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煤老板仓皇谢幕

2009-10-29

中国经贸聚焦 2009年10期
关键词:煤老板煤炭行业资源整合

斯 通

随着中国最大规模煤企重组的收官在即,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

自去年9月2日山西省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煤企整合被提上日程,到今年4月《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振兴规划》”)出台,山西煤企重组如火如荼,迅猛推进。

根据规划,到2010年底,山西省矿井总数要从2598座减少至1000座,煤炭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不低于90万吨。全省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家缩减为约100家,对现有民营煤矿实行国有控股,将形成2-3个年生产能力达到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5个年生产能力在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00亿元。

目前,消息称,整合已经接近尾声,资源整合签约率达到90%,“剩下的工作就是督促收购主体入驻被收购煤矿,尽快开展改、扩建工作,尽快复产。”而随着中国最大规模煤企重组的收官在即,曾经备受关注又颇具争议的山西煤老板群体,其退出历史舞台也已成定局。

整合超乎预期

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地,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并非最近才被提出,但如此强力高速的推进,却是第一次。

2006年4月,國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意见》,提出山西要实现从资源提供向资源深加工方向发展。煤炭资源整合,也是在这个时期,引起国内广泛关注的。

当年,时任山西省省长于幼军,提出“三大战役”的发展计划,其中针对煤炭行业的“关小、并大、集团化”,成为山西一时最响亮的口号。2006年2月,山西省出台《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淘汰关闭核定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煤矿,这是山西煤老板们经历的第一次具有强制意味的整合。但直至于幼军离任,山西煤炭官员认为,“关小”也仅仅进行了一半。此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一度进入沉寂。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政府颁布《实施意见》,但随后,时任省长孟学农因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引咎辞职,任期不满一年。其煤炭产业调整计划刚刚提出,便被频发的安全事故打断。

同年9月14日,国家安监总局原局长王君受任山西省代省长。根据公开资料,王君主政前半年,工作重心一直都是安全生产,今年2月他表示,“山西不要带血的GDP”。但就在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4名矿工遇难。随后,一场煤炭资源整合运动,在王君的强力助推下极速推进。不过,以安全生产为最初目的的煤矿整合,随后的演进显然超过了预期。4月,山西省政府出台《振兴规划》,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困扰山西多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在王君主政下,以“国进民退”的方式,出人意料地展开。

中信证券分析师王野向媒体分析,山西此次是想通过政府方式,让国有企业做所有煤矿的控股股东,实现安全责任。此外,煤炭行业集中度提高后,也有利于增强在电煤谈判中的博弈能力。

而在安全生产因素之外,资源价格因金融危机暴跌,导致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山西经济从去年9月起开始衰退,今年上半年GDP增幅为-4.4%,是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一季度更出现了8%的负增长,被认为是促成该省大力实施煤企重组的另一重要原因。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增强竞争力、抵御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大做强。目前世界产煤大国中,澳大利亚前5位煤炭企业占总产量的七成以上;美国前4位煤炭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45%以上。而国内,以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为代表的全国性、区域性煤炭“巨无霸”不断扩能,形成了一批亿吨级和千万吨级的煤炭大基地、大集团;与山西省相邻的内蒙古,近年来煤炭产能增速也很快,在煤炭单井生产规模上,山西省只是它的1/3。煤炭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

中国神华董秘黄清也表示,中国的煤炭行业太分散,不利于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提高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发展。“这次调整和振兴规划着眼于三个‘提高,即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说。

《中国联合商报》评价并指,这项整合将使山西资源服务年限延长一倍还多,过去能采100年的煤炭资源,因为资源回采率提高,可以延长到200年。

“国进民退”的利益冲突

不过,在此次由政府主导“国进民退”的整合中,依托强制性政策、强势的收购方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与被收购方的煤老板,利益的冲突已经显现。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公布的方案,煤炭企业重组之后的价格补偿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经济补偿;一种是以入股方式补偿,对被兼并的煤炭企业资产、资源进行评估后折价入股。对于大部分煤矿主来说,更倾向于直接经济补偿。因为按照整合规划要求,国有煤炭集团对民营煤企业实行整合,按股国企将占到51%,煤矿则是49%,如果国企一并整合5个小煤矿,那么各个小煤矿的实际持股量就不到10%。“没有一点话语权,意义不大。”

但是,直接经济补偿亦不能令被整合者满意。因为政府补偿款并不是马上就可以拿到。据透露,政府只是先拿出评估价中很少的一部分,甚至不拿,等煤矿复产产生效益后,再分期支付矿主的补偿款。而且,“目前的办法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煤矿的采矿权评估方法,不尊重市场,而是按照政府指导价格执行。”山西一家国有煤炭企业中层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于民营煤矿的评估价格过低,“一个市场价格在1亿元的煤矿,这次可能只能评估不到5000万元,折价在50%以上。”半价收购甚至更低的价格重组,已经成为煤炭资源整合中最大的问题。

对此,山西省煤炭厅官员表示,“所谓的‘赔本卖矿,全是因为煤矿主之间屡次的私下倒卖。”“许多倒卖行为都是违法的,他们不上报、不备案、不纳税,正是这些不正规的倒卖哄抬了煤矿价格。到最后一个人买煤矿的价格,已经是国家规定煤炭资源使用权价款的数倍。国家以定价的方式出让资源使用权,在回收时如果以市场价买断,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在收购煤矿的三部分价格中,对于投资和债权债务两项,国家是予以承认的,不承认的是暴利。”

而政府定价基础上,实现的煤炭资源整合,即使实现“煤电联动”,最终受益者是谁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山西省进行中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并非市场化的行为,而是政府靠行政力量进行的,这种‘拉郎配的结果会带来很多问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可能会使大企业产生垄断,如果其抬升价格,将会增加整个社会的成本。

“如果电力大佬把煤炭企业变成一个自己的生产车间,煤价就能降低;电力企业控制煤炭资源之后,煤老板的暴利就会转移到电力企业身上。”《投资者报》评论员席梁村分析,在此基础上的煤电联动,将会贡献一个标准的“用低价煤养活垄断电”的案例。

《中国经济导报》还称,利益大调整之后的山西煤炭格局,能否将普通人的利益纳入相关者地图,能否切实恢复和改善煤炭产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所有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福祉?仍待观察。

千亿民资艰难转型

无论如何,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国进民退”的趋势已势不可挡。在注定将被整合、控股的民间煤矿企业老板们更多地希望选择套现离去的同时,一个巨大的资本“堰塞湖”也正在形成。

有粗略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从煤炭行业持续流出的民间资本高达千亿元之巨,数据还显示,截至目前仅有29亿元资金再度回流煤炭行业。

在日前的新晋商投融资论坛上,针对山西民间资本,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中国区总裁翟隽说:“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在撤离的千亿元资本中,仅有29亿元回头再次投入煤炭行业,支持其延长产业链、高科技采掘生产,剩余很大一部分资金,则投入部分发达城市的房地产等行业。”而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共有29.16亿元的民间资本由煤炭、焦化、冶炼和化工等能源产业转向农业、教育、房地产、旅游和金融业等非能源产业。

上述数据表明,在套现资金后,山西煤老板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二次“就业”,寻找新的投资领域成为手握巨资的他们当前最艰难的抉择 。

此前有媒体披露,在北京的一些高档小区,山西人购房出手最阔气,一买就是一个单元。甚至有舆论把近年北京、上海等地房价的暴涨归咎为山西煤老板的阔绰出手。除投资房地产外,事实上,在以政府主导的资源转型大步推进的时候,山西的民间资本也早已开始了或自主或被迫的转型尝试。

其中有一大部分资金进入了小额信贷领域。中国民间融资著名的“平遥模式”的主要实践者,山西晋源泰小额信贷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士恭挖了20多年的煤,花甲之年重开了“山西票号”。该公司最初4個股东每人400万元的资本,11个月下来纯利144万元。2008年5月,银监会、央行发出23号文,即《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山西省确立了做大小额贷款的系统工程,即“原则上一县一家,成熟一家批一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可扩大到2-3家”。于是,小额信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现实逼迫着这些煤老板开始转型,小额信贷或许会成为他们最主要的一个出路。”山西社科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今年7月13日,山西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意见》提出,2009-2010年政府重点调控的6500亿元投资项目要向民间开放。意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从煤焦领域向国家、省鼓励的投资领域转型。重点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铁路、桥梁、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城市公交、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领域。该《意见》明确提出民间资本投资将得到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税费优惠等九方面的政策鼓励。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政府出台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这些领域,民间资本没有主导权,胆小多疑的煤老板是否会进入这些领域,还得继续观望。不过这也意味着山西省政府的一种想法,即降低民间资本在资源领域比重,而进入难以炒作价格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等领域。

伴随着金融危机,山西当前经济问题及发展弱点暴露无遗。“山西每年由于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高达3900亿元,每年损耗水资源15亿立方米。此外,煤矿事故频发,损失数额巨大。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下,随着资源价格的下降,山西经济受到重创。”

“煤还是得挖,但要怎么挖,如何科学地挖,才是当务之急必须思考的。”翟隽表示,“应该让煤产业由粗放向集约转型,采用高科技手段,延长煤炭产业链,进行科学、安全、高效地挖煤。但同时,山西经济不能光靠煤,需要逐步改变单一化,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因此,山西的转型势在必行。”“转型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投资、银行投资、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翟隽说。

但从山西目前情况看,政府资金非常有限,不论是煤焦钢电四大老产业,还是医药、旅游、文化等新兴产业,都需要政府支持,而政府必然无法满足所有资金支持。 此外,在山西,煤炭等行业还没有大规模对外商放开,因此,依靠外商投资之路难度也很大。依靠银行更是困难重重。山西产业结构中,“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基本被排除在银行放贷的行列之外。

山西方面煤炭行业研究人士认为:“如何鼓励资本重回煤炭行业参与整个行业的改造升级,是参股方式还是允许大资本加入资源整合的大团队序列,这是山西应该考虑的课题。”

山西煤老板的前世今生

第一波煤炭开发热潮(1980-1986年)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对山西煤炭能源发展的基本策略是“有水快流”,鼓励中央、地方、集体、个体一起上,导致5年间山西乡镇企业年增长39.7%,并吸引了不少温州商人来晋参与矿井的施工建设。

第一波煤炭行情回落 (1987-1992年)

经过近1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随着煤炭产量的节节提升,大约到1987年,山西煤炭产量开始超过火车的运量,第一波山西的煤炭行情开始回落。山西煤老板们经历第一个寒冬。

煤老板迎来又一春(1993-1997年)

1993年煤炭价格开始放开,计划外的煤炭市场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带动之下,中国经济迎来高速发展期,诞生于那个时节的民营企业多半要到计划外市场寻觅煤炭,煤老板们迎来了又一春。但运力不足再次成为晋煤外运的致命制约,“跑车皮”成为最为牟利的行当。

煤老板再次进入蛰伏期 (1998-2000年)

受宏观调控和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煤老板们也再次进入了一段蛰伏期。由于财政吃紧,山西政府各项招徕民营资本进入煤炭领域的优惠措施相继出台。而作为激励措施的一种,当时也规定招商引资有所成的官员可在相关煤矿中拥有若干股份,形成后来备受诟病的民煤官股。

身价过亿的煤老板群体诞生(2001-2007年)

从2001年开始,随着煤炭价格由历史低谷逐渐走向复苏,大量民资涌入煤炭行业,数以万计的投资客开始涉足政府初次开放的煤炭市场,煤炭财富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伴随而生的是身价过亿的煤老板群体。同时,官煤勾结、矿难频仍、奢侈炫富等标签使煤老板三个字黯然失色。

煤老板步入历史 (2008年-至今)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煤企整合被提上日程。按照山西省重组规划,矿井数量将从2598座降至1000座,煤矿企业数量将从2200家减少至约100家,小煤矿将被彻底终结,这意味着,山西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

猜你喜欢

煤老板煤炭行业资源整合
印度“煤老板”暴富背后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煤炭行业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该隐退的不是煤老板是煤老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