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两部爱情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的命运

2009-10-23吴爱华

电影文学 2009年12期

吴爱华

[摘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廊桥遗梦》这两本书讲述的都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女主人公追求真爱、为爱而进行的反叛、挣扎最终又失去所爱的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我们除了要感叹她们勇于追求真爱的精神外,还要从她们的失败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二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廊桥遗梦;爱情命运;爱的追求;爱的迷惘

一、两部作品的内容简介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一个少女暗恋上了一个作家,而她把对他的爱深藏于心底,多年之后,她又回到他的居住地,默默地守候着他,而他却全然不知她的存在,而她意外地有了他的孩子。为了让他们的孩子能过上上等人的生活,她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在孩子被流感夺去生命之后,她也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临死前才把她苦难的一生以信的方式告知了她深爱着的那个人,而作家虽然在脑海里苦苦搜索,也不能确定那模糊的身影。这是一个读来让人肝肠寸断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爱的如此默默无闻,爱的如此心力交瘁。高尔基曾感慨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然而,感人的爱情故事又何止这一个,这就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于1992年出版的小说《廊桥遗梦》。

小说《廊桥遗梦》曾被搬上银幕,叙述了在美国麦迪逊县一座古老的廊桥旁,一位风韵犹存的已婚农妇邂逅了一位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善解人意,热情大方,而摄影师成熟睿智,风流倜傥。两颗孤独的心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碰撞到了一起,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在四天的缱绻情爱过后,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和孩子们赶集回来了,她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是为了家庭的责任留在亲人身边还是放弃所有,去追求真爱?影片中弗朗西斯卡把手放到车门上的一刹那,雨帘中看着渐行渐远的罗伯特的车,她留下了眼泪,观众也不觉潸然泪下。

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少女为爱而误入歧途,遗恨终身;一个是固守婚姻的围城,而将真爱埋藏于心底。一个爱的有如飞蛾扑火,一去不回头;一个为了四天的真爱而思念一生。两个女主人公都在反叛的思想中期待过爱情,都在挣扎中享受了美好的爱情,可最后,都没有真真切切地拥有她们所追求的东西,只有溃败的无奈。也许,命运就是这样不完美的,当你在追求完美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可是,人们追求的脚步是永远不会停下来的,因为过程是美好的,就因为这美妙的过程,才让这两位女主人公,一位倾其一生,至死不渝,另一位也在思念中孤独到老。

二、两位女主人公对爱的追求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廊桥遗梦》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迷恋男主人公。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从13岁开始就遇到并暗恋上R作家,每天从黄铜窥视孔里窥视他的一举一动,认得他系的每条领带,穿的每一件衣服。甚至还吻过他手摸过的门把手,甚至还拣了一个他扔掉的烟头。就连陌生女人自己也这样描述她对作家的感情:“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盲目地、忘我地爱过你。”“人间万物所以存在,只是因为都和你有关系,我生活中的一切只有和你相连才有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被女主人公深爱着的作家已经成为她生命的全部,这种爱是伟大的,义无反顾的,也是盲目的,绝望的,无可就要的。此时,她爱的对象也已经成为完美的化身,成为一个符号,寄托了她对爱情所有的幻想,是不真实的,而她还要继续做梦,在自己编织的爱情谎言中一错再错。

正如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说:“爱情这个简单字眼,对男女实际上表示两种不同意思。女人对爱情的理解是十分清楚的:这不仅是奉献,而且是整个身心的奉献,毫无保留地、不顾一切地。她的爱所具有的这种无条件性使爱成为信仰,她惟一拥有的信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女性。虽然有富有的王公伯爵向她求婚,而她却坚决地予以拒绝,因为为了作家,她要使自己任何时间都是自由的。在爱的过程中有欢乐也有痛苦,而女主人公的痛苦却远远多于那短暂的幸福时光。然而,这却是她自己的选择,从她爱上他那天起,就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摄影师罗伯特。但是,与前者不同的是,弗朗西斯卡是已婚女性,并且是一对孩子的母亲。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人公相比,她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要考虑。而她们的爱情也是来的如此轰轰烈烈,如此感人肺腑。

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她有着浪漫热情的天性,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她嫁给了美国退伍军人理查德,并随他来到美国衣阿华州的乡村,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这里不是她从小向往的地方,“长期遵循乡村文化的克制、含蓄、不苟言笑的行为准则的弗朗西斯卡”∞过着一种没有情爱、没有激情的安逸生活。夫妻间缺乏沟通和浪漫的情调。然而,这种怅然失落的情绪很快就被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罗伯特打破了。他成熟稳重,浑身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雄性的魅力。“那眼睛、那脸庞、那银发,还有他身体转动自如的方式,那是古老的、令人心荡神移、摄人魂魄的方式。”罗伯特的出现立刻唤醒了已沉睡多年的少女的心,那个深藏于体内的另一个躁动不安的自己。她描写他的激情是如此的惊心激烈,而又掌握得极有分寸,并且有着动物般优美的姿态。而罗伯特对弗朗西斯卡也有着深刻的好感,从他迷路后得到她热心的帮助,再到她主动帮他做导游,他深深地感激着她的热情。

弗朗西斯卡也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人公那样迷恋上了对方,她在遗书中这样赞美罗伯特:“天底下这样的男人只有他一个……在四天之内,他给了我一生,给了我整个宇宙,把我分散的部件合成了整体。……罗伯特·金凯交给了我生为女儿身是怎么回事。”由此可见,弗朗西斯卡对罗伯特的爱是发自肺腑的,他们之间的爱也是值得她珍藏一生的回忆。他们之间的爱由最初的两情相悦,到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最后升华到一种至爱的境界。他们所追求的不正是世间的男男女女所追求的吗?

无论是“陌生女人”还是弗朗西斯卡,从她们身上,我们了解了女性对爱情的向往、对幸福的憧憬是人之常情,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她们敢爱敢为的勇敢姿态,告诉了世人,女人是为爱而生的,她们追求真爱是正确的,无可厚非的,任何指责和责难都是对爱的亵渎。

三、爱的迷惘

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享受爱情滋润的甜美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如何与相爱的人长相厮守。然而,两位女性都在经历了反叛、挣扎后败下阵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人公,她的反叛是对家人的、世俗的,也是对自身的反叛。她从13岁开始,就自己她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一个陌生人的身上;她脆弱、敏感,生怕别人知道自己这个“天大”的秘密。离开维也

纳多年,重回故里,实际是去找R先生,却仍然瞒着家人不愿讲出自己的真正意图。然而,她一直暗恋的那个人却一次次地让她失望,他对作为邻居的她没有印象,他对站在巷口等他的那个女孩没有印象,他对在夜总会认识的那个妩媚的女子没有印象,他更不会想到她们其实都是一个人。而她又是多么希望她深爱着的那个男人能够把她认出来,她一次次的失望,但她知道这个人具有两面性“你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是个热情洋溢、逍遥自在、沉湎于玩乐和寻花问柳的年轻人;同时你在事业上又是一个十分严肃、责任心强、学识渊博、修养有素的人。”“”具有这种双重性格的男人,如何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女主人公一人身上呢?她不敢奢求,她踯躅不前,生怕自己越朝他走去,越使他逃离。

她爱的好辛苦。如果说只坐在门后偷偷地看并不会给女主人公造成太大的伤害,而孩子的降临则更把她推向了毁灭的深渊,无法自拔。孩子降生在贫民区的医院里,女主人公在那里受尽了屈辱。正由于她吃尽了苦头,她才发誓决不让她的孩子穿着不干净的衣服,过着下等人的生活。她宁可出卖肉体,也没有去向自己的亲人求救。然而,更大的不幸是寄托了她全部希望的孩子夭折了,因此,她没有了再活下去的理由,只有选择死亡。而这个悲剧的发生难道只是R作家一人的责任吗?难道不是她自己选择的错误吗?当我们为她流下伤心眼泪的同时,是否也意识到,如果一个女人为了爱可以做出牺牲,而这样的牺牲是不是太大了?如果当一种爱变得痴迷,变成他人的负担,给亲人和朋友带来伤害,我们还能认为这是伟大的爱吗?也许,茨威格的出发点,也不单单只是呈现给人们这样一个哀婉的爱情故事,因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悲剧的目的不是它自身,也不是观众如痴如醉的接受状态,而应该是传达一种智慧,表现一种教益,教会观众怎样认可并进而践行节制的生活。

《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她也是为了爱而反叛,为了爱而挣扎,但最后还是无奈地败下阵来。但她的反叛和挣扎均来自内心,她虽败犹胜,因为她与陌生女人不同的是,她是为了家庭而自愿放弃心中所爱的。与陌生女人的另一个不同是,弗朗西斯卡的恋爱对象罗伯特也像她那样真真正正地爱着自己,她的爱得到了回应,她们的爱是双方的。可以从罗伯特的真情告白中了解这一点“我们对彼此的感觉,你认为会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不再是分开的两个人。别人追求一生也找不到这种爱。有些人还认为它根本不存在。”更让人感动的是,当弗朗西斯卡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跟罗伯特私奔时,眼神温柔而忧郁的他说到:“我只会说这一次,以前我从没说过。因为这么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这句话时,横亘在两人中间所有的障碍似乎都消逝了。也许,能够打动千千万万读者和观众的地方莫不就是这两句发自肺腑的情话吧。而相比之下,陌生女人的爱却更像是一场单相思。

弗朗西斯卡反叛的是中规中矩没有一丝浪漫气息的20年的乡村生活,罗伯特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她尽情地享受这可以让她回味一生的短暂欢娱。她盘起了秀发,穿上了新买的连衣裙,在温柔的烛光中和曼妙的音乐中与罗伯特翩翩起舞,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可是,当这段好日子接近尾声时,她不得不面对现实。当罗伯特委婉要求带她一起浪迹天涯时,她想到了自己的丈夫,她觉得他一生都没害过人,不该如此对待他;并且,他的家族拥有这农场已百多年了,他不知道在别的地方如何生活。不管他们离开这房子有多远,她都会想起这里。每当想起,她都会因为自责而痛恨自己,即使当时认为很值得的事情也变得不那么确定了。她的考虑的确是一个成熟的女人所应该考虑的事情。如果她要跟他一起走,可能爱情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有谁能预见其中的美丽呢?这就是弗朗西斯卡最后的选择,她考虑到了她的家人,考虑到了社会责任。而单单却苦了真心爱她的罗伯特,然而,世间的事又怎么会按照我们的意志而存在呢?有所失也有所得。正如伟大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的:“人是充满激情、头脑发达的,而且颇有些疯狂。由于疯狂,人使自己和他人都承受了无尽的灾难。然而,尽管生命的冲动是危险的,为了使存在不丧失其原来的意义,这种生命的冲动必须予以保存。在冲动和克制之间,一种能使人生活得更幸福的伦理观必须找到一个中点。正是由于人内在本质中的这种冲突产生了对伦理的需要。”而弗朗西斯卡就正好找到了这个中点,维持了她头脑中和社会认同的伦理观。

无论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人公,还是《廊桥遗梦》的女主人公,她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都是值得肯定的,她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是值得人们同情和鼓励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她们的爱情都陷入了迷惘。这两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除了给我们以感动和伤心外,更多的是痛定思痛的思考。我们不要学习陌生女人那极端而残忍的爱的方式,相反,要学习弗朗西斯卡最终所做出的成熟的决定。也许,这也是作者想让读者能够领略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