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稻两季高产栽培技术及配套建设路径探讨

2009-10-28朱建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高产栽培技术

朱建峰

摘要 以江苏大中农场六分场为例,介绍了麦稻两季15t/hm2高产栽培技术,并就配套建设路径作初步研究,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麦稻;高产;栽培技术;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S511;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78-01

2007年大中农场六分场分别种植麦稻393hm2和420 hm2,单产分别为7 140kg/hm2和7 935kg/hm2。麦稻两季单产15.075kg/hm2。根据这一成功实例,对麦稻两季15t/hm2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并介绍了配套建设路径的初步探索,以供麦稻种植户参考。

1 重视关键技术落实

1.1 大力推广高产稳产有效益的良种

大中农场目前种植的大多数麦稻品种都具备冲刺吨粮田的条件,尤其是大麦“苏啤3号”、小麦“大中01-03”和水稻“镇稻9424”、“淮稻9号”等,都是首选品种。

1.2 合理起点苗,优化茎蘖和穗粒结构

大麦以“苏啤3号”为例,基本苗255万根/hm2,越冬苗900~975万根/hm2,高峰苗1 425万根/hm2,穗数70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20~21粒,千粒重43g。小麦以“大中01-03”为例,基本苗270万根/hm2,越冬苗675万根/hm2,高峰苗975万根/hm2,穗数49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38粒,千粒重39g。水稻以“淮稻9号”为例,基本苗120~135万根/hm2,穗数300~31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05~110粒,千粒重27g。

1.3 抓好配套性措施

①三麦。一是始终坚持“精种、扩行、降苗、减肥” 的三麦高产栽培原则。二是抓好“三病二虫一草”的有效防治与控制(即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粘虫和硬草)。三是合理用肥即小麦全生育期施氮270kg/hm2,五氧化二磷105kg/hm2;基追比氮为5∶5,五氧化二磷为6∶4。啤酒大麦氮素总量酌减15~45kg/hm2。在防病治虫时,结合喷施高效丰产灵1~2次。四是高标准开好麦田井字沟,确保三沟配套,雨止田干。五是坚持早晚品种搭配,科学场头运作,保证最佳适期收种。②水稻。围绕全程机械化,探索和完善配套措施。一是坚持壮秧标准,单盘种量限在2.1kg/hm2以内,100%推广硬盘育秧并试行基质育秧。二是抓好病虫草的综合防治,实施秧田回纺布全程覆盖,有效遏制条枯病危害;对纹枯病和稻瘟病坚持普防原则;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侧重于压基数、治小治早,农药品种轮换治。根据杂草类型和草情,采用种植、栽培、耕作及化学措施,辅以少量人工拔除,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三是科学运筹肥料,水稻全生育期施氮285kg/hm2,五氧化二磷127.5kg/hm2。基追比氮为3∶7,五氧化二磷为5∶5。齐穗后根外喷施迦姆丰收1~2次。四是科学水浆管理,坚持半旱式育秧,大田坚持带水栽插、浅水活棵、薄水孕穗、湿润灌浆;坚持挖好搁田沟,筑好隔水埂,确保灌能进、排得快、搁得住。

2 重视优化结构

2.1 作物结构

大中农场有种植麦稻两季的传统,追求双季高产,必须兼顾双季适期收种。纯粹从吨粮角度考虑,100%种植小麦与水稻组合成功率最高。但大中农场分场有数百公顷耕地,机械力量的局限性决定了作物结构必须兼顾各种因素。因此,适度种植30%~35%啤酒大麦可调节茬口,协调机械与场地矛盾,兼顾夏秋两季丰收,不影响吨粮目标实现。

2.2 品种结构

因自然因素的影响,各品种在各年度的表现有所不同。为规避风险,分场宜种植大小麦和水稻各2~3个品种,防止出现“一品倒”现象,使年际间不致大起大落,同时对规避市场价格风险也有益处。

2.3 效益结构

高产不是目的,其落脚点是追求高效。而追求高效必须着眼于生产优质的产品,生产中要防止片面追求没有效益或没有市场的高产。考虑效益结构时,主要考虑产品品质、市场适销对路与周转速度。

2.4 粮种结构

重视种子产业是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放大种子增值效应与提高单产之间没有矛盾,产量高的品种也是社会期待和追求的,因此注意优化商品粮与种子粮结构,谋求高产与高效的统一。种子比重适宜范围大致为大麦30%~35%,小麦65%~70%,水稻30%~35%。

3 重视配套设施建设

3.1 农田配套设施

一是水系配套,有盐分不超0.1%的淡水源,且水源充裕;二是泵站灌溉能力满足水稻生产的需要,拥有动力450 W/hm2,退水条沟有1.5m以上深度,旱作田间三沟配套,水作田间沟系通畅,进排水口标准规范;三是总支斗渠规格高,千米长度农田支斗田梯度宜70cm左右;四是桥路涵闸,齐全配套,有便于管理的环田道路。

3.2 机械配套设施

机械设施功能齐全,状态良好,按全程机械化标准,配额达标,拥有动力3.64KW/hm2。机械配置立足科学、合理,既要防止量不足,又要避免过剩形成机械资源的浪费;既要防止功能不全,又要避免机型杂乱差。衡量标准是:在保证季节、适期作业、完成域内任务的前提下,满足麦稻全程机械化需要,保持车况完好,综合功能强,利用率高,服务质量优良。

3.3 粮食烘晒贮备配套设施

最低标准要有耕地67.5m2/hm2以上水泥晒场和防雨设施,有35%单季生产能力的仓贮条件,并有放、翻、堆、扬、输、灌、运配套的场头机械设备。小小晒场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举重若轻之功效,宏观管理者要将此列入议事日程。若建1座就能满足需要的烘干仓贮设施,则更方便。

4 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培养和造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员工队伍,达到“二会四有”目标,即会干活、会管理;有素养、有技能、有活力、有报酬。一是管理者队伍素质要高,有热情、懂业务、善管理、能吃苦,追求卓越。100hm2宜配备管理者22.5~30.0人。二是劳动力资源配套,100hm2可征用外雇工平时150人、高峰时300人左右。随着大中型农业企业劳动力来源的匮乏,充分发挥机械、化除和科技力量,最大限度减少活劳动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管理者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

5 参考文献

[1] 黄建亚.沿海农场麦稻两熟高效吨粮的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8(7):163-164,167.

[2] 苏建权,刘德根.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操作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09(3):199.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