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艺”俱精德优业宏

2009-10-26东方鹤

青春期健康 2009年8期
关键词:赋诗求真书画院

东方鹤

李燕生,字浩宇,法号灵觉,祖籍四川,生于燕京,蒙童居晋,故自制“蜀晋燕城人”一印。六岁随父习研书法、诗文,十二岁拜师学习篆刻,二十二岁被选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专业书法篆刻创作,三十二岁应邀东渡扶桑,在日本讲学二十春秋,五十二岁回国,现居北京。

李燕生先生博学多才,可谓琴诗书画无不精通。不仅通晓诗词歌赋,在古琴、小提琴演奏及长笛、笙箫吹奏技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借助深厚广博的艺术底蕴,其作品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达到无心无我的境界。许多中目政界要员、著名书画艺术家如东山魁夷、小泽征尔、范曾及焱多财政巨头的印章有很多均出自李燕生先生之手。2005年受北京联合大学之邀回国,任书画篆刻艺术研究所首席专家、名誉所长,并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型个展。致力投身于向全世界推广、传承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事业中。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一个人竟然对诗、书、画、印、长笛、洞箫、古琴、禅拳样样精通,先后赢得现当代文坛、书界贤达罗福颐、金禹民、沈从文、叶圣陶、张伯驹、夏承焘、徐邦达、康殷、张佛千等大家的赋诗、题词、撰文之赞誉,就连素以审美高、严著称的著名书画家范曾,也曾五次为其专著作序,称赞不已。单就其书画篆刻艺术,作品已在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及大陆等地举办了16次大展,有诸多作品为多国首脑、政要及著名博物馆、艺术馆收藏……而他却总以“艺无止境,我仍在学习之中”之态度待人、处事、治学,在其拥有日、中三个艺术馆、两个书画院、三大训练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开辟了三处教学点,以实现他重振中国传统书、画、印艺术雄风,为文明大国添彩之愿望。

求真、铸真,即付真情、求真谛、炼真功、铸真人。真人,即真正大写的人,熔铸真、善、美为身的人。也正因此,他淡泊名利,远离尘嚣,摈弃安逸,崇尚奋斗,乐于奉献。在台湾举行大展之后,一台湾从事特殊工作的人找到他,劝他到台湾定居,答应给他黄金若干,愿做官保证有理想的爵位。李燕生付之一笑:“从未想过,功名利禄与我无缘。”在日本,一美国人请他到美定居,说:“你已具备拿美国绿卡的条件,到那里可以有大发展。”李燕生说:“我只想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它没想、也不想。”

在书画篆刻艺术的道路上,付真情是根本,求真谛是关键,炼真功是手段,成真人是目的。在人生成功之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呢?

李燕生的“宁争千载,不争一时”就是为了求真、铸真。而只要矢志不渝求真、铸真,就能争得千载。也正是因为燕生始终如一求真、铸真,也才赢得了诸多先贤、圣达的肯定。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赋诗称赞,“我观燕生刻/倾慕殊无极/流派溯厥源/规制成有则/博采能会通/运刀见功力/深感贶名章/珠圆玉润式。”

台湾著名楹联家张佛干不顾九十五岁高龄,为燕生专著作序盛赞“燕生春秋方盛,而艺事已臻炉火纯青之境燕生多才多艺,解音律,能吹玉笛、弹古琴,蓄于中而发于外,可知其素养之美。”

文学家、书法家王静芝也赋诗称赞:“书画逸群真世英/复警虫篆奏刀精/才华难见能之美/赢得高名艺苑声。”

他回国之后,似乎才被媒体发现。境内外诸多书画报刊以大篇幅、大版面给予介绍,当代有关权威也纷纷撰长文称赞,拜访者、求教者、邀请者也络绎不绝。可谓鲜花铺路、好评如潮、赞不绝口。

可李燕生却平静如常、从艺如常、交往如常。他不孤傲、不自满、不搞任何特殊。三个艺术馆、两个书画院,未让他得意忘形,三个训练基地、三处教学点,未让他颐指气使:万千学生、无数“粉丝”,未让他飘飘然、腥腥然。他始终念念不忘的是他的恩师康殷先生,他曾两度专程回国探望病中的老师,并日夜侍候于病床前,亲自主持组织安排老师的后事,他始终念念不忘的是他的父母,两次为已故的父亲举办书法展览,并正在筹建父亲的艺术纪念馆,无论事务多么繁忙,他从不疏忽高龄母亲的晨昏起居,他用心为母亲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念念不忘国内书画艺术的健康发展,他要倾五十年的从书经验,与有志有识同仁一道,复兴中华民族传统优秀之书道书风。

“诸恶莫为,众善奉行”是他经常书写之内容,更是他做人之准则。他淡泊名利、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一家由他倾心倾智扶植、创建的书画院,请他出任院长。他婉言谢绝,只任义务顾问。诸多离退休的老干部,请他教授书画艺术,他欣然应允,谢辞任何报酬。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书画展组委会,请他篆刻六十方毛泽东诗词精句印,他迅即起动,在此项活动的新闻发布会上,即兴赋诗:“喜迎华诞六十春/沧海桑田无比伦/画苑书坛干载立/同心携手颂国魂。”

2009年4月18日9时9分

于清河正艺楼

(编辑赵萍)

猜你喜欢

赋诗求真书画院
又遇二月二
身边雷锋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初雪
张锦绣
阎生德
春秋时期女性赋诗、引诗析论
醉菊
山东新闻书画院成立20周年全国名家邀请展隆重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