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

2009-10-22龙兴娜吴世香

科教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交融人文科技

龙兴娜 吴世香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历来关注科学和工业的发展,注重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发展。科学与人文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之间是一个从分隔走向交融的过程。

关键词 科技 人文 交融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斯诺在《两种文化》中指出:“20世纪的学术文化已经形成了‘科学的和‘人文的两个壁垒森严的世界,并认为,这种分裂对于整个社会是一种缺失,以致使人们对现代社会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①蔡元培先曾经提倡过“融通文理”,但是,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分隔与争论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内容十分广泛;二者从分隔走向交融的过程也将是艰难而漫长的曲折过程。

1 中国近代的“科学主义”

在中国,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其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科学”一词,来源于近代西方,科学的历史不但可以追溯到西方古代,在东方和中国古代也能够发现其存在。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西方近代科学也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及之后长期的磨合。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对此知识分子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断进行反思,逐渐掀起向西方学习、学工业、学技术的时代潮流。五四时期开展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由此看出,五四运动是主张引进科学思想更新观念的启蒙运动,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五四运动之后,学术界展开了“科学与玄学”激烈论战,中心议题围绕着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科学对人生观的意义等问题而展开。“玄学派”是挑起论战者,它批评“科学万能”的观点,认为科学对人生没有意义,主张人生问题的探讨要在科学的范围之外进行。相反地,科学派认为,科学方法可以应用于人生观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怎样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唯物史观派也参与了这场论战,它支持科学派,主张站在科学的高度上,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阐释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唯物史观派的发展中国思想界的又一次进步,也体现了中国理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近十几年来,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有增无减,这种现象不仅与中国近代思潮的历史潮流有关,也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相互渗透有关,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对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渗透、互补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把现代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论正确地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去,这是二者交流发展的正确途径,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科学主义。进一步推动社会和人文研究的发展,需要从自然科学中学习和借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建立一种真正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坚持以科学为基础,遵循科学真理。应该不断加强对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方法的重视,而不应该盲目地批判所谓的“科学主义”。

2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

列宁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时代仍然存在着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进入21世纪,科学和人文的交融和结合,更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直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方面即领导思想和体制上。

首先,在领导思想层面,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说:知识包括两门,一门是生产斗争即自然科学知识;另一门是阶级斗争即社会科学知识,而哲学则是二者的概括和总结。这种思想体现在大学教育中就呈现出这种状况:政治理论课包括四门即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种重文轻理的思想是很明显的。之后“左”倾的发展导致否定了一切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其他社会科学理论。

其次,在领导体制层面,党和国家实施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领导。然而在具体的管理上,却出现越来越走向体制分割的局面。在我国建国之初,领导体制是统一的。从政府方面来看,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事业;从党来看,则是由党中央通过中宣部联系科学院。但是在科学事业发展之后,从政府方面看,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主要负责自然科学规则;而社会科学规划是由中宣部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来负责管理的。在此之后,科学规划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合并成立为科学技术委员会,只负责管理自然科学。中央通过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和中国科学院党组来领导自然科学工作,中央则通过中宣部领导社会科学工作。从此,自然科学领导体制和社会科学领导体制逐渐开始分离。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的拨乱反正使党和国家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包容、复杂的理论体系,对其以外的其他社会科学理论采取相互尊重、相互吸取的科学态度,并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要并并重发展,对两者的共同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于体制方面的改进还有待于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隔不是短期内形成的,因此二者的交融是曲折的过程。

注释

① 王文章,侯样祥.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人文:科学人文关系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交融人文科技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真美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人文社科
科技在线
交融的独特优雅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