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武侠电影中的中国民族音乐

2009-10-23高英欣

电影文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

高英欣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电影的结合,深化了对人物的刻画,营造了具有审美情趣的武侠场面,符合当代大众文化与复兴民族传统的审美潮流。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使用,在从《英雄》到《十面埋伏》等武侠电影作品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关键词]电影配乐;民族音乐;武侠电影音乐

音乐上的民族风格历来是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电影音乐是整个音乐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在各种新风格、新体裁的电影音乐不断涌现的今天,中国电影人将二胡、鼓、唢呐、琵琶、古筝……这些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出现的民族乐器广泛地运用到电影音乐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古典情韵风味浓厚的电影作品配乐中,中国民族音乐在以音乐特征刻画人物、营造场面的审美情境方面,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一、《英雄》

在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之中,中西结合的民族音乐运用方式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音乐烘托打斗气氛,刻画人物的作用更加明显。《英雄》讲述的是纯粹的刺客故事,洋溢着对统一天下的秦皇霸业的赞美。因此在主题曲《天下》中,大提琴奏出的音调摆脱了对中国乐器的模仿,而在古老东方风味、意境和表现上,做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一种空旷、苍凉、精神孤寂、大家大我的境界,表现得更为突出,准确地体现了电影的最终意图。由于《英雄》情节与故事背景的要求,历史的凝重与恢宏,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等,都成为音乐表现的焦点。因此,在《英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西洋交响乐团的巨大表现力。配乐《闯秦宫》映衬着刺秦的场面,黑色作为秦始皇的基调,纯黑的秦宫建筑,纯黑的士兵铠甲,黑衣的刺客无名,秦皇、士兵、无名三种力量在黑色为主调的宫殿上对峙,强大的力量萦绕在他们周围,整个场面沉重而肃穆。音乐的旋律配合场景,用铜管乐器吹奏出如同战斗号角的声音,高亢、威严、暗藏杀机,背景伴以全部弦乐的节奏铺垫,气势宏大而壮观,同时配以人声呐喊式的衬音、大鼓的有力节奏、钟磬的铿锵之音、电子乐的袅袅缥缈之声,各种音乐元素有条不紊地协调发展,形成了令人震撼的交响,烘托出离弦之箭的紧绷感、撼人心魄的压迫感和包举宇内的宏大感。

《英雄》还广泛吸纳了更为丰富的音乐元素,以适应审美情境构建以及人物刻画的需要。配乐《风》应合的场景是黑色的秦军如风烟卷过,铁蹄践踏,乱箭齐发,射杀赵国城内书馆里无辜的掌子,这些学子实质上是“精神上已经彻底臣服于秦王,不做任何反抗的无名的肉身”。一面是秦军的势不可挡,一面是书生的手无寸铁,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将日本鼓结合中国打法并加入中国,在“风、风”的人声唱和下,以厚重低沉的音调渲染了残酷的屠杀气氛,也在精神层面上宣告了侠士们刺秦的彻底失败。配乐《飘·胡杨林》伴随的场景很具有审美情致,金黄的胡杨林里,两位手持利剑,狠命斗杀,剑光如水,划出道道银线,剑气激荡,黄叶漫天翩飞,林间的斑驳阳光落在飞快掠动的身影上,舞出美丽的光影。这时的乐曲运用了日本童鼓、帕尔曼小提琴和女高音独唱的结合,节奏激越的厚重鼓声,带有异国风情的琴声,悠扬辽远的女声,音乐表现了婉转低回的悲吟,渲染了飞雪、如月作为侠客对责任与爱情的坚持与无奈、抉择与痛苦,关注了侠者的丰富内心世界。配乐《棋馆古琴》所配合亦是侠者的打斗场面:大雨滂沱的棋馆,雨水冲刷的黑白大棋,形容枯槁的鼓琴盲叟,古雅悠远的琴声伴随着两位侠者的决斗。白衣清逸、手持银枪的长空,黑衣肃杀、把握玄剑的无名,如同两颗对弈的棋子在棋馆空旷的庭院中对峙。二人默默任凭武器为大雨冲刷,蓄势全身,等待一刹那的战机。一滴雨水在两人之间绽开,长空一枪,无名横挡,二人随着琴声的高低婉转,奋力格斗。乐曲将帕尔曼小提琴与中国古琴结合,以东西方不同的浪漫交融,获得了传说中的“秦弦子”那如同马头琴、二胡、弦子结合的美妙音色。古淡顿挫的弦音展现了高手过招同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神韵,达到了音乐与场面的完美结合。

二、《卧虎藏龙》

由谭盾配乐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电影节最佳音乐奖,这是对中国电影音乐中传统特色的肯定,可称为电影音乐中民族性元素运用的新节点。《卧虎藏龙》的音乐在渲染气氛的功能上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同时增加了精彩纷呈的武侠打斗场面的观赏性。

在《卧虎藏龙》中,大部分音乐旋律单纯、朴素、统一,和声简单明了,配器清淡。承担主要旋律演奏并多次出现的乐器是大提琴。然而,在影片中,我们听不到大提琴带来的西洋风味,而听到了一种酷似北方大草原马头琴和二胡,带有滑音的苍凉而悠长浓郁的东方色彩的音调,加上著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精彩演绎,使我们在熟悉的大提琴音色里,感受到一股不同于西方的具有民族色彩的清新之气。除了大提琴以外,《卧虎藏龙》也选用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进行补充,使蹩部影片的配乐统一而富有变化。配乐《丝绸之路》中云南民族乐器葫芦丝的使用,描绘出异邦沙漠的幻象:月光笼罩下的大漠黄沙,显出银色的光辉,寂静、苍茫的丝绸之路幽远而又荒凉,使人顿生怆然之感。配乐《南行》使用了民族乐器竹笛,悠扬的笛声描画出天高云淡的清新景象,其旋律优雅、婉转,描绘出江南清新、秀丽的风情,涤尽旅人心尘。配乐《穿越竹林》则配合激斗的场面渲染气氛:广袤的青翠竹林顶端,伴着霎时掠过的清风,儒雅清俊的李慕白频挥古剑青冥,轻巧秀丽的玉娇龙举起利剑还击,几度两剑相交,激擦出火花,一白一黄两个身影在翠竹顶上激烈缠斗,给人视觉上的冲击。音乐所选用的主乐器是箫,音色古淡而神秘,轻灵的节奏配合两人穿掠竹林,腾挪跌宕的身影,一股远古江湖的悠然情韵扑面而来。配乐《交锋》所配合的场面,打斗情境有所不同:天色阴霾的古旧庭院中,玉娇龙与俞秀莲赤手空拳的激烈互搏,狭窄阴暗的中庭间,两团白色身影近身缠斗,这一场面与李、玉二人的竹林相斗不同处在于由开阔的野外移入了封闭的室内,少了收放自如的潇洒,多了处处受限的局促。如果说玉娇龙与李慕白的激斗类似于师徒过招而有所保留,那么她与俞秀莲的过招则是搏命相斗,因此这一段音乐选用了琵琶来表现玉娇龙的杀气,琵琶铮铮的声响,紧而愈紧的节奏,加之有力度的弹拨,使之如金戈撞击之声,杀气腾腾,隐隐有《十面埋伏》的神韵。而饱含杀气的激越声响将两女之间的复杂情绪巧妙地渲染出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上述两个场景还选用了极具中国戏曲特色的中国鼓为主要乐器,既配合了打斗的紧张感,又击出了中国神韵。《卧虎藏龙》为了展现新疆的地域特色,还选用了新疆民歌“阿瓦尔古丽”的民歌旋律。使人们强烈地感受着新疆特有的风貌,同时也衬托出玉娇龙作为一位年轻女侠的蓬勃生命力。

《卧虎藏龙》以西洋乐器(大提琴)为主乐,辅以多种民族乐器(笛、箫、鼓、琵琶等),交融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歌旋律配乐方式,糅合了大提琴低沉悠扬的音色与东方民乐轻灵神秘的曲调,以中西合璧的形态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

运用于电影之中,达到一种宁静的和谐。同时,配合电影叙事,营造出富有审美情致的视觉、听觉画面感,突出一代侠客的高强技艺与丰富心灵。

三、《十面埋伏》

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认为:“并不是用一两件民族乐器就是民族风格,民族风格最根本的是用民族素材,用以表现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张艺谋导演直接以传统琵琶曲《十面埋伏》为名,拍摄了电影《十面埋伏》,着力于“埋伏”二字,讲述了一个悬念丛生、扑朔迷离的武侠故事。在民族音乐中,《十面埋伏》是一首经典的琵琶曲,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大战时,汉军用十面埋伏阵法大败楚军这一历史事实,集中概括写成的。曲中琵琶铮铮,铿锵有力,迂回起伏,杀机频现,以萧瑟的几声弦语开场,烘托出一番山雨欲来之势。乐声急转,伏兵渐现,乐曲于高潮处一度停滞,展现两军对垒短暂的胶着状态,在一番急促弦语之后,楚霸王渐露败相,最终兵败如山倒。全曲将伏兵四现、两军对战的紧张场面描绘得活灵活现。电影《十面埋伏》中,张艺谋为使作品更具“国际化”色彩,邀请有十多年电影配乐经验并多次获奖的日本作曲家梅茂林来操刀。这位同样受东方文化熏陶的音乐人,从中国古乐中汲取了很多特殊音乐元素,运用到这部作品中,独具震撼力的琵琶曲非但不显得生涩、突兀,相反其演奏琵琶的水准令人惊叹。

在电影《十面埋伏》中,琵琶曲同样起到了重要的叙事作用,它渲染了恰当的审美情境,勾画了小妹的形象。琵琶曲第一次出现在影片开场,伴随着婉转曼妙的琵琶声,一片嬉笑调情拉开了乐坊里的序幕。若有若无的琵琶曲很好地渲染了乐坊纸醉金迷的奢侈糜烂生活。众所周知,古代女子善用琵琶,尤其是乐坊中的歌妓。这类女子从小就受到严格的训练,琵琶曲技艺的高下也直接决定着这类女子的命运。所以,用琵琶曲来渲染乐坊的氛围是十分恰当的。在传统武侠电影作品和小说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描绘主要集中在对外表仪态的刻画,而《十面埋伏》的配乐在勾画侠女小妹的形象上显得层次十分丰富。随着情节的发展,金捕头要求小妹表演舞蹈。这段舞蹈的配乐是二胡和琵琶协奏曲,曲子来源于汉代李延年的《佳人曲》。《佳人曲》对侠女小妹的外貌仪态到精神内质的刻画相当到位,一方面,《佳人曲》中的佳人和小妹的形象是互相映衬的:南国秀丽,仕女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佳人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与南方迥异的晶莹素洁的风貌。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歌所瞩意的,则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独立”的一人而已,“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举世无双;另一方面,“独立”状其幽处娴雅之性,更显得超俗而出众。“绝世而独立”隐隐透露出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女为伍,世无知己而独立栏杆的淡淡哀愁,更有楚楚可怜的风流之态。正是这种佳人形象和小妹的倔强独立、高洁不屈、为感情舍弃生命的形象,形成了遥相呼应的效果。琵琶曲在这里显得细腻柔和,温婉的演奏中带有淡淡的哀愁,同时又蕴涵着无尽的韵味,可谓巧妙之极。在《十面埋伏》中,正是充分发挥了中国民族乐器琵琶细腻动人的特长,使音乐与影片中缥缈神秘而缱绻优美的气氛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电影音乐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性格的塑造,必须赋予音乐形象以彼时彼地或此时此地的民族音乐特征,才能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我们改变过去那种盲目追求交响性而“满堂灌”的现象,创造性地使用一两件乐器、一两种音色贯穿其中,会取得较好的艺术表现效果。《十面埋伏》充分发挥民族乐器特色,将某种民族乐器的魅力单纯而深邃地发挥到极致,使电影音乐既统一又多变,既洗练又深邃,同时以音乐的听觉感受传达电影场景所要表达的叙述话语以及人物尤其是人物心理的展现。这样才能做到既符合电影受众的审美需要又重视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

四、结语

从《卧虎藏龙》的获奖,到《英雄》的中西合璧,到《十面埋伏》的好评;从单纯的民族乐器的突现,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电影配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不仅使民族音乐在大众文化中得到流行,也为关注复杂心理提供了新颖的角度;同时在新武侠电影的场面渲染以及人物深度刻画上提供良好的途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伴随民族音乐的再掀热潮,我们希望并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多因素能够得到复兴,焕发生机,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作曲家 民族音乐学家 唐运善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基于高等院校“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理论思考
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开拓·追求·耕耘·守护——痛悼民族音乐文化大师莫日吉胡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