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009-10-22熊召政

同舟共进 2009年9期
关键词:瘦西湖杜牧古桥

熊召政

【二十四桥,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

马上看英雄,月下看美人。这是中国人惯有的欣赏方式。马上的英雄,如果驰骋在辽阔无际的草原,那一份剽悍与潇洒,不但让人眼热,而且让人心仪。月下的美人,如果在绣楼上倚窗凭眺,或者在花园里对花怀想,美固然美,但总觉得过于孤独,或者说,那一份冷艳有点拒人千里。但是,如果让月下的美人站在一座弯弯的小石桥上,带着荷香的风吹动她美丽的霓裳,玲珑的樱桃小嘴上,横着一管竹质的洞箫,那一份风韵,那一份妩媚,立刻会把你带进一种陶醉,一种向往。

晚唐的诗人杜牧,是第一个用绝妙的诗句表达这种陶醉的人,他这样吟唱道: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就因为这首诗,许多人爱上了扬州,都想在空濛的月色下走上二十四桥,寻找那月色下吹箫的美人。

但是,扬州的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呢?自唐朝至今,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

今天的扬州城内,有两座桥,都叫二十四桥。

一座在扬子江路上,古时候是一座石拱桥,现改为钢筋混凝土大桥。为证明其身份,桥栏上还立有石刻的美人吹箫图。另一座桥在瘦西湖上,虽然也是新建,但其形制仍有古代石拱桥的韵致。

二十四桥是一座桥的说法,自南宋开始。此前,没有任何记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同意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观点,认为扬州城中的确有二十四座桥存在。如果只是一座桥,杜牧就不会说“玉人何处教吹箫”了。

隋代以后,随着南北运河的贯通,扬州得地利之便,成为中国最为繁华的水城。水多桥就多,所以,不少人赞同扬州城内有二十四座桥的说法。古时造桥,考虑的因素一是不影响河道上船只的航运,二是桥面上的通行能力。为了给过往的木船留下足够的空间,古桥大都做成半圆的拱券——这大约就是石拱桥产生的原故。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无数行人的践踏,桥面的石阶都被磨得光滑洁净,任何时候,只要踏上它,就会感到它的温柔可亲以及那种默默的承担。

【浴火重生:扬州屠戮与扬州的桥】

比杜牧稍早一些的另一名唐代诗人张若虚,是扬州人。他日夕感受扬州的烟花水月,写了一首《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誉为唐诗的压卷之作。设想一下,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一位妙龄少女站在弯弯的小石桥上吹奏一支竹箫,无论是不胜娇羞的形态还是低迴婉转的旋律,都让人想起另一位诗人的名句: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奈是扬州。

扬州的温婉在于水,而一座座弯弯的石拱桥构成了水上的童话。童话的颜色是姹紫嫣红的春花,童话的意境是空濛的月色,童话的主人便是那吹箫的少女了。

因为张若虚和杜牧的引导,历史中有多少醉心于艺术生活的人,纷纷来到扬州寻梦。扬州的辉煌,在唐、清两个朝代的中期达到鼎盛,由艺术家与商人联合打造的嘉年华,让市井生活的热情极度地宣泄。在这两个时期,扬州城内留下不少辉煌的建筑诗篇。而大量石桥的建成,则为这座城市的造型艺术增添了很多优美的弧线。

盛唐之后,扬州城有过多次惨遭屠戮的记忆。市民的鲜血与石桥的碎片同时沉入悲惨的岁月,没有任何一座桥梁能够逃避浩劫,不管是石桥、砖桥还是木桥,都未能在惨烈的战斗中侥幸存在。

当然,毁掉的不只是桥梁,还有那些寺庙、园林和王侯们宏伟的陵墓。这些精美建筑的毁灭,会给屠城者带来罪恶的喜悦。

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城市一旦被毁灭,便永远成了废墟,甚至最后连废墟也完全消失。但有的城市却有浴火重生的能力,不管它被毁灭多少次,总会奇迹般地再度崛起和兴盛。扬州就属于这样的城市。

被焚烧的寺庙重新建设,被破坏的园林重新营造,被损毁的桥梁重新修砌。虽然,扬州在历史上经受了多次浩劫,但浩劫过后,扬州用更加炫目的美景来抚平历史的创伤。

瘦西湖上,有一座四桥烟雨楼。这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重楼,也叫黄园,原是一位黄姓盐商的湖边别墅。从楼中眺望,可以看到瘦西湖上虹桥、长春桥、春波桥、莲花桥四座桥梁。四桥烟雨楼由此得名。

四桥烟雨楼是黄园的主体建筑。黄园是乾隆年间扬州最负盛名的私家园林之一。乾隆皇帝下江南,到黄园中游览,留下御制诗一首:

多有名园绿水浜,清游不事羽林纷。

何曾日涉原成趣,恰值云开亦觉欣。

得句便前无系恋,遇花且止足芳芬。

问予喜处诚奚托,宜雨宜旸利种耘。

单从诗歌本身评价,这首诗算不上好诗。但它的意义在于诗作者的身份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一位商人在自己的别墅里接待了皇帝并得到它的墨宝,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难得的殊荣。乾隆皇帝站在四桥烟雨楼中欣赏了瘦西湖的景色,特别在眺望了水光花色中的四座桥梁之后,遂将黄园改为“趣园”——这位热爱旅游的皇帝,大概认为在一座楼中能看到四座造型各异的桥梁,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修建瘦西湖五亭桥引发的官场地震】

在瘦西湖白塔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座桥,如同锦绣错综的空中楼阁,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因这座桥建在莲花埂上,故被称作莲花桥。又因为桥上建有五座亭子,当地人也叫它五亭桥。久而久之,五亭桥的名字越叫越响,因而也就取代莲花桥,成为这座桥约定俗成的名字。

茅以升先生称赞五亭桥是“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它像一首立体的诗,矗立在瘦西湖的山光水色之中,向世人传递着中国古代造桥艺术的魅力。

扬州的历史上,很少建造大型的石拱桥。五亭桥大概是存世中唯一的一座了。游客们在欣赏五亭桥的美景时,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座桥的建造曾引发了一次官场地震。

却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巡游江南,对刚刚修葺一新的大虹桥与瘦西湖的园林风光赞不绝口。遗憾的是,瘦西湖因没有疏浚,航道时断时续,一心想乘坐游船前往平山堂的乾隆,只得在莲花埂舍舟登岸,这多少扫了他的游兴。六年之后,乾隆又下江南各州,这第二次南下的诏旨到达扬州,地方上各衙门的官员便凑在一起商量接待方案。当时扬州衙门众多,但最大的衙门仍属两淮巡盐御史,接待乾隆的主要责任人,当然是刚刚莅任的两淮巡盐御史高桓了。

高桓是乾隆的小舅子,他的姐姐是乾隆宠爱的贵妃。高桓为了让姐夫第二次巡游扬州玩得开心,决定疏浚瘦西湖的航道,并挖开莲花埂让游船直接航行到平山堂所在的蜀冈。为了不影响游人的通行,遂决定在被挖开的莲花埂上建一座桥梁,这就是五亭桥的由来。

在瘦西湖的中段应该建一座什么样的桥,才能与这里的自然风光和谐地融为一体呢?长期住在北京的高桓,经反复斟酌,决定吸收北海五龙桥以及万岁山五亭的建造方式,再配之以金刚宝座塔式的桥基。将这三样统一于一座桥上,施工难度极大,但却形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桥梁式样,并为扬州留下建筑的奇迹。

建造这样一个风格独特的五亭桥,需要巨大的经费。乾隆皇帝诏旨说得明白,他南下江南的一应费用,由国库支付,不用地方承担。但建桥经费显然不能上奏朝廷,列入国家预算。高桓自作主张,动用两淮巡盐御史衙门的小金库,这是一笔隐瞒了朝廷的额外收入,即巡盐御史衙门向盐商发放盐引时,除上交朝廷的例银之处,每引多加纹银三两,仅此一项,每年可收银二十余万两。

乾隆皇帝第二次到达扬州,当他乘坐画舫穿过五亭桥时,不禁“龙颜大悦”,命令停舟上岸,在桥上听了一曲笙歌,并对营建此项工程的地方官员给予了褒奖。

但是,几年后,一个偶然的原因,使“两淮盐引案”曝光。乾隆震怒,下旨将担任过两淮盐运御史的普福、高桓、卢见曾三任长官革职下狱,被牵进此案的官员达数十人之多,一时间,此案成为乾隆亲自过问的第一腐败大案。但是,追查的结果更令乾隆皇帝难堪,因为这些“小金库”的数百万两银子,多半花在他每次下江南的接待和备办贡品上,其中当然也包括修建五亭桥及疏浚瘦西湖而花掉的数万两银子。此案最终草草收场,但普福、高桓、卢见曾三位盐运御史都为此丢掉了性命。

因为一座桥而让三位朝廷重臣命赴黄泉,在中国留下的众多古桥中,恐怕是唯一的个案了。但是,只要抛开政治与艺术之间那种最为隐秘的血缘关系,在灿烂的阳光下,我们仍能陶醉于纯粹的艺术的美。力与美、壮与秀,在五亭桥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死去的高桓,听不到后人对五亭桥的赞美: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

面面清波涵月影,

头头空洞过云桡。

夜吹玉人箫。

【桥是凝固的诗,诗是无形的桥】

浮漾在箫声中的波光,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从盛唐的二十四桥到康乾盛世的大虹桥、五亭桥,烟雨也罢,修禊也罢,笙歌也罢,它们都像是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化为古桥上精美的浮雕。一些桥消失了,一些桥又诞生了;一些桥上走过了爱情,一些桥上又走过了仇恨。桥上的中国,时而衰老,时而新生。翻开历史的典籍,扬州有据可查的古桥,唐朝有二十六座之多,宋朝有五座,元朝有六座,明朝有十三座,清朝有十九座。自隋至清,扬州的六朝旧梦,几乎都可以在这些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古桥上得到诠释和延伸。面对那些巧夺天工的古桥,你可以真正地体会到桥是凝固的诗,诗是无形的桥。桥与诗融为一体,如一幅水墨,如一曲洞箫的,仍然要数杜牧的那首精美的七绝。让二十四桥浸在空朦的月光里,让吹箫的美人站在弯弯的小石桥上,这样玲珑空灵的意境,正是中国人所欣赏的含蓄的古典之美。我个人认为,在以桥为对象的唐代诗歌中,能够与杜牧这首诗相媲美的,大概只有张继的《枫桥夜泊》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即今天的苏州。在寒山寺之侧、架设在运河上的枫桥,因为张继的诗句,千年来一直得到游人的青睐。杜牧与张继两位诗人,都是桥的知音,两人都写江南的桥,都选择了晚秋时节亲近桥韵。所不同的是,杜牧让桥与吹箫的玉人相恋,而张继则让桥与佛寺的钟声相连。杜牧的意境温润,富于浪漫;张继的意境萧瑟,略含惆怅。两者同样的动人,同样的婉转,没有高下之分。因为这两首诗,如今的枫桥与二十四桥,都成了游人向往的景区。

乾隆皇帝来到扬州之前,对这座水城知之甚微,他只知道一座二十四桥。因此从北京出发前写诗表达心情:“明朝又放征帆下,去向扬州廿四桥。”帝王级的旅游者,霸气有余而缱绻不足。文人出身的郁达夫,心中萦念二十四桥,发为诗歌,便觉得非常艺术:

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箫,

箫声远渡江淮去,吹到扬州廿四桥。

(作者系“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

猜你喜欢

瘦西湖杜牧古桥
夜游瘦西湖
My Friend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瘦西湖
Parks In Yangzhou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赤壁
探访古桥