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都市经济圈产业整合分析

2009-10-28俞文耀干欢斌黄炜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胡 杨 姚 飞 俞文耀 干欢斌 王 玮 黄炜婷

摘要 详细阐述了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概念,分析了产业融合的现状,指出了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融合的具体措施,以期促进杭州经济圈发挥应有的带动辐射功能。

关键词 都市经济圈;产业整合;现状;问题;对策;浙江杭州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84-02

2006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杭州市要加快沿江、跨江发展进程,强化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构筑杭州都市经济圈,使之成为全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这标志着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已成为全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但《纲要》没有对圈域地理范围给出明确界定。2007年,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牵头下,联合嘉兴、湖州、绍兴3市共同确定了都市经济圈的范围:杭州所辖全部县市加上3市各2个县(桐乡、海宁、德清、安吉、诸暨、绍兴县)。由于杭州都市经济圈刚刚建立,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因而对于如何打破四地行政区划、对各地产业进行综合协调,使得区域综合实力得以提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概念及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所谓杭州都市经济圈,就是以杭州市区为核心,包括市域内5县(市)和海宁、桐乡、德清、安吉、绍兴、诸暨6县(市)在内的圈层状区域,以形成一个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

从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来看,现在分工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但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还未建立,需要创造条件让市场切实发挥主导作用。杭州周边六县(市)通过接轨杭州,积极承接杭州产业转移获得了快速发展。如在钱江新城拆迁过程中,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承接了大量的杭迁企业,目前已落户企业50%以上的是由杭州迁入,杭迁企业产值在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占到了60%以上;2003年至2007年6月,桐乡吸引了120多个杭资项目,投资总额达到30多亿元,单体投资规模上亿元;2002~2006年,杭州企业到德清投资达87.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64.5亿元,占德清引进内资的75%以上;诸暨承接了杭州的造纸、链条、铸造等产业以及萧山的包装业转移。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杭资企业的转移对当地GDP等经济指标的贡献非常可观。同时,企业的落户,为当地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对当地就业率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另外,企业的落户对当地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的投资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好处。而同时,对企业来说,既解决了企业发展所需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在迁往地还能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土地租金优惠等。这个过程完全是1个双赢过程。

与此同时,周边六县(市)一些龙头企业为寻求更高发展平台,开始把总部或研发、销售等部门迁到杭州,这也正好符合杭州“退二进三”的政策,即逐步退出杭州主城区,在主城区培育三产,培育总部经济。

但是上述的一些合作是属于低层次的合作,并没有出现大范围、高层次产业集群共同打造区域经济的现象。而这种低层次合作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制约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其中既有来自周边六县(市)的,也有来自杭州的;既有来自政府的,也有来自电信、供水、供电、金融等垄断性部门的。要消除这些障碍,必须依靠圈域内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采取联合行动。

2 产业融合过程出现的问题

2.1 经济圈内各个县市及开发区接受杭迁企业比较盲目

从对都市经济圈内各个县市开发区的调查来看,存在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在2002年国家对开发区整理之后,各个县市基本只保持1~2个省级开发区,而且开放状态良好,周边环境也十分不错。但根据调查,以桐乡市开发区为例,开发区内的企业各式各样,没有一个较为集中的地区为同一相关产业的园区,往往在同一条路上有好几个产业的企业,根本无法产生集聚效应。而桐乡市的另外一个省级开发区——濮院毛针织产业园里就是另外一片景象。在该园区内,有90%以上的企业都跟毛针织(羊毛衫)产业相关,包括纺纱、印染、制衣等产业的企业在园内落户生产。同时,政府设立毛针织研发中心,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区域的竞争力进行提升。因此,在各地开发区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产业集群效应,使之形成规模效应。

在各县市开发区的招商引资过程中,所吸引的内资往往是杭资企业。各个县市在承接杭迁企业过程中,盲目追求投资大、产量高的企业,而不注意产业集群。同时,给予大项目在土地租金、税收方面很大的优惠,甚至在几年内进行退税优惠。这样不仅使开发区在几年内无法取得管理费用,更导致了各个开发区之间的无序竞争。

此外,杭州都市经济圈联合四地发改委制定了区域发展产业规划。但是各地开发区盲目接受杭迁企业,对以后各地产业集聚、提升改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2 行政区划所带来的各地专业市场、块状经济的恶性竞争

在杭州都市经济圈内存在着很多专业市场,而且各个市场的建立都有其自身的块状经济支持。在浙江省以县级行政区划为主的体制之下,各地竞争相当激烈,有时会变为恶性竞争。如前期桐乡、海宁两地的皮革市场之争,桐乡、秀洲羊毛衫市场之争等都凸显了对临近专业市场、块状经济进行整合的必要性。

以余杭、海宁和桐乡三地家纺块状经济为例,海宁目前产品主要以市场中间产品窗帘布和沙发布为主;桐乡市丝织品的主产区是大麻镇,主要生产布艺沙发面料、窗帘、墙面装潢用布等装饰用布;余杭家纺以装饰用布为主要产品,三地的家纺产业存在同构现象。

从三地家纺产业的聚集地来看,海宁主要集中在许村、桐乡集中在大麻、余杭也集中在东北部。因此,如果抛弃行政区划,三地可以看做一个块状经济。

三地在整合上也进行过一些尝试,但是存在着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三地的家纺产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产品档次低、雷同现象严重,产品档次低实际上反映出的是技术开发能力不足问题,在各个环节对国外的依赖程度高。而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公共技术服务网络,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不足。二是品牌意识薄弱,品牌产品较少。桐乡和海宁两地大多数家纺企业无品牌意识、无品牌产品,重加工轻设计,重产品质量轻品牌形象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余杭好于前面两地,在获得少数几个国家免检产品、省级名牌等品牌的同时也申请了“余杭家纺”的集体商标。三是企业总体实力不强,装备水平仍较落后。在三地的企业中家庭作坊式企业占据了很大比例,企业规模偏小,规模以上企业很少。同时在印染后整理企业中,仅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具有部分国内较为领先的设备,但配套性不够,这已成为家纺产业发展的“瓶颈”。四是家纺产品出口面临的制约因素。发达国家将纺织品作为敏感商品,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用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等办法和手段,对我国的家纺产品进行限制。而且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一些微利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不断加深。

2.3 企业对选择投资的考虑因素过于简单化

经过对都市经济圈内各县市部分杭迁企业的调查发现,价格因素成为他们落户的最重要因素。价格因素包括土地或厂房租金、税收减免、其他费用的减免等。同时,他们也会适当地考虑区位因素,而各地开发区的交通地理优势都十分明显。其他因素方面,当地政府的态度,也是企业比较关注的因素,如政府派遣专门人员进行全程服务。同时企业关注的还有政府对污染企业的态度。在对杭迁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对产业集群所能产生的效应这一因素并不重视。开发区内是否拥有与自己产品相关的科创中心等更是属于被忽略的因素。使得政府对整个产业进行提升的成本大大增加。

2.4 缺乏政府主导,使得区域合作困难重重

在对政府部门进行采访调研时发现,各地在政府层面上的合作比较被动。由于四地都属于地级市,为平级,因此很难进行政令的下达。只有在杭州都市经济圈规划上升为省级规划时,由省政府出面组建临时协调机构才能有效地将政令下达四地。但在当前的情况之下,四地以杭州为主导自愿组建协调机构,成立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而这是一个自愿组成的跨区域产业合作发展协调机构,是一个比较低级的自愿协调机构,更多的还是各自为政。

2.5 圈内合作受到行政区划不同的阻碍

从嘉兴、绍兴、湖州三地融入都市圈的步伐来看,以湖州步伐最快;嘉兴在接轨上海与融入经济圈之间选择因而比较犹豫;而绍兴更加注重自身经济的发展,现在比较紧迫的是修建通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使其更方便地到达航空港。

从先行一步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内的交通来看,不同的行政区划带来的阻碍日益突出。如当前杭州正在规划杭州第二绕城公路,有很多线路已经超出杭州地界,到达绍兴、湖州、嘉兴,其中就涉及到土地、建设费用、管理运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协商。

3 解决融合过程出现问题的措施

3.1 严格实施杭州都市经济圈产业布局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力

杭州市发改委牵头根据都市经济圈内现有的产业基础制订经济圈产业布局规划。各地政府应严格根据产业布局规划进行招商引资。同时,也应参照各地修订的产业发展名录,对于鼓励发展的产业进行重点引进。

进行产业集中布局,一是在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使得整体水平上升;二是政府在工业区之中建立科研中心,引进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到当地建立分支机构,提升该产业的技术水平;三是建立统一区域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推进营销创新,构筑国际性商务平台,打造该行业的全国信息中心等。

3.2 对现有的各个专业市场、块状经济进行整合升级,变恶性竞争为良性互补发展

3.2.1 增强技术开发能力。首先推行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并行的战略。一方面要坚持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先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针对家纺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建立技术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以推动技术创新。

3.2.2 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积极申报国家免检产品、国家级和省级名牌称号;支持企业通过与国际品牌联合、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品牌。

3.2.3 培育大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并举,努力打造规模经济。一是积极培育和引进强势企业。对于列入培育和引进计划的企业,给予优先政策,以领导家纺行业向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支持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结构。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二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同时,针对某几个地方存在的恶性竞争的情况,让上一级工商部门积极介入,对所涉及的几个地方进行协调,对这几个地方进行专业分工,形成较为明显的产业互补,共同发展。

3.3 在企业中积极宣传、引导,建立“以企引企”策略

政府应该积极参加吸引内资的招商引资展会,大量发布相关信息,以引导在非产业规划布局地企业迁往布局处。尤其对于外迁较多的杭州市来说,应该更加注意企业的引导工作。此外,对于接受地的政府,还应该建立并实施“以企引企”策略。所谓“以企引企”策略,就是通过已落地的企业,将更多的同行业企业吸引过来。这种口碑式宣传的“以企引企”策略,能够将当地的优势更为广泛的宣传。

3.4 努力争取将杭州都市经济圈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以便更好地协调各级政府

现在杭州都市经济圈协调会只是一个协调组织,并不是一个职能部门。同时,杭州与其他3个市同为地级市,并无隶属关系,因此无法进行直接的命令。由于行政区划的不同,很多事情都无法进行有效协调。将该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后,由省政府或其派出机构进行主导,使行政命令能够很有效地下达;省政府与各地级市政府、县级政府有隶属关系,能够更好地对各级政府进行协调;能够在省级层面上进行政策支持以及更进一步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总之,杭州都市经济圈的产业整合的步伐刚刚开始,如果圈内各地能严格按照产业规划进行建设,那么杭州都市经济圈内的各个产业聚集点的区域竞争力将大幅度地提高,从而使整个杭州都市经济圈的竞争力增强。因此,有必要将现已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解决,以减小整合提升的阻力。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