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行业“走出去”更待“走进去”

2009-10-28朱昌爱

出版参考 2009年17期
关键词:走出去选题出版社

朱昌爱

随着出版“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各大出版集团、出版社,文化机构和版权代理机构等都积极发展与规划。我国出版业在版权贸易、实物出口、印刷出口、文化服务贸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出版行业“走出去”下一步发展有待深入研究和思考。

“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外向型图书选题仍显匮乏

最近几年,我国的版权贸易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出版思维方面,出版社主要考虑的是国内市场,图书也是以国人的思维和习惯出版的,适合国际市场发行的外向型图书数量并不多,同时,图书的包装和宣传不够,市场运作无法与国际接轨,输出到国际市场的图书收益尚待提高,部分产品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导致海外客户资源的流失。外向型选题策划瓶颈亟待突破。

海外渠道尚不通畅

文化产品“走出去”重在渠道建设,即了解海外需求和向海外输出版权的渠道建设。由于目前“走出去”的经济效益尚不明显,同时直接与海外出版机构联系合作的周期长,难度大、语言障碍明显等问题突出,大部分出版社从降低成本和期望尽快获得效益的角度考虑,选择与国内的版权代理公司合作,再通过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将书讯传递到海外出版商手中,最终达成版权贸易。出版社由于很难拥有一手国际出版资源,导致无法快速了解海外市场需求信息,渠道不通畅对“走出去”产业发展产生较大阻力。

文化影响力有待加强

从近几年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发展来看,图书版权贸易、实物出口,印刷出口、文化产品服务贸易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产品虽然已经先后走到世界近百个国家,但是并没有实现产品在海外的“本土化”,国际市场的收益和反响并不高,一些在国内一度成为超级畅销的图书输出到国外市场后,反响并不大,并没有像在国内一样家喻户晓,文化影响力尚显不足,“走出去”更待“走进去”。

外向型人才体系还需完善

人才是“走出去”发展的根本。出版业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历史原因,懂外语、善经营、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匮乏。通过三年多的发展,各大出版机构版权贸易人员队伍已经基本完善,但是外向型人才还很匮乏。传统出版企业还需要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吸纳人才,积极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参与文化“走出去”,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为“走出去”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走出去”引发的几点思考

利用“走出去”的政策支持

从“金水桥计划”到“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都表明我国政府对出版业“走出去”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随着出版“走出去”业务深入开展,仅以翻译资助形式扶持的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出版国际化发展的需求,还需要适时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比如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有利于。走出去”战略的减免税政策,如版权支付的免税、海关税等优惠政策,这不仅会提高出版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吸引外商大力引进中国文化,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

加快实施图书海外“本土化”战略

我国出版企业要策划、选择具有输出价值的外向型优秀选题,积极利用好“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而对版权贸易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推动版权贸易发展的激励措施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对版权输出的资助范围和资助金额还可以再扩大。目前我国版权贸易逆差已经明显下降,版权输出品种日益增多,但缺少在国际市场上比较畅销、比较有影响的出版物,因此,我们应该在提高输出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出版物输出质量以及到海外后所产生的影响,不单纯地硬性追求输出数量,要更加注重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取得实效。

加大海外直接投资力度

目前海外知名出版机构纷纷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设立办事机构,他们雇佣当地员工推销图书版权或实物出口等,大力实施“本土化”战略。相比之下,我国出版企业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或境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还非常少,这样向海外推销起自己的版权来就颇有些力不从心,只能借助一些国际书展或出国访问来促成,没有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海外版权推广。我们要积极利用国家对资本“走出去”的鼓励和扶持政策。通过资本运作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在海外建立中国文化机构或文化中心或兼并重组当地出版企业,在海外建立前沿基地,把“走出去”工作从后方推到市场前方,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大有帮助。

猜你喜欢

走出去选题出版社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