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利用档案资源 服务首都科学发展

2009-10-24本刊评论员

北京档案 2009年9期
关键词:全市工作者北京市

本刊评论员

金秋9月是收获的季节。值此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北京市档案局(馆)主办、62家市属单位和18个区县档案局(馆)共同参与的“北京市档案开发利用成果展”于9月8日至17日在北京皇城艺术馆成功举办,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展览以“保存城市记忆,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通过近5000幅(件)图片、编研成果、档案史料专题出版物,进一步昭示了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百姓、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世的基础性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全市档案系统这次联手举办档案开发利用成果展览,旨在让社会各界、广大市民近距离地了解档案工作、认识档案工作、参与档案工作,普及档案工作知识,增强社会档案意识,让档案馆事业和档案工作能够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社会,服务公众,造福于民,让各级档案部门珍藏的各类档案资源在服务首都科学发展,服务“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京市档案开发利用成果展”的成功举办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就使本次展览具有了里程碑的意义,对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而言,既是开发利用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又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都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档案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进一步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是做好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北京作为文化名城,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史料丰富。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30年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的馆(室)藏不断丰富和完善。据近年来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市档案资源从1987年的1312万卷,发展到2007年的4973万卷件。档案载体形式多样,不仅有传统的纸质文书档案,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录音、录像、缩微、电子、实体等类型档案。截至2007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室藏有照片档案近300万张,缩微平片和开窗卡片达54万张、卷片45万米,电子档案磁带5701盘、光盘8.3万张、磁盘1.3万张。为将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就需要我们档案工作者要做到摸清家底,了解馆藏,熟悉结构,为做好利用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全方位做好各项开发利用服务工作。要着重抓住两点:一要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开发利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向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去年我们围绕奥运会的筹办、举办开展档案接收和服务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今年我们围绕建国60周年又加强了档案开发利用。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充分发挥这一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形势,围绕首都工作大局,了解首都人民需求,把握北京市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提供服务。在这方面,我们既要重视传统服务方式,也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满足社会对档案资源的需求。

在为首都科学发展的各项服务工作中牢固树立首都意识。从某种意义讲,首都意识就是责任意识、精品意识,要找准位置,主动出击,争取全市各项档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让我们继续开拓创新,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服务民生,服务稳定,服务发展,推动档案事业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全市工作者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