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英文电影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009-10-23高新艳

电影文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英文电影听说能力教育技术

高新艳

[摘要]近年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高等学校开设多媒体英语视听说课,借助英文电影来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实践证明,英文电影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无论是作为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内容,都具有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从理论基础、教学策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几方面探讨了电影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方武及问题,指出该教学尝试前景广阔,值得不断地探索及优化。

[关键词]教育技术;多媒体;英文电影;听说能力

一、引言

在日常交际中,听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正常人在醒着的时候,7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至少42%的时间用于听(Cooper,1988)。教育部2007年正式下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研究资料显示: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外语课堂教学多样化。除此之外,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希望寻求一种方法,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积极地创造并融入英语交流环境从而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近年来英文电影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电影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浓缩,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英文电影的语言具有自发性、直观性、句式多变的特点,为英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以多媒体为手段的英文电影教学,融视、听说于一体,使传播知识和接受知识的通道加宽,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为学习者的语言活动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

二、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教师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媒体是学习者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的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语言输入(input)指语言学习者听到、读到的语言素材。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强调当学习者能够理解略微超出其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时,自然语言习得就会产生。“输入的语料”应是“可理解的”,有实际意义,生动有趣,并要有所关联的信息。学习者通过这种输入可以提高语言能力并获得理解语言的语境线索。另一方面,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中提出,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外来的输入受到诸如动机、自信度和焦虑等情感因素的调节。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大,自信心强,态度积极肯定,情绪稳定,那么他们对语言输入的刺激过滤作用就小,获得的输入就多。反之,过滤作用就大,获得的输入就少。基于这一假设,在课堂上,应使学生的情感过滤处于较低的状态,即要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程度。

然而,在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一直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发音不标准、语调不规范、语音知识匮乏。传统的听说课课时少,班级大,练习时间少,教学媒体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应淡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因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校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进行改革,使用了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借助教学短片及电影剪辑等视频辅助功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多媒体环境下的英文电影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形象自然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并在视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交谈、讨论、表演等,能够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英语综合素质。

三、英文电影在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教学素材的选择与使用

英文电影教学的素材应该是健康向上的、多维的,如反映友爱、正直、诚实、乐观、勇敢等人类情感的,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或反映学习方法和成功经历的等,而且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比较适合的影片如《简·爱》《勇敢的心》《音乐之声》《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传》等。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开始阶段应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电影:故事情节比较单一,按时间顺序展开,主要人物不是太多;主要角色的发音地道、清晰,语速不是太快;影片的背景、类型比较熟悉,不需要专门的文化背景知识;表演(体态语、动作)、音效本身对情节的发展有较强的暗示作用;较少俚、俗语、方言、术语和个性化用语;影片部分地方会话较少,给观众适度的休息和放松(Doye,1998)。一般说来,英文儿童片和动画片大多具有以上特点,如《小鬼当家》《狮子王》《白雪公主》等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首选。

2电影欣赏前和欣赏中预测法的运用

预测法可以训练大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学习者理解故事情节与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在放映前,教师提供影片的名字,要求学生根据名字推测电影的内容;当主要人物出场时,只播放其中一个情景,让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当故事发展到高潮时,让学生预测故事的结局。如在影片《百万英镑》里,当身无分文的亨利·亚当斯因饥饿不堪想拾起路边别人丢弃的水果时,富豪两兄弟叫住了他,并邀请他到家里。这个情景就可以让学生推断以下发生的事情。

3 电影欣赏中听说技能训练的形式

电影欣赏中听说技能训练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片段模仿”(imitating movie clips)、“角色扮演”(role play)、“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看默片”(sound off)、“看一写”(watch—write)、“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配音”(dubbing)等。“头脑风暴”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看默片”适合中级水平的学生,“看一写”则适用于初、中级水平的学生。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来说,全面训练和检验的方法也有很多。这个层次的训练应以学生为中心(1eaner—centered),课堂活动包括小组讨论等难度较大的项目。例如电影《罗马假日》(Rome Holiday)中安尼公主与记者乔之间的对白台词比较浅显易懂。教师可以让学生跟读一模仿配音一角色扮演。跟读可以学到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模仿配音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常用的英美词汇、习语和日常表达;角色扮演可以营造真实的语言使用的环境,让学生学以致用,让英语“活”起来。

4电影欣赏后的回味巩固

观赏电影后让学生复述电影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

口头概述、总结观后感、辩论或进行影评等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概括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营造使用英语的浓厚气氛。比如,在观看《Waterloo Bridge》时,很多学生对故事的悲剧结尾感到很遗憾。笔者曾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活动,请他们来做导演,给故事另编一个结尾,学生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他们有的设计女主角没有被车撞死,而是被男主角送往医院救治,并脱离生命危险,然后他们隐姓埋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的说女主角车祸后被人救起,在一个偏远的小镇平淡地生活,偶尔想起从前她与Robert(男主角)的幸福时光时,她会发自内心幸福地微笑。他们所编的结尾想象丰富而合理,此项活动使学生练习英语听说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英文电影教学中的问题及弥补方法

多媒体环境下的英文电影教学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时间不充足。当前各高校分配给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相当有限,而且大部分课时是用于阅读课,用于专门训练听说的课时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影课的普遍开设。其次,电影语言难,内容涉及范围广,过于耗费精力。电影语言是十分接近生活的、自然的语言,语速快,口语表达方式丰富。教师在准备英文电影时,不仅要看片,还要查找有关文字资料,设计课堂讨论题及练习。因此,有时准备一部电影教师要看数遍,工作量可想而知。最后,教师观念陈旧,缺乏探索精神和开拓意识。有些教师一味地放电影,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信息,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采用以下解决方式。首先,正确处理观看与学习时间矛盾的问题。欣赏整部影片尽可能地放在课外时间;课内可以采取电影片断剪辑讲解、欣赏结合的办法。其次,教师要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和迎难而上的精神,不断地扩充知识和完善自我才能,另外,配套的英文电影欣赏教材,对于课堂教学的规范将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最后,加强英语教师的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教师授课方式要多样化,从简至繁、逐步深入,精心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观赏影片的兴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环境下利用英文电影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电影语言内容丰富、地道、通俗,弥补了一些课本、语言教学片刻意为教学编排的语言材料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说积极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世界里的风俗民情和人生百态,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起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师必须意识到,学习英语并不能仅仅依赖于电影本身的所传递的信息,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并及时弥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听说教学才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猜你喜欢

英文电影听说能力教育技术
浅析英文电影在传播英美文化上的作用
英文电影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