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战争:金日成与毛泽东的分歧

2009-10-28

报刊荟萃(上) 2009年9期
关键词:战俘金日成彭德怀

从朝鲜战争爆发,到战争关键时刻,直至最后的停战谈判,金日成与毛泽东在很多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甚至矛盾,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呢?

金日成欲以武力统一朝鲜

1950年1月底,斯大林突然同意金日成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在4月10日至25日苏朝领导人三次会谈中,斯大林强调,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美国不进行干预和获得中国领导人的支持。

金日成很自信,他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军队统一朝鲜,美国不会冒险发动一场大的战争。

5月13日,金日成秘访北京,通报了准备进攻南方的计划。毛泽东感到很意外,但还是建议朝鲜人民军要速战速决,对大城市要迂回而不要恋战,要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说,他曾设想等中国攻占了台湾后,朝鲜再进攻南方,那时中国就可以给予朝鲜充分的支援。毛泽东的建议,金日成没有接受。在他看来,既然莫斯科已经首肯给予援助,他此番到中国,只是奉斯大林之命而行。因此会谈刚一结束,金日成即当着毛泽东的面向苏联大使罗申宣称,所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意见。在踌躇满志的金日成面前,毛泽东的尴尬是可以想象的。

朝鲜对中国封锁军事情报

战争在没有事先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爆发了,毛泽东甚至是从外国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的。尽管中国领导人对此颇有不满,但在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情况下,还是表示要支持朝鲜。

为了保持与朝鲜方面的联系,周恩来在6月30日派柴军武(后改名柴成文)以政务参赞名义去朝鲜。临行前,周恩来说:“现在朝鲜人民处在斗争的第一线,要向朝鲜同志表示支持,看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做,请他们提出来,我们一定尽力。保持两党两军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战场的变化,是当前使馆的主要任务。”

然而,朝鲜领导人却对中国使馆采取了封锁消息的作法。柴成文7月10日到达平壤后,金日成给予他很高的礼遇:“今后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找我”,还指定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副局长徐辉每天向中国武官介绍一次战场情况。但不久中国使馆发现,徐辉所谈的情况,绝大多数都是朝鲜当晚对外广播的战报。

战局变化迫使金日成转向

开始,金日成压根没料到美国会出兵,也就从未考虑过中国出兵,他对战局的估计一直极为乐观。他的最初设想是一个月结束战争,统一朝鲜。及至美军参战后,又提出“八一五前解决问题,八月要成为胜利月”的口号。9月10日,柴成文回国汇报后返回平壤,按周恩来的指示紧急向金日成报告,希望朝鲜军队考虑战略退却的问题。金日成的回答是:“我从未考虑过后退。”

麦克阿瑟在仁川成功登陆后,局势立即逆转,中国派兵赴朝参战已经不可避免。

斯大林派往朝鲜的私人代表扎哈罗夫大将,劝说金日成向中国求援,金日成一开始全无反应。直到9月28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政治局一致认为,汉城陷落后已无法阻止联合国部队越过三八线;如果他们越过三八线,朝鲜人民军残余部队也无法进行有效抵抗,战争将在很短时间内结束,朝鲜将完败。金日成不得已向斯大林和毛泽东递交了两封正式信件。

金日成保证不再干预指挥

据柴成文观察,金日成开始的想法比较简单,即在敌情紧迫的情况下,请求中国出动军队帮朝鲜顶一阵,这样,军队的指挥权自然要由朝鲜领导人掌握。当他得知中国准备派几十万部队分批入朝后,才感到事情重大。显然,由朝鲜人来指挥中国军队是不现实的。因此,金日成提出双方指挥所合在一起。

为解决问题,毛泽东一方面请中朝两军最高指挥官直接面谈,协调双方立场,一方面向莫斯科反映意见,以求得到支持。

11月15日,金日成、什特科夫、高岗专程聚到志愿军指挥部会谈。一开始,性情直率的彭德怀便提出,两军必须统一指挥。什特科夫明确表示应由中方指挥,金日成却回避了这个问题,在发言中只介绍朝鲜人民军的情况,对指挥权问题闭口不谈。

情急之下,彭德怀直接提出由金日成、什特科夫和他本人组成三人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对此建议,金日成未置可否,什特科夫因未请示莫斯科,也不便表态。

17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高岗说,斯大林已回电,完全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并将电告金日成和什特科夫。

鉴于莫斯科已表态,金日成便提出要去北京与毛泽东商谈。12月3日会谈中,金日成说,因中国志愿军有经验,应由中国同志为正职,朝鲜同志为副职。随即,毛泽东告以中国方面推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金日成提出金雄为副司令员、朴一禹为副政委,并确定以后联合命令即由彭、金、朴三人署名,对志愿军的单独命令仍照以前署名不变。

-

金日成返朝后,同彭德怀再行商议具体事宜。双方商定组成联合司令部,金日成保证今后不再直接干预军事指挥。至此,中朝两军统一指挥问题从组织机构的角度得到了解决。

因战俘问题谈判陷入僵局

1952年5月2日,停战谈判五项议程中的四项已经全部达出了自愿遣返的原则,而中国方面坚持应全部遣返,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朝鲜领导人原指望不晚于5月份与美国人签订停战协定,并依此来计划安排1952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设想到谈判产生争议而拖延下来,“这使朝鲜领导人感到莫大的失望。金日成建议中国同志在战俘问题上作出让步。”

问题最后还是在莫斯科得到解决的。周恩来于8月访苏,与斯大林举行了多次会谈。中途赶来的金日成、朴宪永和彭德怀参加了后期会谈。

关于战俘问题,斯大林问,毛泽东是让步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周恩来表达了毛泽东“必须坚持遣返全部战俘”的看法。

斯大林当即肯定说:“毛泽东是对的。”斯大林还提出了一个更能触动中国领导人神经的问题,他提醒周恩来说:“对美国必须强硬。如果美国不输掉这场战争,那么中国永远也收复不了台湾。”

在战争即将结束之前,中朝之间在是否立即签署停战协定的问题上又发生了争论,这是朝鲜战争期间的最后一次分歧。

1953年3月以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战争方针发生改变,从而加快了朝鲜停战谈判的进程。李承晚不想停战,并以擅自释放战俘的做法破坏协定的签字。为此,中方主张再发动一次战役,借以争取更好的停战条件。而朝方则要求马上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对李承晚释放战俘的行为不必追究。彭德怀没有理会金日成的主张,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按自己的意愿发动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阵地突破战,并取得成功。

显然,在停战问题上,金日成考虑的是朝鲜的实际利益:既然无望在战争中取胜,那么最好停止战争,转而进行经济建设。而毛泽东因其对亚洲革命负有的领导责任,则必须着眼于两个阵营之间对抗的总体形势,着眼于在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安全利益。唯其如此,在中朝之间发生分歧时,毛泽东才屡屡得到莫斯科的支持。

猜你喜欢

战俘金日成彭德怀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彭德怀不愿照相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
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