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上城墙,又上城墙

2009-10-23

电影文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城墙

秦 兰

[摘要]《小城之春》是费穆的真正艺术绝唱,它不仅是一部精致的心理电影,层层深入人物苦闷、矛盾的心灵,揭示微妙心理历程,更是一部蕴涵象征意义的影片。片中城墙是最重要的物象,也是人物心灵的放飞地。也许正是因为《小城之春》聚焦于人类的道德、人文精神和现世关怀,才使《小城之春》成为人们记忆深处一只永远在风中飘飞的风筝,才使影片被香港影评界誉为“有史以来的中国最佳电影”。

[关键词]城墙;苦闷;苦斗;告别“灰色情绪”

《小城之春》叙述的是1946年春天的故事。戴礼言一家,夫、妻、妹、仆在小城中过着宁静的生活,客人章志忱来到这个家里,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麻烦。客人是礼言的同学、朋友,也是礼言妻子的旧情人,志忱、玉纹不期而遇,断情再续,碍于传统礼教,最终只能“发乎情,止于礼”。礼言心脏病发作,使妻子和朋友更认定了各自的本分,该守的守,该走的走。客人走后,故事也就结束了。

影片所展示的与其说是一个故事,还不如说是一种心境,甚至是一种象征:一种郁闷和极欲摆脱郁闷的过程,一种挥之不去的灰暗情绪和极力走出灰暗影子的一段“心路”;它象征着特定时期中国文人的现实困境。

纵观全片的城墙,无疑是电影中最重要的物象。它是片中一个重要“角色”,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生命,并蕴涵着深刻寓意。

城墙是人物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处所。片中有多次“城头戏”,每次城头戏都对情节是一次推动,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城墙上都会出现新的线索,人物的心理在城头上也会不断展现新的层面。

电影中,有一段物质的城墙,更有一段心理的城墙,以及在城墙上放飞的心境。

一、独上城墙,暂避“苦闷”

片中的那段青砖城墙逶迤起伏,斑驳陆离,杂草丛生,不时有野草嫩枝迎风起舞,摇曳生姿,装点春意,但还是掩饰不住它的荒凉气象。可以看出那是一个饱经炮火摧残的古城,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留下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硝烟已尽,伤痛未愈,那段城墙就是一个无言的证明和沉重的提示。

小城的人生空间、生活氛围,以及小城人的心理背景,全由这段城墙烘托和表现。

城墙是一种坚固、隔离的象征,也是“苦闷的象征”。旧生活已结束,新生活又不知在哪找寻?面对满目疮痍,断壁颓垣的悲凉景象,心中无限惆怅……切割不断过去,又走不进理想的未来,只有压抑的情绪萦绕其间,就像玉纹的介绍:“我没有勇气死,他好像没有勇气活了”“一天又一天的过过来,再一天又一天的过下去。”郁闷地活着成了惟一的选择。戴秀也向志忱这样介绍:“沿着城圈走,就有走不完的路,往城外一看,你眼睛使劲往远处看,就知道天地不是那么小……呆着我们这个小城里,尤其是像我们那样的家庭,真会把人给憋死的。”

尽管苦闷,但站在城墙上心灵却能获得暂时的平静。“住在一个小城里边,每天过着没有变化的日子,早晨买完了菜,总喜欢到城墙上走一趟。这在我已经成了习惯,人在城头上走着,就好像离开了这个世界,眼睛不看着什么,心里也不想着什么,要不是手里拿着菜篮子跟我先生生病吃的药,也许就整天不回家了。”城墙对于玉纹而言,就是一个清净避烦地、一处苦闷释放地。离开家到生活边界行走,来到一片广阔自由的天地,这是她一天中最高兴的事,只有在这一时刻才属于她,这是苦闷的心在渴望放飞。正像戴秀说的,“大嫂每天早上买菜都要到城头上来走一走,也许那样能使她心里头松快一点。”战争带走了昔日的繁华、美好的希望与爱情,留下的是残垣断墙和病魔缠身的丈夫。欢乐远逝,热情难寻。只有登临城墙的时候,缠绕在心间的那份悲凉、凄绝和迷惘之情,才会暂时得到缓解,积压在心间的那份郁闷也随风而散,飘落城外,洒向平地、山川、树林…”

影片多用仰镜拍摄玉纹站立城墙。广阔的天空变成了电影中空茫的布景(天空中万里无云、一片空白),与她空茫的心境恰成一体。城头上,玉纹眺望着远景,想象着无边的生活,以抚慰压抑得几乎要干枯的心灵;呼吸城外吹来的风,静静地疗救接近麻木的精神痛苦。所以,城墙对于城里人(尤其是玉纹),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城墙是玉纹心理苦闷的物化象征。

二、又上城墙,“情”“理”苦斗

如果没有志忱的到来,戴家的生活也许不会有任何变化,玉纹、礼言的日子会风平浪静;自从志忱来了之后,戴家的日子就像吹皱的一池春水,泛起了层层浪花。

有朋自远方来。志忱来的第一个晚上,妹妹用唱歌表示欢迎。四人同处一室,欲望与苦情,呈现出一种想爱而不能爱,想走又走不了的精神困境和咫尺天涯般的情感窘境。礼言与志忱,玉纹跟戴秀形成了鲜明对比和极大反差。从此,玉纹与志忱双双陷入了选择境地。

首先,是志忱对玉纹和戴秀的选择,具有隐晦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在礼言、玉纹之间,他是“多余者”。昔日恋人已成为好友之妻,一边是爱情,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相爱,一边是同情;叫他怎样选择,又何忍选择?!在玉纹、戴秀之间,他是“情未了”。旧情人终身已定,新对象尚未长成,虽然戴秀充满朝气与活力,对志忱一直抱着好感,在礼言心中戴秀和志忱更是一对理想伴侣,但面对玉纹和戴秀,志忱既不忍割舍过去、违背旧情,又不能接受戴秀、创造未来,志忱陷入了“情”在中间的状态(旧情难了、新爱难生)、苦无出路的困境。志忱情感的两难选择,隐喻地传达着知识分子的时代迷茫和百结愁肠,象征着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比对。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左右不是”成了那时知识分子的选择困境。

其次,是玉纹对礼言和志忱的选择,也使她陷入了两难境地。丈夫跟情人共处废圄,一同出现,新旧情感交织一团,痛苦不断挣扎;身处丈夫、情人之间,心在情感、礼教之中,内心不停较量。礼言是主,志忱是客;礼言是病夫,志忱是医生;礼言煎熬中药苦苦度日,志忱靠西医救死扶伤;礼言病痛缠身、自怨自艾,志忱生机勃勃、健康潇洒;礼言是她的丈夫,志忱是她的情人……所有这些对比,都会让人产生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文化寓意和冲突的联想。玉纹“情欲”“理智”的两难,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价值的冲突与抉择,是中国文化的两难象征,因此,玉纹的难取难舍就有了普遍性的象征意义。

情感的失落,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悲哀,发乎情止乎礼的苦斗,都会化为内心的波澜尽显在同登城墙之时……

城墙的意义不仅在于区分城里与城外的界限、在于连接此世界与彼世界的边缘地带;同时,这里还是玉纹心理冲突的最后边界,是她自我选择的最后临界点。

在戏里,情感、理智的交织固然有所表现,但更多的表现则还是在无言的城墙上的无言的徘徊。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这里被凸显出来,对于生命尊严的认同和人性的纯真蒸发了所有;灵魂的自我剖析也通过人物内心丰富的思考和艰难的取舍表达了中国人所特有的理智大于情感的细腻情愫。所以说,城墙是玉纹、志忱心理的边界、是他们精神冲突的临界处所;同时,城墙也是他们心理苦

斗的物化象征。

三、又上城墙,告别“灰暗”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郊野、城垣、花丛、家宅等环境空镜,其后是穿着深色旗袍的女主角玉纹在城墙上徘徊;紧接着的是一个溶镜,出现两男、一个少女提着行李走路的背影;再溶镜,回到城墙上的玉纹(向相反的方向走去)……影片开头的这个镜头场面正是结尾时出现的镜头场面。向城外走去的背影是妹妹戴秀和仆人老黄送客人志忱离去,而玉纹则扶着丈夫礼言在城墙上远远地目送。——这样的开头与结局显然有着象征意义。女主角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但心境却有了极大的改观。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美好、理想世界。经历了心海波澜的人们是不可能不做任何理性思考的。

心永远是无常的,未来总是不确定的。告别了苦闷、苦斗心理历程,人的心灵驿站又将驶向何方?志忱走向哪里,我们不得而知;玉纹、礼言将怎样生活,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正如迈兹说的:“我们处于什么方向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正朝什么方向移动。”

也许真的会像玉纹说的那样“过去的事早已忘掉,我这辈子早已不想什么……”心灵在碰撞之后懂得了净化自己、提升自我,让自身在喧嚣和烟尘边缘看到生命的模样和希望,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正在追求什么。志忱的来、去,只是一段人生的小插曲;一旦从感情的漩涡中挣脱出来回归到原位,人物的内心会变得安宁与自在。激情之后归于平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炼。

也许在等待,也许在追寻。因为影片是一首心灵的成长诗,它在人性的共融中探求心灵、灵魂的历程。人在渴望,所以,片中人物注定要在无尽的“等待”和“追寻”中度过漫漫一生。戴秀在等待,希望章大哥明年暑假再来;玉纹在等待,等待苦闷结束,新的希望开始;礼言在等待,等待成全。志忱在寻觅,一番情、理挣扎,清醒之后,稍作停留,又踏上另一段旅程。

也许回归从前,只是又多了一份爱(依然有责任),添了一份情。希望在云端出现,晚霞满天,玉纹和礼言携手登城,两人极目远眺,似乎婚姻得到挽救……

也许有满足,更多的是付出与奉献。《小城之春》仿佛在告诉人们,生活中谁都有权利取舍选择,播种善意、挥洒真诚,幸福就会在你身边。也许世上最大的快乐就是心灵的满足和灵魂的自主,生命的质量是靠不断的付出、奉献和永恒的珍惜、呵护来构建。

影片的结尾:“不愿叫喊,不愿硬指出路。”传达了当时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以及何去何从的问题。

城墙是费穆为当时古老中国及传统文化精心构筑的一个物化象征体,如同屈原的香草美人总是寄意家国之间。倾颓的“城墙”是费穆对中国旧式文人在新旧文化交锋中的落寞、矛盾心态的一个譬喻,是他对旧文化失望与幻灭以及彷徨心态的委婉寄寓。无论是礼言自杀、玉纹矛盾,还是志忱离去,这种人生困境的挣扎与抉择从深层次无疑更是表现在对于民族文化出路的无从把握上。

玉纹的丈夫住在城里,她旧日的情人则从城外走进城里;在城墙上——她与志忱回顾往事,确定自己的理智界限、人生坐标;最后的解决,仍在城墙上——目送往日的情人出城离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城之春》不只是一个精美的爱情故事,更像是一个文化寓言、一个象征,表达了告别“古老中国的灰色情绪”的一个深切愿望,不管怎样,城墙已是所有人物告别灰暗心理的物化象征。

文化是要交流、碰撞、渗透、相融、取舍、积淀、发展和传承的。文化的传承必须以道德和人文精神为其核心。也许正是因为《小城之春》聚焦于人类的道德、人文精神和现世关怀,才使《小城之春》成为人们记忆深处一只永远在风中飘飞的风筝,才使影片被香港影评界誉为“有史以来中国最佳电影”。

猜你喜欢

城墙
城墙边做游戏
长安城墙
神奇建筑开封城墙
周六福520爱跑节1000人登陆西安城墙 热力开跑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对于西安城墙内儿童活动空间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