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与使命同行

2009-10-26

青春期健康 2009年8期
关键词:军校军人青春

在人民军队建军82年的辉煌历程中,青年作为军队的主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书写了灿烂的青春篇章。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新时期,军校成为令无数立志从军的青年骄子神往的圣地。在这里,他们穿上戎装,放飞梦想,在这里,他们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在这里,他们练就一身钢筋铁骨,养成一腔浩然正气。他们终将离开军校、奔赴四方,但都怀抱着共同的理想、肩负着共同的使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一、戎装在身点燃青春梦想

“横枪跨马走天下,纵横沙场建功勋”是无数热血青年的梦想,军校正是众多天之骄子成就梦想的地方。进入军校,穿上戒装,梦想正式启航,军校学子从此迈步踏上了光荣的军旅人生路。

谈到梦想,陕西的咎少东,微黑透红的脸膛,神采飞扬的回忆道:“我小时候爱看连环画,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岳飞。每次看到岳飞带领大军杀的敌兵人仰马翻,我别提多佩服了。可以说我从小就是以岳飞为偶像的!”如同任何一个“追星族”提到自己的偶像一样,咎少东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和崇拜的神情。停顿片刻,敛起笑容,他接着说“印象最深的是,看到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那幅图画时,我好像感觉到自己背上也刺了这四个字。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梦想着当军人”

江苏的李凯扶了扶眼镜,若有所思的说:“我和少东不同,我不是一开始就立志当军人的。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犹豫了一阵子,我梦想中的大学是一个庄严的所在,我最终报考军校是因为向往军校中严格的纪律和风气。四年过来,我可以肯定自己当初选择军校没有错。”访谈过后,我在李凯的博客里看到了如下的诗句“军校是将铁块千锤百炼的大熔炉,他能燃尽我品格中的杂质,留下坚韧不摧的钢铁!从签订国防生协议书的那一刻起,我心里就充满了军人的豪情!”

四年前,他们怀着精忠报国的青春梦想,抱着壮志凌云的豪情走进了军校。如今军校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往昔的从军梦想,每个人言辞间都洋溢着无悔和自豪!自豪是因为他们深造的地方是神圣的军校,自豪是因为他们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二、正言正行调准青春航向

伴随着喜悦与憧憬,莘莘学子胸怀理想跨入了向往已久的军事院校。然而理想中的军校和现实中的军校反差很大。

跨入军校大门的学员,从入校之日起就面临着复磺的考验,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学习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入校后,三个月的强化训练,使学员得不到一丝喘息的机会。严格的训练造成学员巨大的体力消耗,繁多的工作和劳动使学员感到厌倦,拥挤的学习时间安排使学员感到紧张,不少学员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产生了困惑、茫然……

谈到初进军校的印象,北京延庆的赵久杰说:“我在家时,从小爸爸妈妈就疼我,对我的照顾简直是无微不至,衣服我从没自己洗过,连被子都没叠过。可是到了军校一切要自己料理,更恐怖的是纪律严厉的让人不敢想象!刚到军校我们感到非常无助,非常孤独,心里觉得特难受,特脆弱。”这番话着实出乎了我的意料,很难想象四年之前的他竟然还是个事事依赖父母的小男孩儿。而眼前的他分明是个军容严整、果断干练的男子汉。

胡春明,透着浙江人特有的灵动敏思的气质,练达的说:“一开始,我没办法让自己适应军校的生活。因为军校的纪律太严,禁令太多,我们几乎失去了全部的自由。刚进军校那段时间,自己确实说过不少抱怨的话。”其余的同学也都提到了相同的词句:个人支配的时间少,禁令过多,生活乏味,紧张压抑。

诚然,军校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训练,艰苦的生活,高体能、高智能的消耗等,是对每一个学员极大的挑战,对于刚刚离开亲人、穿上军装的他们来说尤其难以适应。但在种种严酷的考验面前,他们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办法,从困难和挫折中奋起。

谈到如何应对最初的不适应,赵久杰说:“在生活中,一方面老师战友都细心的帮助我,另一方面我自己从头学起,叠被、洗衣、缝扣子。记得读军校后的第一个寒假,我回到家就先把爸爸妈妈冬天的厚衣服都洗干净。看到我不仅能料理好自己,还知道照顾家里,妈妈高兴的差点流眼泪。”说到这里,他轻轻叹息了一声,继而幸福的笑了,“在训练中,虽然我的体能不是最棒的,但我是最认真最刻苦的一个,经常一个动作练几十遍,直到符合标准为止;在学习中,我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坚持每天都学到熄灯之前,我相信只要肯下苦功夫,自己一定能学懂学好!”

以积极的姿态调整自己,逐步适应军校严谨的生活。通过这种近乎苛刻的磨砺,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高中生向军校大学生、从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两个转变,锻炼形成了军人特有的良好身心素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三、学习成才践行青春承诺

军校和普通大学一样,都是育人成才的殿堂。不同之处在于,军校开设的专业课更多的关系到国防科技,关系到科技强国。为此,作为军校的大学生,肩负着更加光荣也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

谈到军校的学习,山东汉子陈圣彬不无感慨的说:“我是在部队里考入的军校。我基础差,知识不成体系,考进军校以后,学校根据各学员的条件开设了小班,专门有老师辅导,这样我很快补上了落下的基础知识,比如高数、政治、英语等等。有了基础再学习专业课时我就自信了,也学得更顺手了。”同学们纷纷表示,军校学习环境优越、教师队伍过硬,通过这四年在军校的努力学习,他们掌握了丰富的军事和技术知识,为日后走上国防利技岗位积累了坚实的知识储备!

“在军校,除了知识,我还学会了思考。“来自安徽的张冬对学习有独到的见解,”和来军校学习之前相比,现在我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改变。比如以前我总从对立的角度看士兵和领导的关系,我认为士兵埋头实干,最辛苦,而领导只是发号施令,很轻松。通过在军校学习指挥专业,我明白了作为带兵的人,其实他们更辛苦。而且教导员像兄长一样的关心爱护鼓励我们,也使我从情感上改变了对官兵关系的看法。我体会到一个出色领导是多么可敬,多么重要。我毕业以后也要以情带兵,身体力行的带领我的战士担当起军人的责任。”

在军校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夯实理论知识、拓展思维深度之外,这些青年学生强调更多的是他们学会了做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真诚正直的人!咎少东说:“我在冯健翔教授的实验室学习,冯教授教给我很多受益终生的东西,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冯教授对我们提了三点要求和希望——认认真真求知,扎扎实实做事,端端正正做人,这三句话我会永远记住。”

军校是个教育人、塑造人的熔炉,军事化管理有助于除去年轻人固有的自由散漫的习气,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处世态度,精诚团结、互帮互助的思想得以深深扎根在他们心中。四年的军校学习,经常性的政治教育,更加坚定了他们热爱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四、爱军精武铸造青春勋章

军人要保卫祖国,要在艰苦的环境下干出一番成就,好的身

体是必须的,因此军校分外重视身体锻炼。由于在军校还要有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所以一般都是见缝插针的进行军事训练。除了每天清早都要例行跑操外,还要在课余穿插很多体能训练课目,比如野外拉练、队列训练、军体拳训练、障碍训练……通过这些严格的军事训练,激发出了军校学生昂扬的斗志,练就了他们一身钢筋铁骨!

谈到军事训练,个子不高的赵伟,操着夹杂四川乡音的普通话,铿锵有力的说:“刚到军校时,每次跑完5公里我都觉得很累。在军校四年,通过每天进行体能训练和各种体育活动,我的素质提高很大!不仅练成了一副好筋骨,而且在气质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略显清瘦,祖籍江苏的李凯说:“军校组织的野外拉练是对体能极限的考验,而且按纪律要求,我们不可以带很多的干粮和饮水,好几次我觉得自己要虚脱,但还是打起精神挺住了。训练真的非常艰苦,有时候一天下来我躺在床上会忍不住想明天不去训练了,但是第二天我还是准时到队伍中集合,从来没请过假、没掉过队。”

其实军校学子和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他们的身体也会累,也会痛。但是他们却忍受着我们难以忍受的辛苦,日复一日的出操、训练。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毫无怨言的付出?每当他们迎着骄阳烈日站着军姿时:每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跑着五公里,汗水流过脊梁时;每当他们爬完壕沟走出战术场,从作训服上抖下几多尘土时,一个声音在他们心里高喊:“我是一个军人,军事训练是我的使命!”

五、真情率性谱写青春诗篇

军人把豪情与壮志,责任与无私都奉献给了他们热爱的军队,留给家人的只是那无以言表的内疚与愧欠。其实,如果一个男人能够对事业执着,那么同样他们也会对家庭与亲人执着。家里有事他们没有回到亲人身边支持陪伴,不是他们不想为家庭付出,而是无暇顾及。因为他们是军人,军人的使命重于泰山,他们为了大家而舍弃了小家。提到家人,赵久杰声调缓慢的说:“对我来说学习累、训练苦都不是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家里有事,我不能回去照顾。有一年冬天,家里有事需要我回去处理,但当时军校分配给我们队一项紧急任务……最终我选择留下来执行任务,没有回家。”老家在四川的冉玉君沉重的叹了口气,说:“我感触最深的是去年512地震发生以后,我没能第一时间回老家看望年迈的双亲,那是二老最需要我的时候,可我要坚守岗位,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想起这些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我对不起生我养我的父母……”他边说边低下头,十指交叉握紧了双手。

当男人为一份事业执着的时候,他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份关爱与支持,这样他才会更幸福更勇敢的走下去。军人和普通人一样,他们刚强,但是同样渴望温柔,他们服从,但是同样需要爱情。然而军校学员的生活被局限在了既定的直线加方块的范围内。不大的校园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活动空间,没有什么机会认识异性,因此他们不得不把对真爱的渴望埋藏在心里,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发奋学习、刻苦训练当中。

谈到“梦中情人”的话题,来自四川乐山的冯义杰非常干脆的回答:“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沉默了一会儿,他又如自言自语般低诉其实不是没想过,这是一个敏感话题,我们军校学生不愿轻易提它,我们最不愿听的就是男女对唱的‘哥哥妹妹的情歌,最不愿收到地方大学同学描述自己恋爱史的信。今年冬天我老家的女朋友跟我提出分手,理由是我人在军校,照顾不到她。我没有挽留,除了自己伤心,我还能做什么……

张冬腼腆的说:“我们在军校所处的环境单调,军人一般比地方上的人单纯,或者说呆板吧,我们不太懂得和时尚的女孩交往。我希望将来能找一位老师做我的伴侣,因为老师工作环境单纯,我想她们更容易理解我们的内心吧。”

对于军校青年来说,虽然爱情可望不可即,但是他们拥有最真挚的战友情l这些热血男儿曾经一起钻研技术,曾经一起摸爬滚打,曾经一起翻山越岭,曾经一起夜行百里,曾经一起谈天说地,曾经一起宣誓向雷锋学习。一个从未当过兵,从来没有与士兵一起生活过的人,无从理解战友之间坚不可摧的感情,无从理解诸如“一个车皮拉来的”“他是我同年兵”“他是我的兵”“他是我班长”“他是我老班长”之类随口而出的词句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在即将离开军校,奔赴国防岗位之际,咎少东说:“就一句话,我们这辈子都是兄弟!”在他们心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绝不仅是一首歌、一句口号,而是用生命铸成的兄弟情义、是用青春见证的兄弟情义。

六、奉献祖国肩负青春使命

选择就读军校、踏上军旅之路,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作为军人,就会毫不犹豫的奉献自己的一切。军人有着一颗燃烧的心,时刻准备若为祖国为人民牺牲。奉献,是军人精神的本质特征和道德风范的最高境界。

谈到毕业后的去向和对未来的打算,书生意气的李凯信心十足的说:“我打算考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考研是我的目标,是我一定要实现的目标!”停顿了一下,他放缓语速,继续说:“但是,军校对考研有不同于普通大学的规定,军校不允许学员自由考研,而是要先到基层锻炼两年,再根据表现决定是否予以批准。”他倔强的笑了笑:“虽然要多等两年,但我没怨言。服从命令,奉献自己是身为军人应该做到的。在未来这两年,我一定加倍努力工作,于公是为人民服务,实现军人的价值,于私是为自己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而且继续深造也是为了将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如果让我自己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我最希望去四川灾区工作!老家在乐山的冯义杰毫不犹豫的说,可惜四川那边没有我们专业的对口单位,我不可能被分配到四川。目前我还不知道组织会把我分配到哪里,总之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我一定要把自己在军校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中,这才对得起国家对我的培养。未来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实实在在的把青春献给国家和人民,能这样我就觉得今生无悔了。”

服务人民、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把军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铸就了军人特有的博大情怀和坚定志向,正是在报效祖国的不懈奋斗和刻苦磨砺中,军人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展示着别样的青春风采。

猜你喜欢

军校军人青春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冀军校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军人画军机(六)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