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生态农业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009-10-28葛大兵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对策

张 杰 葛大兵

摘要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农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规模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禽畜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严重污染。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从源头上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使禽畜粪便资源化、无害化与减量化,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 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23;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97-01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改善农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农村小康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农业产业必须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1]。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建设既能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其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1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农村环境现状

近年来,农村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影响了数亿农村群众的生活,而且威胁到他们的健康,并最终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响到城市人口。化肥、塑料薄膜、农药等重要农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受不良生产习惯的影响,农业废物乱丢乱放,导致各种白色垃圾严重污染地面环境。在农村许多粪便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导致农村饮用水质恶化,土壤受到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病菌传播频发。在总的污染中,农业污染成为主要污染源,以无机氮为例,化肥占40%,禽畜粪便占35%,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分别占10%和5%[2]。

1.2 农村生态现状

不合理的开垦山林、草原,导致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国土面积中很大部分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每年流失的地表土超过50亿吨[3]。农地大量养分流失,同时流失的地表土进入江河湖泊,造成严重的淤塞,也导致蓄洪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的发生。

1.3 环境污染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农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是我国农村发展的要求,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

2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2.1 加大生态农业建设,保护农村环境

2.1.1 建设庭院生态经济,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禽畜粪便污染。选择“猪—沼—果”、“猪—沼—菜(稻)”、“竹—牧—沼—鱼”等生态农业模式[4],建立物质良性循环以及能量多层次利用的庭院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实现系统内的污染物最小排放,实现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如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有机垃圾用于沼气发酵,可回收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或送物质再生公司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和危险废物则统一集中处置。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物的排放,实现最低排放。如农村家庭生活污水,通过三格式化粪池+庭院菜地湿地系统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与零排放。禽畜粪便通过沼气池,生产沼气能源,替代柴薪、煤炭,大大减少二氧化硫(SO2)、总悬浮微粒(TSP)污染物排放;同时用沼渣、沼液生产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面源污染和SO2、TSP污染物排放,保护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1.2 建设清洁田园,控制农药化肥污染与农业废物污染。发展生态农业,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为抓手,开展病虫害生态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的清洁田园模式,大大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避免农业废物污染。开展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利用生物、微生物或其他农艺、工艺措施,使农业废弃物经无害化处理后返回果园、农作物、鱼塘,达到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改良土壤的目的。抓好规模化养殖场和农村个体养殖户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通过进行沼气发酵,使畜禽粪便产出优质的沼气能源和有机肥料,沼气作为用户的生活用能,肥料作为农业生产的增产来源,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2 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农村生态条件

2.2.1 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增加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当地优势,依托生态农业建设,广泛推广田间间作、套作与轮作模式,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增加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山区采取以林为主的综合发展,并立足本地产品和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林区实行轮封、轮造、轮放办法,使眼前与长远利益结合,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森林对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改善农村生态条件。

2.2.2 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减少源头污染。严控高毒高残留农药市场,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逐步实现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与排放。二是提高污染物利用率。通过测土配方等方法,科学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进而减轻污染;提高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垃圾分类、分项处理利用;对大型养殖场的禽畜粪便,利用沼气发酵装置处理,实现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和生产高效有机肥。三是节水灌溉。通过滴灌、微喷灌等措施,既节水又减轻面源污染。

2.2.3 提供安全农产品。生态农业主要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它采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要求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保护小环境生态平衡,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无污染的环境,从而为人类提供安全农产品。

2.3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村两型社会建设

2.3.1 发展生态农业,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产业体系。通过推广立体种养模式,减少土地占用面积,提高单位土地生产效率,建设节地型农业。完善沟渠排灌系统,推广管灌、喷灌、滴灌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发展大棚、温室、地膜覆盖等设施农业,建设反季节型农业。通过生态栽培与育种技术,建设节种型农业。利用农村杂草与农业秸秆等草资源,发展畜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2.3.2 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农业生态产业体系。采用农田内循环、种养循环、生物链循环、农业外循环模式,建设循环农业,以农产品为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降低物耗能耗;以生态农业为依托,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事科普等农业旅游产业。

2.3.3 发展生态农业,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体系。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为内容,发展安全农业。一是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强农业废弃物污染治理;四是着力推进清洁家园建设,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普及卫生厕所。

2.3.4 以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主体,构建“两型社会”新型能源体系。一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主要是加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二是加快农村沼气开发利用,主要是实施“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建设工程;三是积极开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风力提水试点工程等;四是推广节药型技术,主要是通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强选择性的农药,推进植保工程;五是节肥型技术,主要是通过实施沃土工程,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核心样板示范区;六是节粮型技术,主要是大力发展肉牛、奶牛等节粮型草食畜牧业;七是节能型技术,主要是农业机械节能、渔船节能和农村生活节能,建设风能示范点。

3 参考文献

[1] 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建设生态示范区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3] 陈仲伯,刘玉桥.湖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4] 韩东峰,孟庆岩,孙鹏飞,等.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现状及展望[J].生态经济,2008(4):33-35,39.

[5] 贾晓娟.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两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J].理论月刊,2008 (3):86-88.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