思想信息。

渗透与反渗透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偏移。由于网络文化迅猛发展,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精神并没有很好地借助网络文化整体、充分地展示。相反,网络文化的快餐化、工具化致使传统文化发生了某种异化。金钱文化、黄色文化、封建迷信以及西方各种价值观的渗入,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侵蚀,与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发生严重冲突,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高校德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为了适应网络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必须加强德育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平台,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高校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德育工作者必须成为既有较高思想素质,又有一定科技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熟练地驾驭网络,以敏锐的思维来收集分析网络信息,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使网上的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大大改善德育工作的效果。因此,我们对德育工作者要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培养他们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敏锐的洞察能力,使其

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网络免疫能力。大学生在网络中接受信息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摄取信息的行为越来越个体化、隐蔽化,这就大大增加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因此,重视网络空问中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就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要求他们学好科学知识,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胸有成竹地驾驭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和知识,加速自身的成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应对网络带来的消极因素,增强其网络免疫力和抵抗力。

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高校网络德育只有唱响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才能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抵制不良思潮,建设良好校风。因而学校应创造条件建立德育内涵丰富、深受学生欢迎的高校网站。高校网络德育的内容要具有可读性、服务性、生动性、丰富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可以开设教师个人主页,使之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引导广大同学就热点问题、身边人、身边事进行讨论,对校园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中吸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秀产品的营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强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和抵御外界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进而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德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对网上不良资源的免疫力;增强学生的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知识,从技术上达到他律。面对开放的、纷繁复杂的网络,各种理念“剪不断,理还乱”,部分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鉴别和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误导。为满足高校德育进网络的工作需要和了解大学生网上意识、网上心理问题的需要,应树立网络道德观念,对网上伦理、网上文明、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方式、方法内容等进行研究,找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法和突破口,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思想上达到自律,提高免疫力。

总之,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实现德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加强对高校网络的监控,打造绿色校园网,因势利导,规避风险,才能构建有效的德育平台,走一条以信息素养提升德育工作层次之路。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工作者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